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支由退休老人组成的“琴之声”民乐团在自媒体平台爆火。数十位银发老人聚集在公园用精湛技艺征服全网,网友纷纷感叹:“二十岁的我居然爱上了民乐!”“没点才艺真不敢在北京退休了”“一下子就把我带回了那个纯朴的年代!”
这支“宝藏乐团”十六年如一日,每周六下午准时现身天坛公园西门小广场。无论三伏酷暑还是数九寒天,他们坚持公益演出,用《赛马》《百鸟朝凤》等经典曲目为游客带来视听盛宴。当城市在喧嚣中运转,这里却会准时响起丝竹管弦之声……
北京盛夏的午后,热浪灼人。1点50分,天坛公园西门外,扬琴手王京生老先生小心翼翼地护着他的宝贝乐器下了车。还没等他招呼,几位熟悉的身影早已迎了上来。“王老师,琴我们来!”乐迷陈国玉和同伴们熟练地接过扬琴,就像对待自家的宝贝。“我提前半个多小时就在这儿等着了,我们就是乐迷,喜欢听这个!”陈国玉笑着说。王京生看着这群热心的乐迷,眼里满是感激:“我们这个乐队,粉丝喜欢我们,同时我们离不开他们,离开他们就像没有水的鱼了!”
不一会儿,团长贺铁生和其他乐手们也陆续抵达。无需多言,乐迷们默契地分工协作,卸琴、搬琴,说说笑笑间,沉重的乐器便轻巧地穿过公园大门。
走进西门,眼前的一幕让初次到访的记者吃了一惊。午后两点,那片并不宽敞的小广场,竟已坐满了人,少说也有两百位。他们大多头发花白,不少人还坐着轮椅,自带的小板凳也成了标配。更引人注目的是场地边缘,早已架起了数十台相机和三脚架——那是来自各个平台的自媒体博主们。梁幸童就是其中一位,他在这里拍了四五年:“从陶然亭到祈年殿下,再到这儿,他们的音乐值得被更多人听到。” 人们安静地围成一个大圈,目光聚焦在中央,静静等待着。空气里弥漫着期待,仿佛在等待一场神圣仪式的开始,尽管头顶是高温骄阳。
扬琴手王京生坐在乐团中央,二胡、琵琶、中阮等20多位乐手围坐周围,这支乐团没有指挥、也没有摆放曲谱, 只需要团长二胡手贺铁生一个眼神,今日演奏开始。刹那间,《金蛇狂舞》、《闹新春》、《幸福年》、《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迅速把现场气氛带入高潮,连演4个小时,观众们听得更是如痴如醉!
98岁的王乾德老先生坐在轮椅上,听得格外入神。记者上前询问,老人精神矍铄:“每周六我都来,一次不落!听起这乐曲啊,我也觉得自己年轻了!” 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饱含力量。乐迷贾墨池为了能有个好位置,“卷”到了极致:“我找这个位置找了三个月,每次都是在边上,今天我11点半就来了!没想到还有更早的,9点就来了!”
“琴之声”民乐团的34位成员,来自北京四面八方——东城、南城、北城,甚至房山。团长贺铁生是乐团的灵魂,他回忆道:“2009年那会儿就几个人,纯粹是喜欢,凑在一起玩。没想到,玩着玩着,队伍就壮大了。” 支撑他们走过十六载春秋的,唯有“热爱”二字。
琵琶手曹杰感慨:“我们乐队这些人啊,在一起的时间比跟家人都长。每次活动结束大家还讨论,怎么配合更好。”笛子手郭洪德老先生更是技艺非凡,一段高难度笛子独奏信手拈来,他笑言:“61年学的笛子,退休了来天坛溜达,看到大伙儿玩得高兴,这手就痒了,一吹就停不下来。”
北京琴之声民乐团二胡合奏《赛马》
岁月染白了他们的双鬓,却让指尖的技艺和心中的热爱愈发醇厚。他们并非刻意追求刺激去证明什么,而是在身体允许的范围内,以最舒适、最享受的姿态,拥抱音乐,拥抱生活。年龄,是阅历的勋章;热爱,是生命不息的燃料。
来源:BRTV新闻(记者:胡知奂 牛月华)
编辑:吴文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