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地产高富帅。
近期地产一品塘推出了民营房企大盘点,深圳,广州,杭州还在牌桌的民企虽然比高峰期年代减少很多,但是核心力量依然还是相当坚挺。
作为全国市场最好的城市,大上海曾经是多少房企追逐的梦想之城,曾经top50房企一大半总部都位于上海,其中民营房企占据半边天的江湖。
随着潮水退去,上海成为如今国企央企的天下,早期的闽系军团集体彻或转型,大上海也成为了民企军团阵亡集散地,曾经的大虹桥如今也开始没落。
大虹桥,如今已从规模房企总部云集的“地产华尔街”转变为大量办公楼空置、产业转型的区域,与此同时,央国企和部分本土房企成为上海市场的主导力量。
作为如今全国楼市最牛的市场,大上海本土房企这几年也开始发力或转型,那些非高周转全国化扩张的上海房企,这几年也开始寻找发展机遇。
地产一品塘今天独家企划之:上海还活跃在江湖的民营房企,看看大上海的民企军团战况如何,民企军团在大上海还能突围吗?
说到上海如今还较为活跃的民营房企,上海大华集团必然是排名第一,就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土拍市场上,唯一的民企军团就拿下一块地,证明民营在上海仍有综合实力。
![]()
从这近三年来上海土拍市场来看,上海大华也是少有的几乎每年都有拿地动作的纯民营本土房企,大华作为上海民营之光也毋庸置疑。
在五批次土拍首日,大华集团以底价30.5亿元竞得大虹桥徐泾地块,这是继三批次以接近25亿拿下静安大宁一宗“地王”后大华在上海土地市场的第二次出手。
大华作为上海本土民企,在规模房企上海总部云集的高峰期那些年,似乎动静不大,也没有对外过多扩张,负债率较低,也就躲过了这一轮的行业深度调整。
随着其他高负债高风险民企陆续退出市场,上海大华弯道超车,特别是早期通过在宝山持续深耕旧改的几年,也积累了不少的资源跟资金,也为后续开疆拓土做好了铺垫。
伴随着前面几年的全国化扩张,大华似乎也走起了前辈们的老路,开始全国化布局,这一步棋似乎不是特别顺利,导致除去上海以外项目亏损严重。
2023年之后,大华集团暂停了上海以外拿地动作,前面几年大华在高周转策略下,项目的品质和业主满意度受到影响,业主维权事件频发。
近两年上海大华全面回归深耕上海市场,2024-2025年每年拿地金额都在60亿以上,这也充分说明这家公司综合资金实力还是相当扎实的。
整体来看,上海大华是一家有着特殊管理风格的民营房企,实权都在老人手里,有激进的作风,但是也有其核心竞争底牌,还能在江湖厮杀已经实属不易。
上海宝华,作为早期上海的豪宅专家,这几年依然还活跃在江湖,外地人可能对这家房企较为陌生,个人觉得前期发展有着杭州滨江的既视感。
面对物欲横飞的时代,和浮躁求快的市场环境,能静下心来打磨产品的实属难得,特别是上海早期市场,属于市场超级上扬时代,很少有房企花心思在产品研发。
然而,有这样一家房企,孜孜不倦的深耕上海市场,以魔鬼细节和匠心品质成就了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城市经典项目,让更多美好发生。
宝华早期代表作如宝华城市之星(静安)、宝华海尚郡领(浦东)等,均以高品质、高得房率、优质物业著称,客群聚焦高净值人群。
作为一家成立于1998年的民营房企,相对于大华来说显得更加非主流,在很早的上海市场,宝华地产就已经运用了大量石材与紫铜在项目公共空间,在当时绝对是耳目一新。
在2024年的上海市场,宝华出品的宝华紫薇花园就直接验证了自家豪宅操盘的综合实力,内卷示范区已经是宝华给到市场反馈的第一杀手锏。
![]()
在今年4月,松江区车墩镇新宅地以1.6万/㎡楼板价低调成交,宝华时隔一年再补仓,借协议出让绕开土拍红海,这也是宝华2023年以来的首次拿地动作。
其实很多开发商初次来到上海,宝华开发的项目也是必然要去参观学习的,很多房企都经历了“质疑宝华、学习宝华、成为宝华”的过程。
宝华是上海民营房企中少有的“幸存者”,其坚守产品主义与区域深耕的策略值得借鉴。尽管规模不及滨江,但在行业洗牌期展现出了韧性。
上海宸嘉,应该对于很多地产人来说,绝对是一家非常陌生的开发商,但是就因为陌生,其打造的产品一经上市就给很多老牌巨头上了一课。
上海宸嘉2019年才刚刚成立,其底牌就是上海中海的老牌嫡系操盘团队+险资资金的双重组合,看似没有什么联系,实则背后意义非凡。
依托险资的一些核心资产+金融系统的一些资源沉淀,宸嘉早期是通过收购来扩充土地,并且在上海,武汉,成都三地打造了其顶级产品线:嘉佰道。
特别是去年在上海重金打造的顶级产品,宸嘉100嘉佰道打破传统格局,实现了单盘在上海的销售纪录,2小时狂销61.78亿,422套顶级豪宅秒罄。
![]()
这在早些年的地产江湖,是绝对不敢想象的,一个陌生的开发商在上海这种竞争环境,居然打造了一个全新颠覆审美的顶豪作品。
宸嘉的异军突起,释放了给了很多民企房企一个强大的信号,如今不需要名气,不需要炒作,就拼产品的时代终于来了。
上海嘉佰道的出现,势必让上海豪宅进入一个新的审美方向,豪宅艺术化似乎也是从这个项目审美开始,豪宅不是硬件堆砌,更是一次审美格调的提升革命。
宸嘉的崛起证明,即便在“国进民退”的时代,产品主义仍有机会逆袭。它或许无法成为那些顶级巨头,但是地产江湖必然有它的存在。
上海天瑞金,似乎也是这两年上海民企最有争议,而且仍然还在持续拿地的房企,或许有阵营才有话题,有了话题自然受到关注。
与其他本土房企深耕住宅开发不同的是,天瑞金集团走的是产业地产路线,但是又不同于中南高科,联东此类专注厂房开发的类型,天瑞金的产品系类似高端商办。
![]()
从北京到苏州,再搬到上海,天瑞金走过了很多前辈的老路,全国化发展,总部搬迁上海,似乎未来很有可能也会考虑登录资本市场。
其实从产品角度来看,天瑞金还是相当有品位的,在产业地产江湖杀出了一条差异化路线,没有选择低端批量厂房策略,走的是高端路线。
不过如今大环境不好,小企业考虑成本增加,大企业又要政策扶持,想要在高端产业赛道杀出一条血路,也绝非易事。
最值得关注的是,天瑞金这几年的雇主品牌可谓是在全国都是算是风口浪尖,中高管流动的消息几乎每半年就会放出,其口碑确实不算特别优质。
但是小编认为,流动大应该是企业文化驱动,这也是每家房企其独有的特点,外面的经理人也势必要学会适应。
不过其内部对于工资这一块,没有持续降低或拖欠,就凭借这一点就已经强过很多房企了,因此还是那句话,如今就业压力大,有个工作实属不易,该忍的还得忍下去。
位于上海总部的复星产发集团,应该来说大家也算是熟面孔了,其打造的蜂巢城市的综合产业新城概念,小编当时还是觉得非常耳目一新的。
复星产发其实仍然是依托早期的复地地产团队,加上这几年较为流行的大产业赛道,复星的地产业态还是相当丰富的,但是其糟糕的产品打造能力被同行诟病。
如今虽然复星产发早就暂停拿地,不过其在上海+海南也还是有不少的土地储备,未来的核心工作就是这两个区域,还在牌桌玩还是问题不大的。
![]()
前面几年高峰期,复星产发也还是挖了不少明星高管加盟的,特别是以龙湖系为代表的一批运营+营销职能口业务高管,不过如今还在职的已经不多了。
复星这块招牌已经真正走过了整个地产开发周期,想当年复地地产也是曾经的行业top10,不过江湖已经不在,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除去以上本土房企较为活跃以外,上海龙盛置地,上海联美集团而都还在江湖有一定声音,其在上海存量市场仍然还是有不小的资产储备。
另外还有华丽家族与上海东苑集团,在近些年都有与头部房企合作开发的项目面世,属于较为低调,但是仍然有声音的民企。
上海民营房企群雄争霸的时代已经完全过去,随着行业深度调整,剩下的只有少数“幸存者”在夹缝中求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