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TouSuo™️
*小红书账号: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秃头研究所Monsters
*如果你觉得自己读论文太过于盲目,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如果你也想要通过碎片化的时间来补充和拓展知识储备;如果你想要一份直接简单的论文带读指南…那么一定要关注秃头研究所的论文带读栏目!每天都有热门事件、热门考点、有趣选题,通过标注考点、知识点和可学习案例,帮助我们实现「无痛阅读」!
*推文内容同步小红书/息流更新,也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小红书账号鸭!来和秃头所在小红书见面吧!
后台回复「有求必应」
获得所有论文带读PDF
滴滴打工人拌拌tts-pgbanban
进入2026论文带读群
赛博格与感官之交
@TuTouSuo™️
混合感官:赛博格的“感官之变”及其影响
✍文/徐辰烨 彭兰
框架+逻辑(⭐)
感官作为人通往外部世界的媒介,是人与世界互动的基础。而随着从“生物人”到“赛博格”的主体转变,一种混合感官日渐普遍。生物感官与媒介(技术)感官共同构成了赛博格的感官系统,媒介感官并不外在于生物感官而存在,两者共同帮助赛博格完成对于世界的“分布式”感知。认清赛博格这一新主体所带来的感官之变只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去考察作为媒介的感官变化,本文旨在说明感官变化如何影响了个体认识世界的方式,又在社会文化层面产生了何种更为深刻的影响。
观点(⭐⭐⭐⭐)
【感官革命】
以大卫·豪斯为代表的学者提出“感官革命”(sensorial revolution)的主张,认为感官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理器官或神经过程,而与社会文化、技术发展、价值观念等因素有着深刻的关联,感官在人文社科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讨论。在这一语境中,感官不仅仅指生物意义上的器官,而是更侧重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种感知方式,以及各种感官协作而形成的通感。由此,感官被认为是人能够与外部世界互动的基础。
【赛博格】
所谓赛博格,简单理解是人与技术混合而成的新主体。哈拉维将之视作是包括人与技术在内的各种边界的打破,由此,任何将演化的与被造的、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混合在一起的有机物/系统在技术上都是赛博格。
答题语料积累(⭐⭐⭐⭐)
✒️混合感官有两个层面的体现:首先,在感官结构方面,生物感官与媒介(技术)感官共同构成了赛博格的感官系统,媒介感官并不外在于生物感官而存在。从深层的感官方式来看,混合感官意味着生物感官与媒介感官共同帮助赛博格完成对于世界的感知,也就是海勒所说的“分布式认知”,即感知的结果由赛博格的生物部分与媒介部分共同决定,这也是她所认为的“人类以伙伴关系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前景”。
✒️正如齐美尔所说,感官具有天然的连接性特征。他认为自然感官具有社会学的功效,例如眼睛就“能把正在相互对视的各种个人联系起来和发挥相互作用,也许这是所有现存的相互关系中最直接的和最单纯的相互关系”。从“人是城邦的动物”到“人是社会的动物”,这些对于人的判断总是强调人与人的连接对于个体生存的重要意义,而正如齐美尔所指出的,生物感官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ෆ✿˚ ༘
「去更大的世界 做更有趣的人」
小破所常驻广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