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9日讯医保工作有助于医药机构和医药企业解决政策、资金等实际难题,“十四五”时期,山东更加注重发挥医保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中的促进作用,聚力推动医保事业与医药机构、医药产业协同发展。
在赋能医药机构发展上,主要有三方面措施。一是提升医保基金结算清算效率。一方面,建立实施医保基金预付机制,将部分资金从“事后付”转变为“事前付”,由医保部门向符合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提前预付1个月左右的医保基金,每年总额约80亿元,以缓解医疗机构运转压力。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即时结算改革,将常规结算从“按月结”转变为“即时结”,结算周期从以往的30个工作日压缩到不超过15个工作日。再一方面,持续提速医保基金年度清算,确保3月底左右完成上年度总费用的清算,山东已连续三年在全国率先完成年度清算工作。二是积极支持新技术新项目临床应用。通过医疗服务价格立项,及时将医疗新技术纳入临床应用。比如,新增“三维平衡正脊治疗”等项目,对新型检查治疗设备(如PET-MR、三维立体定向放疗等)及时立项并定价,进一步满足临床需求。年底前还将发布实施脑机接口、人工耳蜗、人工喉等项目价格。三是大力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省医保局会同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乡村振兴局出台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保障服务水平12项措施,推动资源下沉。如,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总额预算,年度新增医保基金重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优势病种等诊疗服务,将常见病、多发病纳入按病组和按病种分值付费基层病组(种)范围,目前每个统筹区基层病组不少于20组、病种不少于80种。
在赋能医药产业发展上,也有三方面措施。一是推进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2021年,医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较早推进直接结算工作。截至目前,已实现集采药品耗材货款直接结算全覆盖,累计直接结算集采货款535亿元,平均结算周期从平均6个月以上压缩至27个自然日。二是优化医药产品挂网服务。一方面,探索开展医药产品挂网全国联审通办,企业通过国家医保信息平台一次提交挂网申请,经一省审核后,核验信息全国通用共享,改变了过去需在各省分别申请、分别审核的做法。2024年启动以来,已通过联审通办审核药品挂网信息9947条,医用耗材挂网信息15.8万条。另一方面,开通创新药品挂网绿色通道,促进创新产品加快挂网销售,实现随时受理申请、每周公示一批,对符合条件的及时予以挂网。截至目前,有3328个药品、332个医用耗材通过绿色通道挂网。三是积极支持创新药应用。对于国家谈判创新药品,不纳入落地当年的DRG/DIP付费,同时,实施谈判药品在定点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双通道”报销政策,目前已发展“双通道”药店1060家。鼓励各市根据当地实际,将部分疗效确切、用量较大的医保目录外创新药纳入城市定制型商保理赔范围,既满足部分患者需要,也促进创新药上市销售。
闪电新闻记者 刘洋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