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某机动车检测公司出具虚假检测报告
缴纳赔偿金16万余元
前不久,湖南省公布第三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其中“新化县某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出具虚假检测报告污染大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赫然在列。
![]()
线索来源:
2024年1月4日,娄底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新化县某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进行检查,发现环检线工控室内有一台黑色立方体匣子,疑似为篡改或伪造检测数据的作弊器。
调查评估:
2024年1月7日,娄底市生态环境局对该公司进行立案调查并移送新化县公安机关开展刑事侦查。
经查证,该公司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利用OBD(车载自动诊断系统)作弊器出具虚假在用车检验(测)报告380份,利用排气污染物检测作弊软件出具虚假在用车检验(测)报告31份。
经专家认定,其中涉及尾气超标排放情形的问题车辆共计54辆。该公司弄虚作假违法行为导致尾气不达标车辆上路行驶,造成大气污染。
2024年9月13日,娄底市生态环境局启动该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2024年9月14日,新化县人民检察院对该案予以审查起诉。
在调查过程中,由于难以完全收集里程能耗法所需要的数据,通过多次会商研究,根据尾气治理装置的价格、使用寿命、清洗费用及次数创新性地采用了“生命周期法”核算机动车尾气治理成本。
经评估,该案造成大气生态环境损害数额为16.1460万元。
磋商情况:
经过办案人员的普法教育,赔偿义务人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积极主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024年10月9日,在检察机关、法律顾问的见证下,生态环境部门与赔偿义务人磋商达成一致,签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
修复情况:
2024年10月17日,赔偿义务人足额缴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16.1460万元。
来源:湖南生态环境
央广网汽车汽车头条转载新华社文章《篡改数据、替代参检……机动车环检造假乱象调查》称,“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有些检测机构篡改数据故意“放水”,替车检验已成灰色产业链,环检造假让一些尾气超标车辆“带病上路”。
有些检测机构凭空捏造数据。执法人员介绍,当车辆进入环检线,检验员会插卡读取车载OBD数据。但在执法过程中发现,有些车辆缺少这一步骤,OBD数据也未上传至相关平台,但检测报告中却出现了相应数据,且注明检测合格。
近年来,OBD作弊器频频出现在机动车检测造假案件中。OBD作弊器通过连接被检测车辆的OBD接口,可以随意调整、替换超标数据,从而使传输至官方指定计算机的数据符合尾气排放标准,一键“合格”。 记者调查发现,在互联网平台可以轻易买到此类作弊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