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段时间,浙江音乐学院在杭州的摄影圈非常火,是大家公认的“非常出片”的地方。只是等“杭儿风”刮起,突然疯涨的客流也一度影响到学校的正常秩序,所以后来就开始半封闭式管理,限制起每天市民游客入内的数量。坊间甚至还有过不再允许“外地佬儿”进去参观的传闻。
虽然慕其名已久,我倒是一次也没来打过卡,所以前段时间经过其附近,就特意绕道过来航拍了一圈,也并不打算近赏,只是通过俯瞰视角,看看这所传说中身份不凡的院校,环境和建筑是否真有耳闻中的那么漂亮。
参考相关资料,浙江音乐学院的前身是1982年开始创办的“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2年,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被成建制划转到浙江音乐学院。2014年11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正式筹建;2016年3月1日,教育部同意建立浙江音乐学院。截至2024年9月,学院的总占地面积为602亩,校舍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拥有纸质图书36.53万册;设有18个教学单位和8个本科专业,包括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等。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音乐学院的主体建筑大多风格独特,融合了艺术与功能,展现了“音院山居”的建造意象,体现了“时尚和灵动”的设计理念。设计师将建筑想象成乐器,通过建筑轮廓、线性、立面比例和色彩来表达音乐的主题。
例如北入口的设计像一把横卧的吉他,音乐剧院和音乐厅则像蝴蝶的翅膀,延伸出灵动的线形空间。校园内的主要建筑包括大剧院与音乐厅,这两座建筑紧密相连,不仅作为学校的重要文化中心,还扮演着校园东大门的角色。设计上采用了归类分组与垂直叠置的方法,巧妙地组织了多样化的功能区域,如1200座的剧场、800座的音乐厅、300座的练习厅、400座的imax影厅以及多个中小影厅和表演厅。
除了造型独特外,音乐学院的建筑材料也非同一般,据说外立面多数采用的是火山石材质,内部设计则运用了混凝土、grc、钢材和木材等多种材质,营造出富有层次感的室内环境。此外,设计师还巧妙地将建筑分为三个部分:台基、开放式公共空间和乐章式屋顶,将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使得学院氛围显得既现代又和谐。
有趣的是直到我准备离开之前,才知晓随着浙江音乐学院的“热度”下降,现在我们普通的市民游客只需刷身份证就能入内参观,当然,一些特殊的场馆还是得预约和购票的。
图文原创: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转发、分享、内容指正、评论、关注和赞赏,希望媒体或个体尊重原创,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需要实景照片和视频素材可约,本人独家提供DD代游、代拍、代打卡服务,欢迎洽谈,附赠所有拍摄素材。
浙江音乐学院的具体地址是“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浙音路1号”,自驾按导航走即可;有多路公交车直达,比如乘坐189路、314路、1498路或8514路,到“浙江音乐学院南门”站下车即可;地铁6号线也有专门的“音乐学院”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