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喜欢野钓的钓友来说,空军而归实在是太正常了。不过,经验丰富的钓友就算是空军了,也会在附近找些别的东西带回去。比如在2021年5月,贵州钓友秦先生就在空军的时候捡回去了几十斤的河蚌。
![]()
据秦先生回忆,那天他像往常一样来到贵阳郊区的一条野河钓鱼。他从清晨钓到中午,浮漂始终纹丝不动,连条闹窝的小鱼都没有。眼看就要下午了都没鱼上钩,他心灰意冷,决定收拾东西回家。就在他整理钓具时,忽然看到在不远处的浅滩上似乎有什么东西。出于好奇,他走近查看,眼前的景象让他又惊又喜,在浅滩上竟然有密密麻麻的河蚌!
![]()
河蚌作为我国民间对蚌科动物的统称,它的种类是很丰富的,有褶纹冠蚌、三角帆蚌、背角无齿蚌等几十个品种。它们通常栖息在水库、湖泊以及水流平缓的江河下游,依靠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生存。
![]()
由于前些年国内自然水域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河蚌在很多地方都绝迹了,如今能在野河里发现如此多的河蚌,无疑是一个特别好的信号,说明这条河的水质已经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态系统正在逐步恢复中,让秦先生随便一捞就能捞起来几十斤的河蚌。
![]()
不过,与秦先生的惊喜不同,很多网友对河蚌表现出了明显的嫌弃。在评论区,有不少人疑惑说这东西能吃吗?看着就不敢下口。更有网友分享自己家乡对河蚌的叫法,把它们叫做臊蛤子,形容它们的肉质腥臊难闻,甚至开玩笑说敢吃它们的人绝对是真正的勇士。
![]()
从秦先生晒出的照片来看,他捞到的河蚌主要是三角帆蚌和背瘤丽蚌,这两种河蚌在南方水域比较常见,是可食用的河蚌。民间也有和河蚌有关的菜肴,比如河蚌炖豆腐、泡椒河蚌等等。
![]()
不过,网友们为何对河蚌如此嫌弃呢?作为滤食性生物,河蚌大部分时间都是一动不动的,会长期潜伏在淤泥中,这样的生存方式会导致它们的体内积累大量的泥沙和杂质,肉质还会带有浓重的泥腥味。即便经过长时间吐沙和反复清洗,仍然难以完全去除腥味。很多尝试过烹饪河蚌的人表示,河蚌的肉质吃起来又粗糙又腥臭,远不如常见的螺、贝类鲜美。
![]()
更令人担忧的是,河蚌的生存习性让它成为了寄生虫的栖息地。由于长期生活在泥里面中,它们容易感染肝吸虫、线虫等寄生虫。如果烹饪时没有彻底煮熟的话,这些寄生虫可能进入人体,引发腹痛、腹泻甚至更严重的问题。
![]()
虽然河蚌的存在可以反映水质的好坏,但现代水域的污染问题仍然不可忽视。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可能导致河蚌体内积累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即便是在水质比较好的水库,长期滤食的特性仍然会让河蚌存在食用上的风险。
![]()
最后,吃河蚌还需要很高超的烹饪技术。既要去除它顽固的泥腥味,还要精准掌控火候,太熟的话会让肉质变老,吃的时候嚼不动。如果火候不足又会难以去除腥味,寄生在河蚌里面的虫子也无法杀死。
![]()
总的来说,虽然空军而归会让人很沮丧,但钓友们还是应该保持理性。毕竟,食品安全无小事,与其带回一堆可能危害健康的河蚌,不如等下次钓鱼时再钓上来几条能放心吃的鱼。希望钓友们都要把健康放到第一位,不要为了贪图野味而冒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