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先放那个视频画面吧:“地震了!”清远一户人家的饭桌猛地一晃,爸爸“噌”地弹起来,一手拽起小儿子就往门外冲。大儿子本来也跟着跑到了门口,突然刹车——哎呀,饭还没吃完呢!一扭头又冲回饭桌,抄起筷子哐哐扒饭。门外老爸急得直跳脚:“快跑啊!”这孩子倒好,不慌不忙转了下餐桌,一手端菜、一手端饭,抱着“家当”才往外挪。最后被老爸逼着放回碗碟时,还不忘再塞两口进嘴才罢休。
![]()
这段监控视频一上网,网友全笑趴了。有人精准吐槽:“在害怕和吃之间,他选择了害怕地吃!”更有人编出顺口溜:“慌张的爸,懵圈的弟,淡定的妈……和饿疯了的他!”后来澄清了,那位“淡定妈”其实是家里阿姨,当时正回厨房拿手机,压根不信真地震了。而“小孩哥”端的那盘菜,他爸揭秘是烧茄子——“也说不上最爱,他就是爱吃!”
![]()
小孩爸李先生采访时哭笑不得:“这孩子天生带点搞笑基因!”地震时他紧张得要命,压根没注意儿子在饭桌“加戏”,直到看视频才笑出声。但笑归笑,事后他可没含糊:严肃教育儿子“生命永远排第一”,住9楼逃生时端饭菜太危险,万一摔倒不堪设想。更逗的是,逃到楼下后,儿子还想折回家拿无人机玩,被老爸一句“身外之物比命重要?”怼了回去。
为啥非救那盘茄子不可?
心理学家点出关键:孩子对食物的执着是本能反应。他们理解不了地震多致命,只觉得“饭没吃完太可惜”。儿童专家张教授解释:“危机中孩子的生存本能会被放大,家长得用共情引导——比如先说‘知道你不舍饭菜’,再强调‘房子会塌,安全才能回来吃’。” 这比单纯吼“不准吃”管用多了。
不过搞笑背后藏着真问题。
安全教育专家急得拍大腿
:很多家庭防灾知识太薄弱!比如李先生家,爸爸光顾拽小儿子,没确认大儿子跟上;阿姨慢悠悠拿手机;孩子更不懂“躲桌下”比“抢饭菜”更保命。专家狂推“伏地、遮挡、手抓牢”七字口诀,还呼吁家家备应急包——但得放门口,别让孩子冒险去拿。
学校也被卷进来了
。网友热议:课本讲地震逃生都是“纸上谈兵”,得靠实战演练!有人现身说法:“我家每月搞次地震演习,孩子现在反应比猫还快。” 这可不是玩笑——清远本地学校因定期演练,地震时师生全员秒速避险。可见孩子淡定未必因心大,可能是日常训练给了底气。
![]()
这场意外让全家行动升级。小孩哥认错后主动当上“家庭安全监督员”,天天检查应急包,还教弟弟地震要躲坚固桌下。社区干脆请他们拍公益宣传片。镜头前,男孩穿着“安全小卫士”T恤,一本正经教小朋友逃生姿势,最后不忘金句总结:“安全第一,干饭第二!” 从全网调侃到全民科普,这反转够暖心。
社会反思也开始了
。媒体人指出:公共宣传别总板着脸。比如用动画片讲防灾、社区贴趣味逃生图,甚至开发AR游戏让孩子模拟关燃气、找安全出口。把知识变好玩,孩子才真记住。
![]()
回过头看,小孩哥的“干饭魂”之所以治愈全网,是因为在灾难焦虑中撕开一道童真的光。就像网友说的:“该逃命时认真逃,该吃饭时好好吃——活着本身,就是对无常最酷的反击。” 而这场搞笑与教育交织的插曲,终以全家成长结尾:守护童真,但不忘敬畏生命。毕竟只有平平安安,干饭人才能继续快乐干饭啊!
内容和图片都是从互联网上收集的,如果有涉及侵权,或者引起大家的不满,请联系我,我一定及时删除,谢谢大家了!
~~~///(^v^)\\\~~~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