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两天、14 位大咖、2000 人:YC AI Startup School 圈定 AI 创业 3 条跑道

0
分享至

全文 4,000字 | 阅读约 20 分钟



(2025 YC AI创业学校 马斯克访谈精彩片段)

48 小时、2,000 张手写邀请函,把全球最“能写代码、敢写商业计划”的年轻人卷进了旧金山 Moscone 会议中心。

14 位 AI 圈“天梯段”大咖——从 Sam Altman、Elon Musk 到 Andrew Ng、Fei-Fei Li——轮番上场,把如何将AI技术转化为成功企业的方法和经验,传授给下一代创业者。

这场首届 AI Startup School 堪称'创业者的黄埔一期';Sam Altman 开门见山:“我们正经历历史上最大的平台换代——错过今天,就要再等十年。”

两天的密集输出如暴雨般倾泻:

  • Musk 复盘了从政治到 xAI 的第一性原理应用;

  • Nadella 打开“Copilot × 平台协议”背后的商业版图;

  • Karpathy、Ng、Chollet 分别掀起模型、数据、推理三大突破口;

现场 Q&A 直击“从 0 到 1 的第一行代码该写哪行”——所有问题,都把下一条机会跑道标得清清楚楚。


本文只做一件事:

把台上 14 位讲者的全部干货,浓缩成「AI 创业 3 条跑道」——

  • 平台跑道:Altman × Musk 解构主线任务与产品窗口;

  • 结构跑道:Nadella × Kaplan 构建出记忆、权限、工具的中间层竞争壁垒;

  • 语言跑道:Karpathy 提出软件 3.0,提示词就是新编程语言。

读完之后,你就能用这 3 张路线图,把“AI 爆发窗口”从热闹新闻,转进自己的产品待办。
第一节|平台红利已开:Altman × Musk 的主线押注
如果你现在不开始,十年后可能连门票都没有。

这是 Sam Altman 在 YC AI Startup School 上说出的第一句话。

他不是在强调某个模型的能力,而是在提醒每一位创业者:

这不是一次工具升级,而是一场平台更替。

就像互联网刚刚出现时,几乎没人知道浏览器会变成主入口。

现在,我们站在另一次类似的起点——AI,不是插件,不是功能,是平台。

ChatGPT 背后,隐藏着一个没人抓住的红利

Altman 提到,现在的 AI 模型已经跑得太快,快到我们来不及为它们构建真正匹配的产品。

他把这种差距叫作“产品–能力错位”:

模型已经能做的,远远超出了我们目前能想象到的产品形式。

举个简单例子:记忆功能早已上线,很多人却还把它当成聊天记录增强版。

Altman强调:我最喜欢的不是模型生成能力,而是它开始‘记住你’之后,像一个真正的助手。

这不是聊天,而是行动的开始。

换句话说: 模型不再是等你输入,它会开始主动联系你。

这不是进化一项功能,而是开启一个新平台。

Musk:从DOGE到 AI,他只讲一件事——回归主线

在现场,Elon Musk 没讲笑话,也没抛段子。他讲的是自己的转弯:

“我一度被卷入很多支线剧情,比如政治,比如华盛顿……但现在我回来了,我要回到主线任务。”

这个主线任务,就是 xAI。

他说自己创业初期并不认为自己能做成什么伟大的事,甚至觉得公司几乎一定会失败,但他还是试了——因为这才是真正值得做的事情。

他强调,不要等到 AI 已成定局时再来“插一脚”——那时你做的不是平台,只是补丁。

Musk 还用了一个比喻:“你现在看到的,是一场海啸即将登陆。但人们还在沙滩上捡垃圾。”

这场海啸,就是 AI。

Altman 总结给创业者的 3 条建议

1、大胆,但从小处做起

“OpenAI 一开始只有几个人,但我们从第一天起就想做件大事。”

2、不要去卷热门赛道,要做别人不理解的事

“当聪明人告诉你这事不行时,继续坚持,慢慢就容易了。”

3、最好的防御,是做出独特的产品

“一开始没人抄你,是你最大优势。”

他特别提醒,那些看上去最奇怪、最不像正路的方向,往往才是你真正的机会。

Altman 说的是窗口,Musk 说的是方向。

他们给创业者的共同提醒是: 别再把 AI 当工具,而是当平台入口。

别等市场确定了再做,而是现在就出发,哪怕还看不清终点。

第二节|模型之后:Nadella 提示3个产品入口

OpenAI 和 xAI 争的是模型上限,Satya Nadella 关心的是模型之下,产品从哪里开始。

他在活动现场反复追问的只有一句话:

模型的边界在哪,产品又从哪开始?

他说,这个界限决定了未来 AI 创业公司该做什么、能做什么、该避开什么。

模型不是产品,真正的入口在中间结构

Nadella 提出,如果未来的 AI 不只是聊天工具,而是能帮你完成任务的助手,那它至少要有三样能力:

记住你上次说了什么(记忆) 能用你已有的工具(调用工具) 知道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权限)

这三者组合起来,才可能变成一个真正能代表你去执行的 AI。

Nadella的原话是:只有当AI能持续记住上下文、调用外部工具,并在权限范围内行动时,它才真正具备产品价值。

他补了一句——

“未来最好的产品,不是你在用它,而是它能为你‘代劳’。”

不再是工具箱,而是执行代理

Anthropic 联合创始人 Jared Kaplan 接着补充:

他说,当我们还在给 AI 加插件时,真正的趋势已经开始换轨了:

我们正从副驾驶插件,走向自动化整个工作流程。

他解释说,那些从头把流程打通的创业者,已经不再只是让 AI 帮你输入输出,而是让 AI 从头到尾干完这件事。

他用一个特别直白的问题提醒大家:

“70%的准确率就能跑通一个流程,你还非要等到99.9%才上生产环境吗?”

换句话说,你等得越久,窗口可能已经被别人占了。

三个最容易被忽视的方向,其实是最大的机会

1、记忆不是“历史记录”

它是把 AI 从一次性助手变成“长期搭档”的前提。

2、工具不是“插件”

真正的 AI 应用,会像人一样用 Excel、打开 Notion、查公司数据库。

3、权限不只是“登录设置”

它决定了 AI 能否安全接入企业流程,敢不敢被真正部署。

Nadella 点明:

“谁能把这三件事做深做透,谁就可能定义下一代 AI 应用的样子。”

模型的事,不是你能左右的;但模型之后的那一段,才是你真正能动手的地方

别只盯着模型看, 真正的机会,是在“模型之后、产品之前”。

第三节|软件3.0来了:Karpathy讲透提示语言

如果说 Altman 和 Nadella说的是“做什么”,那 Karpathy讲的就是“怎么做”。

他用一张图,把整个软件世界划分成了三代。

软件1.0:手写代码 如果你要判断一句话是不是正面评价,你得写 if-else 语句、写规则。 软件2.0:模型训练 你用几万个正负样本去训练一个情感识别模型。 软件3.0:自然语言提示 你写一句话:你是一个情感分类器,请判断下面这句话是积极还是消极。

然后,AI 就按你的“提示”执行任务。

Karpathy 的原话是:我们正从写代码,到写提示。提示词已经是新语言了。

不再是写程序,而是控制智能的开关

他举了一个特别容易理解的比喻:

提示词就像一组滑块,你可以调节 AI 介入的深度。

比如你让 AI 写代码:

  • 用一个简单提示,AI 只帮你改一行;

  • 用复杂一点的提示,AI 可以帮你重写整个文件;

  • 给它更多上下文,它甚至可以帮你处理多个项目文件;

  • 如果你愿意,它可以“自己动”,自动接管整个流程。

这就是他口中的“自主滑块”机制。

就像钢铁侠的盔甲,大多数时候它增强你;在必要时,也可以自己动。


提示词 ≠ 表面功夫,而是新一代产品接口

Karpathy特别强调,不要再把提示词当作'营销噱头'那种玩法了。

他说:

提示工程是通往软件3.0的桥梁,不是临时补丁。

提示词不是为了让 AI 看起来聪明,而是为了控制它“干多少、管多深、听谁的”。

这意味着:

  • 会写提示的人,就像十年前会写 SQL、会写接口文档的人一样吃香;

  • 提示词,正逐渐变成产品的输入层,也是未来 AI 界面本身。

Kaplan 加一句现实提醒:最大的问题不是模型能不能做,而是团队怎么把这些智能接入工作流。

也就是说,你不是要训练 AI,而是要让它进得了门、派得上用场、用得起来。

✅ 小结:

Karpathy 给出的不是技术趋势,而是操作指南:

  • 你不一定是工程师,但你可以通过提示词调动智能;

  • 你不一定做 AI 公司,但你迟早要和 AI 一起工作。

软件的语言正在变。谁先学会用人类语言和 AI 说话,谁就先掌握了下一代入口。

第四节|选人比选计划重要:Altman × Nadella 的招聘观

在 YC 的现场,Sam Altman 没讲组织架构,也没讲战略图。他反复强调一件事:

早期创业不是在执行计划,而是在找到对的人。

他说,OpenAI 最开始的团队只有几个人,每个人都不是专家,甚至很多人没有博士学位,但有一条共同特征:

我们挑的是成长曲线,而不是起点。

换句话说,你不需要一开始就完美,但你得在快速上升的路上。

Altman还说,很多创业者犯的错是——

“你总是想找看起来已经很厉害的人。但问题是,那些人往往已经到顶了。”

他建议真正要找的是:

“正在走上坡路的人,那些有潜力不断突破自己的人。”

Nadella 的选人三标准,值得所有团队照抄

微软 CEO Satya Nadella 也在现场讲了他选人的三条标准,不长,但直击要害:

① 清晰度制造者 —— 能把复杂的事说清楚,自己也不容易被带乱;

② 能量创造者 —— 不光自己有动力,还能让团队跟着他干;

③ 突破者 —— 在条件不够、资源不全的时候,能找到往前走的方法。

Nadella特别强调:我最喜欢问的面试问题是:你有没有做过一件几乎没人支持、但你还是做成了的事?

他说,这种人通常能扛住压力,也能带着别人往前推。

团队不是招聘清单,而是'未来成功的核心力量

Altman提出:

“很多人搞错了早期招聘,以为是缺人就招,其实是在早期员工决定公司能做多大。”

你招的第一批人,不只是来干活的,更是决定公司以后什么样子的关键人物。

  • 一个不合适的人,会让公司节奏崩掉;

  • 一个真正合适的人,会在方向不明时站出来给你指路。

好的团队,不是把优秀的人凑在一起,而是方向感、抗压能力和执行节奏的组合。

Altman 和 Nadella说的本质是:

创业前五人,不是组队,是选未来十年的“共创者”。

这条跑道的门槛不在学历,而在你敢不敢一起扛事、一起把想法落地。

第五节|比成功更难的是落地:吴恩达、李飞飞强调反馈与人性

很多创业者以为,成功靠的是好点子。

吴恩达却说:“真正的差距,在于谁更快落地。”

他给出了一套被很多 YC 创始人奉为“产品加速器”的方法论——反馈六阶段:

  • ① 自己上手试用(10分钟)

  • ② 问3个朋友或队友(0.5天)

  • ③ 找3~10个陌生人聊聊(1天)

  • ④ 把原型发给100人试试(1周)

  • ⑤ 发给1000个真实用户,收定性定量反馈(2周)

  • ⑥ 发布产品,开始 A/B 测试(2个月以上)

吴恩达解释说:大部分人卡在第2步就不动了。以为没问题了,其实问题都在第5步才出现。

他强调,这套方法不是为了追求完美,而是为了尽早知道你错在哪儿。

李飞飞:AI 是工具,但不能失去人性


李飞飞在现场只讲了一件事:“不要忘了人性。”

她不是反对技术,而是提醒大家——AI 再强,它服务的是人。

她说:

我们打造的技术,应该让人类更有尊严,而不是让人变得边缘化。

她提出“以人为本”的三个原则:

  • 先看问题是不是真实的,不是看技术炫不炫;

  • 先看能不能用得起来,而不是能不能写得出来;

  • 先想清楚,这个工具是替代人,还是帮助人。

她特别强调:

“AI 要的是落地,不是漂在空中的热闹。”

从技术转化为产品,核心在于对现实的感知

吴恩达补了一句很有力量的话:你越快接触真实用户,越早知道你做的是不是错的事。

这句话背后的逻辑是:

不是产品做不出来,而是产品不该做、或做得太晚。

反馈机制,就是把你从“想当然”的幻想中拉回现实。

落地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最难。

吴恩达教你的是:怎么快速走完试错路线图; 李飞飞提醒你的是:别忘了人的感受和意义。

一句话总结他们的共识:

技术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快验证越有用;

不是更聪明才对,而是更贴近用户需求才行。

结语|这三条跑道,不是知识,是选择

两天的 YC AI Startup School,没有任何技术发布,也没有现场演示。

但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件事:机会窗口正在打开,只是有些人看见了,有些人还没意识到。

  • Altman 说,这是产品能力错位下最好的创业时点;

  • Nadella 指出,真正有价值的 AI 应用,不靠炫技,而靠结构整合;

  • Karpathy讲得更直白:你已经进入了提示词就是接口的时代。

三个方向已经很清楚了—— 你要么抢占核心位置,要么被挤到边缘。

你不一定马上去创业,但你必须做出选择:

是站在边上看热闹,还是主动参与进来,做点什么。

本文由AI深度研究院出品,内容整理自 YC AI Startup School 演讲。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星标公众号, 点这里 1. 点击右上角 2. 点击"设为星标" ← AI深度研究员 ⋮ ← 设为星标

参考资料:

https://x.com/jia_seed/status/1934761718477099291

https://www.ycombinator.com/blog/ai-startupschool

https://analyticsindiamag.com/ai-news-updates/y-combinator-announces-its-first-ai-startup-school/

https://www.entrepreneur.com/en-in/news-and-trends/y-combinator-launches-ai-startup-school-to-foster-next-gen/486820

https://techcrunch.com/2025/03/29/elon-musk-says-xai-acquired-x/

https://analyticsindiamag.com/ai-news-updates/y-combinator-announces-its-first-ai-startup-school/

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排版:Atlas

编辑:深思

主编: 图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杨瀚森自信一幕!进半场神奇三分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用英文说完美

杨瀚森自信一幕!进半场神奇三分为自己竖起大拇指 用英文说完美

罗说NBA
2025-11-08 10:30:21
经不起查!长沙医生不雅视频升级,网传两人6个月共同出差27次…

经不起查!长沙医生不雅视频升级,网传两人6个月共同出差27次…

火山诗话
2025-11-07 13:42:14
湖南母亲送儿子18岁成人礼物,被丈夫回家看见后,酿成一场悲剧

湖南母亲送儿子18岁成人礼物,被丈夫回家看见后,酿成一场悲剧

晓艾故事汇
2024-10-29 20:58:22
危险!中国神二十还未返航,太空出现大量不速之客,航天员该咋办

危险!中国神二十还未返航,太空出现大量不速之客,航天员该咋办

趣文说娱
2025-10-29 15:27:34
115岁的李陈氏,出生于清朝的“老宝贝”|面孔

115岁的李陈氏,出生于清朝的“老宝贝”|面孔

大象新闻
2025-11-09 09:38:06
重庆北碚区划调整情况通报会举行,区委书记:实现国家战略下的“再生长”

重庆北碚区划调整情况通报会举行,区委书记:实现国家战略下的“再生长”

澎湃新闻
2025-11-08 13:32:27
23年是联盟倒数第一!现在成东部第一,新版坏孩子军团,防守太硬

23年是联盟倒数第一!现在成东部第一,新版坏孩子军团,防守太硬

你的篮球频道
2025-11-09 07:52:04
年薪5400万,场均19分4助攻!知道你尽力了,但确实也在拖累球队

年薪5400万,场均19分4助攻!知道你尽力了,但确实也在拖累球队

老梁体育漫谈
2025-11-09 00:46:45
三星Galaxy S26标准版手机线稿曝光:6.9mm厚度,比S25更薄

三星Galaxy S26标准版手机线稿曝光:6.9mm厚度,比S25更薄

IT之家
2025-11-08 23:02:07
鲁比奥被大陆排除在外,美却替台当局说情:台湾地区必须赴陆参会

鲁比奥被大陆排除在外,美却替台当局说情:台湾地区必须赴陆参会

阿七说史
2025-11-08 08:56:25
爆大冷!WTA年终总决赛:莱巴金娜2-0萨巴全胜夺冠,狂揽巨额奖金

爆大冷!WTA年终总决赛:莱巴金娜2-0萨巴全胜夺冠,狂揽巨额奖金

小彭美识
2025-11-09 09:32:23
狂胜浙江28分粤迷仍不满意!广东最大混子揪出,不上你早赢37分了

狂胜浙江28分粤迷仍不满意!广东最大混子揪出,不上你早赢37分了

后仰大风车
2025-11-09 08:10:05
中甲联赛落幕!诞生4个赢家,3个输家!铜梁龙、广州豹位列其中

中甲联赛落幕!诞生4个赢家,3个输家!铜梁龙、广州豹位列其中

小火箭爱体育
2025-11-08 16:56:15
那么优秀的曾医生,为什么会如此主动呢

那么优秀的曾医生,为什么会如此主动呢

大张的自留地
2025-11-08 14:39:50
燃爆!台积电发巨额奖金!黄仁勋:我需要更多晶圆!魏哲家:3纳米扩产50%、盈利年年新高!员工:双11买爆!

燃爆!台积电发巨额奖金!黄仁勋:我需要更多晶圆!魏哲家:3纳米扩产50%、盈利年年新高!员工:双11买爆!

芯榜
2025-11-09 08:22:41
张国荣真正死因曝光!向太:根本没抑郁症,本来能活,男友不让救

张国荣真正死因曝光!向太:根本没抑郁症,本来能活,男友不让救

八斗小先生
2025-09-08 14:05:28
想不到吧,表面呆板木讷的石破茂,竟是日本近十年三观最正的首相

想不到吧,表面呆板木讷的石破茂,竟是日本近十年三观最正的首相

议纪史
2025-11-07 12:15:03
可控核聚变+科技赛道十大主线+储能+最具稀缺性的全球级龙头等

可控核聚变+科技赛道十大主线+储能+最具稀缺性的全球级龙头等

牛锅巴小钒
2025-11-08 09:42:04
“三资三化”最后谁买单?从淤泥拍卖看国有资源盘活的狂欢与隐忧

“三资三化”最后谁买单?从淤泥拍卖看国有资源盘活的狂欢与隐忧

细雨中的呼喊
2025-11-01 00:24:05
副院长与眼科主任,两个月前办公室的一次关系!

副院长与眼科主任,两个月前办公室的一次关系!

闲侃闲侃
2025-11-07 08:25:25
2025-11-09 10:23:00
AI深度研究员 incentive-icons
AI深度研究员
AI时代刚刚到来,一切才刚开始,我们正当其时!
316文章数 15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头条要闻

牛弹琴:欧洲议会故意挑衅中国触犯红线 中国很愤怒

头条要闻

牛弹琴:欧洲议会故意挑衅中国触犯红线 中国很愤怒

体育要闻

马刺绞赢火箭,不靠文班亚马?

娱乐要闻

古二再度放料!秦雯王家卫吐槽出现新人物

财经要闻

小马、文远回港上市 但自动驾驶还没赢家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数码
亲子
艺术
旅游
时尚

数码要闻

荣耀亲选耳夹式耳机2 Pro曝光:金线充电盒加持,支持空间音频

亲子要闻

小娃娃们的杀伤力有多强?网友:真得谢谢我儿的不杀之恩!

艺术要闻

Elisabeth Marsch:美国当代画家

旅游要闻

回龙观菩萨庙活化升级 昌平再添一处年轻态公共文化空间

五十多岁的女性秋季别瞎打扮,这3个技巧实用还时髦,快收藏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