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来了一位部级领导新成员!
6月13号,官网消息显示,新任部党组成员武增在北京会见了香港法律学习团,这证实了之前的传闻:深耕全国人大立法工作三十多年的“老将”武增,正式加入司法部了。
大家知道,武增可谓是法律圈的资深“技术派”。
北大法律系90届毕业,她就进入全国人大法工委,从基层一路干到法工委副主任。
资料显示,武增专攻宪法、组织法、行政法这些关键领域,国家好多法律背后都有她的身影:
全程参与2018年修宪,是《监察法》立法的推手,主导了45天“闪电出台”的《反外国制裁法》。
像《立法法》、《全国人大组织法》这些国家法律体系的“骨架”,她也深度参与。
人大系统里,她既能稳抓宪法和国家制度的大方向,又能精准打磨法律条文。
那为啥要把这位立法“老法师”调来司法部?我看,有讲究。
司法部管行政复议、监狱管理、律师监督这些“接地气”的执行活儿。
现在国家法律框架搭得差不多了,关键是怎么让好法律真正“活”起来、执行好、见实效。
无疑,司法部正是确保法律“落地生根”的关键枢纽。
分析司法部当下的需求以及武增的经历,我琢磨,她的调任在于:
一是打通立法和执法的“任督二脉”。她参与制定的法律,现在需要司法部落实。由她协调,能较大程度避免“立法理想丰满,执行骨感”的尴尬。
二是给宪法实施“加把火”。司法部要审查各级政府“红头文件”的合宪合法性,以她长期工作经验,与这项工作的要求是匹配的。
三是应对复杂“法律战”。面对国际上的制裁和长臂管辖,她主导《反外国制裁法》的实战经验,对司法部打好法律反击战是及时雨。
不过,新岗位的挑战对于武增来说不小。
以前是研究规则,现在得直面规则怎么用、执行效果、群众满意度这些更“烫手”的现实。
比如,全国行政复议案件去年激多,压力山大,如何让制度更高效服众?执法如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武增这次首秀香港团,可能也暗示未来大湾区规则衔接、跨境法律合作这些重要敏感工作,需要她深度参与,处理不同法系的碰撞融合。
所以,武增这次调动是不是释放了这样的信号:国家法治建设的重点,正从“建制度”转向“用好制度”。
由此,武增能否把经验迅速转化为治理实效,在司法部新舞台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值得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