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宝突然冒烟,整个宿舍差点烧起来!"北京某高校学生的这条朋友圈,揭开了校园安全的一颗隐形雷。近日,北京多所高校紧急禁用罗马仕20000毫安充电宝,消防部门更直接将其列为"高危物品"。这个年销千万的国民品牌,为何突然成了校园里的"危险分子"?
![]()
自燃事件频发触发红色警报
北京联合大学工作人员透露,近期已发生多起罗马仕充电宝自燃事件,其中传媒大学的案例尤为惊险——充电宝在无人使用时突然爆燃,最终被投入有害垃圾桶处理。消防部门数据显示,该型号产品自燃概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已有高校出现"充电宝烧穿课桌"的险情。
更令人不安的是,这并非罗马仕首次曝出安全隐患。2019年,该品牌就因电芯设计缺陷召回3792件OM10型号产品,当时官方承认"极端情况下可能发生过热燃烧"。如今同样的问题再度上演,暴露出品牌质量管控的致命漏洞。
![]()
校园安全防线如何被击穿?
调查发现,涉事20000毫安型号存在三重隐患:电芯组装工艺缺陷、老化测试缺失、过充保护失效。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保卫处证实,这些充电宝在满电状态下仍会持续发热,就像"装满汽油的玻璃瓶"。而高校宿舍密集的用电环境,进一步放大了风险系数。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教委虽未强制禁用具体品牌,但多所高校已自主升级管控。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指出:"这反映出部分3C产品存在'合格但不安全'的灰色地带,现行国家标准亟待更新。"
![]()
你的电子设备真的安全吗?
罗马仕旗舰店虽回应"正在核查",但校园里的充电宝乱象已敲响警钟。业内人士透露,市面上30%的充电宝存在虚标容量、篡改电芯等猫腻。建议师生立即检查设备:是否鼓包变形?充电时异常发热?输出接口松动?这些都可能是不安全的信号。
当我们把生命财产安全托付给电子产品时,不能仅凭品牌知名度放松警惕。从三星Note7到罗马仕充电宝,每一次安全事件都在追问:企业能否真正把用户安全置于利润之上?或许答案就藏在那些被烧焦的课桌残骸里——安全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