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卢志友
公路边,一个个大大的陶瓷罐,以及在陶瓷罐上描绘了湖广填四川,或者川剧变脸的图案在车窗外一晃而过。虽然没有看见酒厂的踪影,但那山谷间总是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酒香。
穿过一条湖广填四川的大型雕塑走廊,再顺着山梁往前走,不经意间只见一座写着酒香山寨的碉楼矗立在我们跟前。
刚下车,成都大地魂酒业有限公司副总,孙宏利女士就带着几个员工热情地迎了上来。带领我们自贡市微型小说学会的文友们,走进酒香山寨的茶艺厅品茶。
![]()
看见桌上那既有特色又无比丰盛的菜肴,心里很是高兴。可当工作人员拿来几瓶用帆布外套罩着,红布盖头,土陶瓷瓶,表面满是干瘪泥土的酒品时,心里凉凉的。
一个美女打开瓶盖,把酒倒进玻璃杯,只见那杯壁上形成了一层层雾霭。喝了一口含在嘴里,感觉柔柔的。往里一吞,顺顺的不辣喉,酒水一溜烟就钻进了肚里。喝过之后,文友们都说这是好酒。于是问孙总:这酒是你们这里生产的?
“是的,这就是我们的种酒。”
心想:都说酒是酿造出来的,怎么这里的酒是种出来的呢?我很是纳闷!
饭后,孙宏利副总亲自带我们到后山的梨树下,去体念他们的非遗项目挖酒。随后又带领我们去龙泉山脉的老牛坡,看他们酒厂的老窖池。
![]()
走在山峰挺拔,山路崎岖,森林密布的乡村公路上。梨树的枝丫举着一个个含苞欲放的梨子,躲在树叶间腼腆地跟我们打招呼。山谷中有堰堤泄流,有小溪流水,也有山崖上滴下的颗颗水珠掉落玉潭的声响。多种声音交织在一起,轻轻的,轻轻的敲击着我们的耳鼓。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走进树荫下那个古色古香的种酒博物馆了。
那一件件祖传的老物件,栩栩如生的人物蜡像,还有图片和文字说明使我知道。早在康熙四十三年农历九月初九,王氏先祖从湖广宝庆府辗转来到成都金堂县梨花沟。由于先祖夫妻二人离家时,祖辈传给了他们酿酒的技艺和三坛家酒。于是,先祖按照家训,把第一坛酒放在神龛上,寓示传承家风不忘根本,酒在家在;第二坛酒埋在房后,寓示子孙富贵后继有人,酒在人在;第三坛酒埋在家门口,寓示交朋结友前途无量,酒在运在。
后来,每到儿子结婚之时,父母都会传三坛酒给儿子,要求儿子在六十岁的时候才能开坛品尝,或者再传给下一代。这个习俗在王氏家族中世代相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传承了十一代。
![]()
走进非遗传习馆后面的酿造车间,只见一个师傅正在打开从龙泉山脉引来的输水管的阀门。那泡粮的、煮粮的、还有摊糟的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的工作着。
山崖下,一条长长的还有很多分支的藏酒洞,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像煤灰似的陶瓷罐。经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原酒在特殊的气候条件下,在密闭避光、保湿恒温的环境里缔合而滋生的微生物。
洞藏一年之后再用陶瓷小瓶分装,埋藏在梨树下那湿润的泥土里,以吸收天地之间和泥土里的灵气。使原酒进一步老化成熟,而变得更香更纯更柔和。
在王洪董事长创办了大地魂酒业有限公司之后,便将种酒文化与梨花融合。立足田园和农家风味,在原有露天KTV场地之外又修建了篝火草坪。在月光湖上兴建了情人桥,修缮了月光庙,还搭建了一些亭台和漫道,创办了酒香山寨。在传统农家菜的基础上,进行了乡席和接待席等方面的创新。
由于对种酒文化的执着和坚守,王洪董事长成了第十一代种酒文化非遗传承人,并把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种酒文化节。后来,大地魂种酒也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当我们要离开的时候,一个美女工作人员问:“老师们,你们对这里印象最深的东西是什么?”
我们都说:肯定是那酒香山寨的种酒了!
作者简介
![]()
四川自贡人,曾在《人民日报》、《乡镇论坛》、《青年文学家》、《爱人》、《少年文学》、《作家》、《四川农村日报》、《中国作家网》等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文章。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自贡市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岁月留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