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有大量哲学术语和用通感方式的历史典故做论据的部分,可能引起阅读障碍,暂时不放在这里,有兴趣可以私下找我要原文(微信号:67792672)
写作之人,大约都曾陷入过这般境地:心内万千潮涌翻腾不息,分明已感知到那些念头清晰如脉动,可一旦提笔,词句却如散沙般难以凝聚成形。笔尖在纸上踟蹰,涂抹又删改,最终留下的文字,竟如此苍白无力,与心中那团炽热而丰盈的意绪相去甚远。
此种失落与隔阂,正是文字本身那不可逾越的天然局限。它注定只是一套符号,一套精巧却又注定无法完全贴合心灵流动的模具,永远无法彻底承载思维那混沌而磅礴的原初状态。
初入写作之门者,常被告知需大量阅读以汲取养分。这诚然是必经之路,我们如同幼鸟般,模仿着他人筑巢的样式,笨拙地练习着词语的排列组合。然而,这条路也布满陷阱。当阅读成为一种无意识的积累,当那些他人的词句、结构、腔调过度沉淀于脑海深处,语言便可能由工具异化为牢笼。
我们开始无意识地复述那些熟悉的话语,用陈旧的比喻描摹新生的感受,笔下流出的,常是他人思想的回响,而非源自我们心灵泉眼的活水。此时,语言不再是表达自我的桥梁,反而成了遮蔽真实声音的厚重幕布,我们被自己习得的“语言”所驯化、所束缚。
于是,有觉醒者开始大声疾呼“回归本真”,追求一种未经雕琢、纯然即兴的表达。他们鄙弃技巧,视一切精心的结构安排与词语锤炼为矫饰与虚伪,渴望回到一种如婴儿初啼般原始而直接的状态。这呼声背后,是对语言过度驯化的一种反抗,是对“真”的朴素向往。
然而,这种主张,与我读书时老师曾举的例子何其相似——当年老师批评诗词滥用典故者,认为其堆砌辞藻、遮蔽性情;如今倡导纯即兴者,则痛恨一切技巧的运用。两者看似对立,实则陷入同一迷思的两种极端:前者被语言的外在形式所困,后者则试图彻底否定形式本身的价值与必然性,不过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别。两者都未能真正理解语言与思想之间那幽深而复杂的关系。
那些轻易将一切语言技巧斥为“炫技”的人,其困境或许在于,尚未深刻体验过语言表达本身的真正艰辛。他们尚未在语言的迷宫中长久跋涉,未能体会那种词不达意、言不由衷的切肤之痛。
于是,他们或满足于浅表的情感宣泄,或沉溺于粗粝的自我表达,将他人精心的语言探索视为不必要的繁复与浮夸。他们看不见自身表达的贫瘠与无力,也拒绝承认语言的技艺需要艰苦卓绝的锤炼。这种评判,多少源于对语言复杂性认识的浅薄,以及对表达深度追求的缺失。
那么,真正洞悉文字本身固有局限性的,是何许人?绝非是那些未曾深入语言堂奥的门外汉,亦非仅停留在技巧表面炫示的熟练工。唯有那些已在语言的崇山峻岭中长久攀援,最终超越了技巧藩篱的人,才可能抵达这一认知的彼岸。
他们经历了海量阅读的滋养,也经历了漫长写作的磨砺,对语言的肌理、节奏、力量与陷阱都了然于心。技巧于他们,已非外在的装饰,亦非沉重的镣铐,而是内化为一种如呼吸般自然的本能。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不再囿于单一的语言疆域,而是将哲学、历史、科学、艺术乃至生活百态的深刻体悟融会贯通,铸成一种超越具体文字形式的内在宇宙观与生命体验。此时,语言不再是目的,而是承载这浩瀚内在宇宙的必然通道。
唯有行至这般境界,“忘掉文字本身”这句箴言方显露出其灼灼光辉与沉甸甸的分量。这“忘”,绝非无知无觉的空白,亦非轻率的摒弃。它是历经千锤百炼后获得的自由,是内在精神高度凝练、磅礴充盈的自然外溢。
如同庖丁解牛,眼中无全牛,只有筋骨脉络;亦如书法大家运笔,意念早已超越笔墨纸砚,全然灌注于气韵的流转与精神的舒张。此刻的书写者,其精神意蕴的浓度与强度已臻极致,文字不再是被刻意驱使的仆从,而是内在生命洪流自然冲刷形成的河床。
他无需再为“如何表达”而焦虑,因为他自身丰盈的存在状态,已然成为表达最强大的动力源与最精准的校准器。文字,不再是苦苦追寻的目标,而是内在生命洪流自然冲刷而成的河床。
此时,一种更为深沉、更为本质的渴望会油然而生——渴望“成为文字本身”。这不是修辞上的夸张,而是生命体验与表达形式臻于化境后的终极指向。意味着创作者的精神内核、生命体验与语言载体之间的界限彻底消融。
写作者的个体生命、宇宙意识与语言的符号系统,在表达的最高峰巅,实现了短暂而辉煌的合一。文字不再是冰冷的工具,它被注入了写作者全部的生命热量与精神印记,成为其存在方式的直接外显与延续。
如同庄子笔下的“得鱼而忘筌”,当文字真正承载起那不可言说的精神之“鱼”,文字之“筌”便隐退了,写作者便在其精神创造物中,获得了某种形式的永恒性。他化入了文字,文字亦化入了他。这是一种近乎宗教般的奉献与交融,是创作者在语言边界上所能触及的最辉煌的涅槃。
这条路,漫长而孤独,从对文字的懵懂接触,到被文字的深林所困,再到奋力挣脱其束缚,直至最终与它达成一种深刻的和解与超越。我们终将领悟,文字有其不可克服的冰冷边界。
然而,人之精神却有着穿透一切边界的伟力。“忘掉文字本身”,并非弃绝语言,而是穿透语言的表象,回归表达的源头活水——那未经污染的生命体验本身。唯有当内在的宇宙足够辽阔深邃,当精神的脉动足够强劲有力,文字才能挣脱工具的桎梏,成为生命本身不可分割的延伸与见证。那时,我们才可能在语言的尽头,触摸到沉默的丰饶,在文字的方舟中,摆渡向自身存在的彼岸。
当语言技艺的镣铐真正脱落,当心灵得以在无垠体验的疆域自由舒展,表达便如春溪流淌般自然无碍。文字不再是阻隔心物的屏障,而成为灵魂与世界间清澈透明的介质。
真正的表达自由,源于内在的无限丰盈。当生命体验本身深邃如海,语言便自然成为承载其波澜的辽阔容器,沉默亦能传递万钧之力。此时,表达者与文字之间,终于实现了最深刻的交融与和解。
2025.6.18 2:57 于大理抱月斋
冷月的诗和远方
身边的朋友总是和我说,真的好羡慕你们这样的人。能够自由自在的享受生活,去经历、去冒险。
可我也总说自由的美好,我还没感受到。为了诗和远方,我放弃了生活,去追寻,去寻找。常常紧衣缩食,遭遇失温,落石,独行是家常便饭。
但那里有纯洁的朝露,那里有已逝的热土。我总是两手空空,因为我触摸过所有。折桂而来,迷情而往。这是独行者的悲哀和幸福。
经得起这孤独的诗,耐得住这悠长的路,抛的下世俗与红尘苦乐,才到得了属于你自己的诗和远方。
▌冷月的哲学之诗▌
这世界的和弦流淌
一曲曲平凡与高尚
一幕幕生存与死亡
大鱼飞扬 在天地的光芒中
麦浪声响 于自由的守望里
点击卡片关注
▽冷月的哲学精选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