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活动去投稿↑
作者:成都高新区桂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张奇
“陈医生,我去复查了,甘油三酯(血脂检查指标)是2.26,是不是可以不吃药了?”“还是偏高,等三个月后复查,看了结果再说如何调药嘛。”
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家庭医生交流群中重复着。从线上到线下、从工作时间到下班后,只要居民有需要,家医团队便时刻相伴。
烟火中相伴:做居民的“朋友”
“医生,我头昏得厉害,自从我的孙女返校后,心里空落落的。”
“好,我尽快来你家瞧瞧。”
回复了消息后,陈慧医生立刻安排好手头工作来到了覃阿姨家中。一进门,便看到覃阿姨一脸憔悴地靠在沙发上,右手还一直扶着额头。
覃阿姨签约的这几年中,陈医生一直密切关注着她的身体,知道她身体硬朗,所以一下就看出了“症结”所在:覃阿姨这是舍不得返校的孙女,心里难过了,是“心病”!
于是,陈医生“医身+医心”双管齐下,一边带覃阿姨回中心做了基础全面的检查排除风险,一边陪着覃阿姨聊家常,劝导她要注意身体,不仅转移了覃阿姨的注意力,还疏通了覃阿姨内心的苦闷。
临回家前,覃阿姨笑着说:“小陈啊,太神奇了,怎么和你聊聊天我就变舒服了!我现在对你都十分依赖了,比起医生,你更像是我的一个老朋友!”
覃阿姨与陈医生之间朋友般的默契,是独属于居民与家庭医生之间的信任和关心,是无数个相伴日子中的温情见证。
危急时相伴:做居民的“定心丸”
一天下午,中心三瓦窑站接到一位女孩的紧急电话:家中失能奶奶发烧,奶奶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脑梗塞后遗症,她一个人在旁边不敢搬、也搬不动,手足无措。
听罢,家庭医生赵晓艳一刻也不耽误,立刻带着急救箱找上门去,为奶奶量体温、测血压、心肺听诊后,考虑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立即对症处理,没一会儿,奶奶的情况便稳定了下来。此时,孙女悬着的一颗心总算落了地,一直强忍着的泪水也终于夺眶而出。见状,赵晓艳顾不上擦去额头上的汗珠,轻轻抚着女生的背安慰道:“你能够冷静、迅速地打电话求救,已经是对奶奶最好的照顾了,非常棒!”
当疾病突然来袭,处在医疗知识盲区的居民是何等焦急和无助,而家庭医生的相伴,仿佛一颗“定心丸”,能够给予他们抚慰和力量。
细微处相伴:做居民的“健康探照灯”
有时,健康隐患藏在居民忽视的角落,而家庭医生的专业与坚持,能为居民“探照”出潜藏在暗处的危险。
家医团队护士邓秋蓉至今记得一位固执的签约居民—何阿姨。何阿姨坚信“没病不用查”,多次拒绝体检。邓秋蓉作为一名从业20多年的护士、有着丰富随访经验,她深知:对于老年人来说,健康隐患最擅长“潜伏”,要细之又细,谨慎小心。于是她隔几天给何阿姨打一次电话,从“聊家常”到“讲案例”,终于说服了何阿姨来做体检。
“心电图有问题!马上转诊!”检查当天,邓秋蓉发现了何阿姨心电图中有异常,立即通过双向转诊将其转到华西医院。专家说,幸好发现及时,何阿姨早早接受了治疗,如果再拖下去,将会有生命危险!
如今,何阿姨不仅按时复查,还成了家庭医生的“义务宣传员”。她常拿出体检报告对邻居说:“多亏小邓挖出了我身上的‘定时炸弹’,你们可别学我当初那样犯倔!”
33支团队,365天守护。成都高新区桂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医团队用专业赢得信任,以温情收获感动。我们深知,每一次回应、每一句问候、每一回叮嘱,都是在践行对居民健康的承诺。或许这份相伴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饱含着细水长流的守护。我们就这样与居民携手,共同书写着名为“相伴”的温暖篇章...
编辑:朱红剑 校审:郑艳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