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网约车当越来越多的网约车司机因为低价保险,遭遇“李逵变李鬼”时,关于网约车统筹保险的现象,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前不久,来自山西太原的网约车司机张师傅,接到自称太平洋保险业务员的来电,对方热情向其报价网约车的保费只需3684元,并以冲业绩、端午限时优惠为由降至3336元。价格心动之下,张先生扫码付款。
然而数日后他惊觉异常——商业险保单的承保方竟是太平在线汽车服务公司,购买的实为闻所未闻的车辆统筹服务,与保险毫不相干。此时退保需扣400元手续费,他只能无奈自认倒霉。
![]()
张师傅的遭遇并非孤例。在成都,网约车司机陈先生,同样落入“统筹合同”陷阱。一场交通事故后,他向对方车辆保险公司索赔遭拒,方知手中合同实为运输行业的内部互助协议。
不像张师傅自认倒霉,陈先生愤而诉诸法律,却在大邑县法院的判决中彻底碰壁。法官明确指出:车辆安全统筹单非保险合同,不受《保险法》保护。法院最终驳回其索赔诉求,事故损失全由侵权人自行承担。
所谓车辆统筹,本质是运输行业的资金互助游戏。车主缴纳统筹费形成资金池,为参与车辆提供有限保障。这类合同常伪装成保单,利用太平、人保等相似名称混淆视听,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诱骗车主。
但精心设计的文字游戏终露破绽,真保险单清晰标注公司名称、理赔流程及免责条款;而统筹合同则模糊关键信息,充斥互助、服务公司等表述,对保障责任避而不谈。
对于越来越多的网约车司机上当的现象,法律专家发出警示:车辆统筹绝非商业保险替代品。消费者投保务必查验公司保险业务许可证,通过官方APP核验保单。
若不慎中招,可依据《民法典》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全额退款:先发函声明,固定证据;协商不成则向银保监会、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提起诉讼。
法官的告诫犹在耳畔:“投保时认准正规险企,莫陷投保易、理赔难困局。”当低价诱惑伴随热情推销,消费者更需擦亮双眼——一字之差的“统筹”背后,是行车风险的全然裸奔。
对于统筹险渐涨的情况,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