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知名轮胎制造商倍耐力的控制权争夺战近日再起波澜。据最新消息,倍耐力第二大股东、意大利本土投资公司Camfin已开始公开挑战现有控股股东中化集团(通过其子公司MPI意大利公司)的控制地位,引发市场关注。
![]()
这场纷争的核心,源于倍耐力最新披露的股东协议细节。根据意大利证券监管机构Consob依据相关法规审议并批准的文件,Camfin与中化集团方面(通过MPI意大利公司)对中化集团是否已丧失对倍耐力的控制权存在根本性分歧。Camfin认为,根据意大利《金融工具交易条例》(TUF)第93条,并结合倍耐力6月12日股东大会的投票结果,中化集团已无法再被视为倍耐力的控制主体。
![]()
倍耐力6月12日的股东大会投票结果颇具争议:代表中化集团利益的MPI意大利公司所持约42.90%的资本投了反对票,而其他股东持有的约57.07%的资本则投了赞成票。Camfin正是基于这一投票模式,认为中化集团的控制权主张与股东大会的实际表决结果相矛盾,从而提出挑战。
这一举动使得倍耐力围绕控制权的长期纷争更加复杂化。
【历史背景】
倍耐力,成立于1872年,总部位于意大利米兰,是全球知名的轮胎公司之一。其产品因百年制造经验而广受认可,被众多豪华汽车品牌选用。2005年,倍耐力进入中国市场,建立了其在亚洲的第一个生产基地。
![]()
然而,倍耐力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欧洲债务危机导致意大利经济陷入困境,急需外国投资。中国公司的进入和收购行为在当时被视为市场的救星,包括倍耐力在内的多家意大利公司被中国企业收购。
2015年6月8日,中化集团以约550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倍耐力,成为其最大股东。中国化工集团的投资使倍耐力成功摆脱困境,并实现了令人满意的业绩。
![]()
原倍耐力全球执行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可·特隆凯蒂·普罗维拉(左)
原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及倍耐力董事长任建新(右)
收购后,中化集团在倍耐力董事会中占据9个席位,具有决定性影响力。但倍耐力首席执行官的任命权仍由现任CEO普罗维拉掌握,直至2026年。
普罗维拉的突然辞职及其提议的继任者任命引发了控制权争夺。意大利政府支持普罗维拉的建议,拒绝了中方的要求,指出倍耐力的活动对意大利的发展至关重要,总经理的任命应由意大利决定。
这一决定遭到了中国方面的强烈反对,认为这是对收购协议的背弃。更严重的是,意大利政府无端剥夺了中国化工集团在董事会的一个席位,限制了中方在董事会中的发言权。
2024年10月30日,意大利政府使用“黄金权力”对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CNRC)进行调查,来干涉此事,希望借此机会削弱中方在倍耐力公司的话语权,获取更多利益。
![]()
2025年3月,倍耐力提议中化集团将持股比例减至25%以下,但双方并未达成一致。
2025年4月,倍耐力董事会投票决定剥夺中化集团对公司的控制权。该决议得到15名董事中9名的支持,其中包括执行副主席普罗韦拉(Provera)和首席执行官卡萨卢奇。
如今,作为第二大股东的Camfin加入战局,无疑加剧了局势的紧张。这场围绕轮胎巨头的控制权争夺,不仅关乎公司治理,更牵涉到中意两国在高端制造业上的投资关系与国家利益考量。倍耐力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轮胎品牌,其技术、品牌和全球网络使其成为极具战略价值的资产。控制权归属的不确定性,可能对其未来的发展战略、运营稳定乃至全球市场地位产生深远影响。事件的最终走向,将持续吸引各方密切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