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商发展研究报告之解码娄商精神图谱
李德仁
解码娄商精神,探寻时代力量。源自湖湘沃土的娄商群体,以其韧、闯、义的鲜明特质,在商海沉浮中闯出一片天地。他们经世致用、崇德尚义、敢为人先、善作善成。解码其精神密码,不仅为致敬奋斗者,更为汲取这份源自实践、生生不息的力量,启迪当下与未来。近期,小编带您探寻娄商精神的深层脉动。以下为第六篇章《娄商与娄底:一场跨越时空的现代交响》——
六、娄商与娄底:一场跨越时空的现代交响
历史的长河奔流至新时代,娄商与家乡娄底的关系,已从血脉乡情的朴素纽带,升华为一种命运与共、相互成就的战略发展共同体。这远非简单的“归巢”情节,而是一场基于深刻历史逻辑、现实发展需求与共同未来愿景的“双向奔赴”。娄商以其在全球市场中锤炼的广阔视野、雄厚资本与先进技术闯荡四方,积累能量;
而在我们的家乡娄底,是这场波澜壮阔的双向奔赴大戏的上演地,总导演则是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人。他们,大刀阔斧,以刀刃向内的制度创新进行“土壤改良”,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擘画进行“气候营造”,为游子的价值回归与事业腾飞,铺就了一条坚实而广阔的黄金跑道。这场奔赴,是内力与外力的同频共振,是传承与创新的激荡融合,共同谱写了中国内陆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范本。
娄底的“招商”之道,其精髓在于实现了从情感化呼唤到制度化接纳的深刻转变。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持久的吸引力源于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因此,系统化的营商环境重构,成为呵护娄商、壮大娄商队伍的首要突破口。
娄底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其核心在于推动政府角色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根本性转变,践行“如我在商”的换位思考。市级领导干部挂点联系重点娄商和项目机制常态化、制度化,百余名各级官员化身“首席服务官”或“项目代办员”,深入一线,确保企业诉求直达决策层,复杂问题现场协调解决。“营商环境直通车”与“娄底营商码”相互补充,确保企业诉求“码上办、马上办”。构建了全天候、立体化的政企沟通快车道,实现了问题反映、分发、处理、反馈的闭环管理,显著提升了行政效能。企业开办时间压缩56.4%,促成湖南宏旺从开工到建成100天,创造“娄底速度”。这不仅是工作方法的改进,更是一种执政理念的深刻变革,其目标是系统性清除阻碍企业发展的隐性壁垒,打造一个“办事不求人、规则最透明、预期更稳定”的确定性生态,让企业家能够安心经营、专注发展。
超越简单的税费减免等传统招商手段,娄底致力于构建一个全方位、系统性的“降本增效”体系,精准靶向企业运营中的痛点、难点。其创新打造的“四个超市”(政策、金融、人才、土地)集成服务模式与“降成本19条”政策,形成了强有力的组合拳。精准引才,构筑人才高地。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秉持“投资于人”的理念,通过实施“人才政策36条”,配套高标准建设2236套人才公寓、推出“娄底人才专属卡”服务,并深入实施“名医健娄”“名师育娄”行动,旨在将这座钢铁新城打造为对年轻人友好的活力之城,有效破解了内陆城市普遍面临的引才留才难题。金融赋能,畅通企业血脉。整合银行、担保、基金等金融资源,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企业的融资需求,创新推出创业担保贷、潇湘财银贷等235款特色金融产品。此外,还设立了兴娄产业投资基金等5支专注于“材料谷”的产业基金,总规模达27.8亿元,为企业提供从初创到成熟的全周期金融支持。这种“菜单式”服务显著提升了企业获贷的便捷性和成功率,据相关统计,全市企业获贷率提升至84%,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至3.85%。实现了金融活水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滴灌”。要素协同,夯实发展基础。依托本地产业基础,积极发展微电网,利用近气源优势降低能源成本;同时,大力推进“材料谷”公共平台建设、VAMA铁路专用线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随着两个机场、三条高铁、七条高速的“公铁水空”多式联运体系加速成型,娄底将实现半小时直达长株潭,两小时通达广州、武汉、南昌,五小时覆盖全国60%以上大中城市,旨在系统性降低企业在制度、要素、创新、物流等方面的综合成本,从根本上提升区域的产业承载力和竞争力。
而这一切系统性降本增效的布局,正与涟水复航这一战略性工程形成历史性的交汇。当“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的宏图徐徐展开,涟水河作为被重新激活的“黄金水道”,将不仅是物流优势的倍增器,更是娄底打通经脉、重塑区位优势的关键落子。复航后的涟水,将以其量大价优的航运能力,无缝对接长沙港乃至长江水系,为“材料谷”的庞大产出提供一条更具性价比的南下北上的物流通道,与公路、铁路形成优势互补,从根本上构筑起“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综合交通大格局。这不仅是物理意义上水道功能的恢复,更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为娄底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注入了“十倍于陆”的“水运之利”,让这座内陆城市拥抱外部世界的通道更为宽广、步伐更加从容。
水运兴,娄底兴;娄底兴,则娄商兴。
平台是连接政府、市场与娄商的重要载体。已成功升格为全球平台的娄商大会,不再仅仅是叙乡情、话乡谊的联谊场合,更是汇聚资本、技术、人才与智慧的高能级合作平台,推动“娄商返娄”从情感联络迈向实质性的投资合作与战略布局。此外,遍布全国的25家异地娄底商会,构成了娄商与故土之间永不中断的“神经网络”和“前沿哨所”。通过持续举办的“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机制化品牌活动,商会不仅传递乡情,更精准对接项目信息,成功形成了“引进一个、带来一批”的链式反应和乘数效应,将点点繁星汇聚成璀璨星河。
娄底市委、市政府深知,产业是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将娄商力量与本地产业基础相结合,进行深度嫁接和转型升级,是实现娄底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为此,娄底以“中部地区材料谷”建设为总揽,聚焦钢铁新材、工程机械、电子陶瓷、现代文印、新能源、农机等十大特色产业,坚定不移地实施“延链、补链、强链”战略,以技术革新突破发展瓶颈,推动产业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
“材料谷”是娄底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载体,其规上企业已达521家,实现年营业收入近2000亿元,对全市规模工业贡献率近90%。钢铁产业作为娄底的传统支柱和“材料谷”的基石,通过引导和支持本地龙头娄商企业及引进的战略投资者,实现了惊人的“脱胎换骨”。全市1200万吨钢铁产能,正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从普通建筑用材向高附加值的工业板材跃升。
娄底聚焦硅钢、汽车用钢、高强钢这“三钢”主链,形成了全球领先的产业布局。硅钢领域:产品覆盖高磁感取向硅钢、新能源汽车用无取向硅钢等全系列牌号,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16%,产量居全国第四。以湖南宏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涟钢电磁材料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企业,正将硅钢产业拓展至新能源汽车、特高压输配电、智能制造等广阔领域。汽车用钢领域:华菱安赛乐米塔尔汽车板公司(VAMA)可供应国内新能源车白车身90%的零部件用钢,产品直供奔驰、沃尔沃、蔚来、理想、小米等头部车企,奠定了世界一流汽车板生产基地的地位。高强钢领域:涟钢高强钢产品应用于港珠澳大桥、深中大桥、万米深井等超级工程,国内市场占有率超70%,是亚洲最大的高强钢生产基地。
湖南宏旺
在这一转型中,无取向硅钢项目的引进和布局成为点睛之笔。硅钢被誉为钢铁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宏旺控股、浙湘新材等娄商企业敏锐抓住市场机遇,在“材料谷”的产业生态中快速落地。此举不仅使娄底一跃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硅钢生产基地,更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价值重塑。这一路径,生动诠释了如何将“一吨钢筋、钢锭”通过科技赋能和产业链深化,演变为“一片片薄如蝉翼却价值倍增的汽车板、硅钢片、高强钢”。昔日可能被视为“包袱”的传统产能,通过产品的科技化、多样化、深度加工,被赋予了强大的市场生命力,转化为新的竞争优势。
“好项目在,大项目在,娄底的未来就在,娄商的发展就在!”市委书记曾超群“胸有成竹,淡定从容”地表示。其底气正是源于产业内在规律、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深刻转型。
产业活了,娄底的经济命脉就活了;承载这些产业的娄商企业,自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娄底坚持“科技+产业”双轮驱动,构建了国内一流的创新生态,建成了:
硅钢检测与研发中心、湖南省先进陶瓷技术创新中心等199个省级以上科创平台,拥有涟钢企业技术中心等14个国家级平台;
涟钢联合三一重工推出国内首台(套)超高强轻量化电动重卡;
涟钢起重机吊臂钢替代进口开发及系列化项目,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
华安钢宝利建成全球首条激光消融拼焊门环集成化生产线;
初源新材的感光干膜成功突破“卡脖子”技术;
围绕传统钢铁产业,重点向硅钢、汽车用钢、高强钢等新材料转型升级;
围绕硅钢产业,打造电机、变压器、家电“三电”产业集群,已引进爱派尔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数控智能装备产业园、湘芯半导体等73个“三电”项目,总投资267亿元;
围绕新兴产业,抢进钛材料、低空经济、智能装备制造等赛道。
目前,钢铁新材已建成千亿产业,硅钢“三电”正加快向千亿级产业迈进,而拥有国内最大钛金属原料生产企业的钛材料产业,凭借30万吨冷热轧钛材料加工产能,有望打造新的千亿级产业,形成“三个千亿级”产业鼎立之势。
娄商的回归,为娄底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形成了三个方面清晰的价值支点。
一是形成总部经济与产业集聚的“引力场”新起点。娄底正日益成为娄商设立区域性总部、研发中心和二次创业的战略基地。优惠精准的政策扶持、日趋完善的产业配套、难以割舍的亲情纽带,共同构成了强大的“引力场”。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娄底全市共签约1亿元及以上招商引资项目437个,总投资2776.5亿元,其中:“湘(娄)商回归”投资项目348个,投资2070.8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79.6%、74.6%。以湖南爱派尔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投资的工业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为例,其落户后,企业负责人、娄底新化人邹宝华不仅深耕本地,更主动充当“招商红娘”,凭借其行业影响力,链式引进了1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了产业集群。在娄底电机产业园,“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生态更是令人惊叹。涟钢的硅钢在一楼加工,到五楼就变成了家电成品出厂。这种高效协同的背后,是娄商善于整合资源、构建产业集群的智慧。这也正是“归巢效应”激发“集群效应”的生动写照。娄商的回归,不仅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投资,更导入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前沿的市场信息和广阔的销售网络,从深层次上重塑着区域的经济基因和发展动能。
二是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兴赛道的“转换器”支柱点。对于许多寻求转型升级的娄商而言,娄底“材料谷”提供了绝佳的“试验田”和“转换器”。如前所述的宏旺控股在娄底“无中生有”进军硅钢领域,从签约到开工仅用100天,创造“娄底速度”,其决策的底气,正源于“材料谷”所奠定的坚实产业基础:集聚规上企业521家,硅钢产能占全国16%。在这里,娄商企业能够更快地获取生产要素、对接市场需求、实现技术迭代,从而高效地完成产业的跃迁和能级的提升。娄底,成为娄商将全球视野、资本实力与本地产业基础相结合,实现价值倍增的关键支点。
三是形成全球竞争与降本增效的“补给站”突破点。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企业综合运营成本至关重要。娄底致力于成为娄商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坚实“后勤基地”和“补给站”。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站式服务平台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显著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建立书记、市长与企业家面对面“零距离”定期沟通会商机制,为企业提供了获取高层级战略洞察、解决宏观层面困难的通道。更为关键的是,日益完善的“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立体交通网络,特别是VAMA铁路专用线的建成,据企业方反馈,将大幅降低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运输成本与时间,实现供产销无缝高效衔接。这使得落户娄底的企业,能够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效率最优环节,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如今,这场卓有成效的“双向奔赴”,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清晰地体现在娄商群体的壮大与娄底城市能级的提升上。
2025年10月17日, 在第七届全球娄商大会召开之际:
总投资50亿元的湖南宏旺年产10万吨高性能钛材冷轧及复合材料、钛合金结构件项目开工;
总投资29.8亿元的湖南五江钛材料产业园配套能源保供项目开工;
总投资20亿元的福建允升年产20万吨金属复合材料生产线项目开工。
这标志着娄底千亿级钛材产业航母正式扬帆起航,必将有效激发强大的“链式效应”和“产业集聚”动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壮大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
今日之娄商,在市委市政府实施“娄商返娄”战略的倾力加持下,迎难而上,已成长为一支规模庞大、结构多元、竞争力强的商业力量。其总资产规模庞大,带动近百万经商务工群体,构成了一个富有活力的经济网络。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娄商在资本市场和权威榜单上的表现: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娄商总资产规模已突破万亿元,经商务工群体近百万人,形成了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的商业力量。三一、宏旺、大汉、博长、五江5家娄商企业成功跻身“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由娄商创办或控股的上市公司已达30余家。这一系列成就,标志着娄商企业不仅在体量上实现了跨越,更在治理结构、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等方面达到了新高度。
娄商群体的蓬勃发展,直接转化为推动娄底经济社会前进的强劲动能。回归项目带来了巨额的投资,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繁荣了本地市场。更重要的是,随着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娄底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经济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城市因产业而兴,人口因机会而聚,娄底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综合竞争力随之不断提升。一个更具活力、更有魅力的现代化城市正在湘中大地崛起。
展望未来,面对逆全球化暗流、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绿色转型成为共识的复杂局面,娄商与娄底的关系需迈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协同进化”,共同应对挑战,共创美好未来。
娄底的使命,从“政策洼地”迈向“创新雨林”。
未来的区域竞争,本质上是创新生态的竞争。娄底正从提供优惠政策的1.0阶段,全面迈向构建生机勃勃“创新雨林”的2.0阶段。即聚焦新质生产力,布局未来赛道。在巩固现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更加聚焦前沿领域,如在双碳战略指引下发展新能源装备与储能技术,在数字经济浪潮中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在钛材料、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持续深耕,开辟更具潜力的未来产业赛道,朝着三个千亿级产业高地的目标迈进。
强化融通创新,搭建共性平台。积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依托现有的199个省级以上科创平台,打造一批服务于特定产业领域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中试基地和检验检测中心,形成“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院所解题、市场阅卷”的协同攻关机制。
塑造娄商文化品牌,增强精神归属。深入挖掘和弘扬娄商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将其与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相结合,通过设立娄商博物馆、娄商研究中心、评选杰出娄商等方式,塑造独特的“娄商”文化品牌,增强全球娄商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娄底真正成为娄商精神的家园和价值实现的高地。
娄商的担当,从“财富创造”升维至“文明贡献”。
当代娄商在回乡的迎宾曲中完成精神的再次升华,将商业成功与社会价值、时代责任更紧密地结合。将坚韧升级为战略定力。面对市场波动和技术变革,需要更具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穿越周期的定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勇于攻克“卡脖子”技术,如同初源新材在感光干膜上的突破。将精明聚焦于卓越运营。将商业智慧更多地聚焦于核心技术突破、精益管理、品牌塑造和商业模式创新,打造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将尚义扩展为公民责任。将传统的道义情怀,扩展为积极践行环境、社会与治理(ESG)理念的现代企业公民责任,在绿色发展、公益慈善、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展现更大担当。将乡情转化为持续动力。探索通过产业回归、设立研发中心、成立创投基金等多种化、市场化模式,更深层次、更可持续地参与家乡建设,实现个人价值、企业成长与区域发展的同频共振。
娄商与娄底的这场波澜壮阔的双向奔赴,是一部跨越千年的商业文明史诗在现代的续写。
从涟水河畔的古老文明,到遍布全球的商业网络,再到如今的产业高地,娄商精神的内核——敢为人先的魄力、经世致用的智慧、崇德尚义的情怀、善作善成的韧性,始终是其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当娄底以制度的温度、产业的深度和战略的高度,成功营造出适宜企业家成长的沃土;
当娄商以资本的力量、创新的锐气和反哺的深情,全力投身于家乡的现代化建设;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内陆城市的精彩蝶变,更是一种古老而优秀的商业基因在新时代的璀璨绽放。
读懂这场奔赴,便读懂了中国特色商业文明演进复苏的一个鲜活样本,也窥见了中国广大内陆地区依托自身力量、激活内生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与光明未来。
星光不负赶路人,涟水汤汤,奔腾不息,娄商与娄底的故事,激荡回响,前景可期……(作者系娄底市政协原副主席、一级巡视员、副研究馆员 插图及文字编辑/郭渺洋)
一审:谭洲伟
二审:罗江
三审:刘辉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