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
抓住“越早越好”“越低越好”“越久越好”的强化降脂策略。
整理:柚子
审核专家:张俊峰教授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后通过有效的再灌注治疗可以改善心肌供血,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明显的残余风险。
在近期举行的第十九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5)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俊峰教授带来“以斑块为抓手,优化ACS一年易损期”的讲题。张俊峰教授特别指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术后首年是心血管事件复发“生死一年”,其风险远高于后续时期,亟需临床重点关注与强化干预。
![]()
图1. 张俊峰教授讲课
一、易损期:ACS患者“生死一年”
研究发现,ACS患者术后一年内复发风险最高,即使将随访期延长至五年,死亡率高峰仍集中在这一时期,即“易损期”。国际临床共识和国际专家建议提到,至少在未来的术后6-12个月内,致死性与非致死性缺血事件风险仍然大幅升高,均提示关注ACS后的首年。
张俊峰教授解释,在机制层面,ACS后1年的“高复发、高死亡”的特征主要归因于罪犯斑块愈合难和非罪犯斑块易损性增加。
罪犯斑块愈合滞后:ACS罪犯斑块破裂后,即使经支架介入成功处理,其内皮修复与愈合是一个漫长的自然过程。研究显示,约1/4的患者在一年后仍未完全愈合,未愈合的破损区域如同“未结痂的伤口”,持续构成新发事件的隐患。
![]()
图2. 罪犯处破损斑块的愈合需要1年甚至更长时间(讲者课件)
非罪犯斑块易损性增加:ACS事件发生后触发机体PCSK9水平持续升高并维持高位。作为治疗基石的他汀类药物,可能剂量依赖性地进一步推高PCSK9水平,同时升高脂蛋白(a)[Lp(a)],形成不利因素叠加。同时,在植入支架解决罪犯部位急性狭窄时,也会引发炎症导致非靶病变(NTLs)快速进展。
![]()
图3. ACS发生后PCSK9水平升高维持1年甚至更久,他汀类药物亦显著增加PCSK9水平(讲者课件)
张俊峰教授将ACS的发病比作“火山喷发”,在喷发过后仍有许多不稳定因素如“火山灰”一般漂浮在空中。那么,到底怎样管理斑块,增加斑块稳定性呢?
二、破局关键:强化降脂的“三越原则”
破解易损期困局的核心抓手在于血脂管理,对此,张俊峰教授总结出“越早越好”“越低越好”“越久越好”的强化降脂策略:
越低越好:流行病学研究、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和RCTs一致证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绝对降低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降低的绝对线性对数关系,LDL-C水平越低斑块体积百分比越小,LDL-C水平越低斑块易损性越小。
50%降幅至关重要:将发生过≥2次近期ACS(1年内)或发生过1次近期ACS(1年内)且合并≥2个高危因素列为超高危人群,推荐LDL-C水平<1.4mmol/L(55mg/dl)且较基线水平降低幅度>50%;对于2年内发生过≥2次MACE的患者,可考虑LDL-C将至1.0mmol/L以下且较基线降幅超过50%以上。
持久达标:强调终身累积LDL-C暴露量的管理,需长期维持低水平。目前证据支持将LDL-C降至0.5mmol/L水平仍具安全性。
![]()
图4. LDL-C每单位变化与CV风险呈对数线性关系(讲者课件)
三、PCSK9抑制剂:利器选择需“量体裁衣”
PCSK9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为靶向作用于PCSK9蛋白,减少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分解代谢,从而降低循环LDL-C水平。HUYGENS研究显示,ACS患者早期联合PCSK9抑制剂,1年显著稳定斑块,并且显著减小斑块体积。PACMAN-AMI等突破性研究显示,通过IVUS评估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ACS患者PAV变化,使用阿利西尤单抗强化降脂可显著促进斑块稳定与逆转。FOURIER研究Landmark分析,PCSK9抑制剂治疗1年即可见MACE获益,且随时间延长获益明显。
目前根据干预机制及位置的不同,可将市面上的PCSK9抑制剂分为两类,张俊峰教授对比了两者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1.PCSK9单克隆抗体(如阿利西尤单抗、依洛尤单抗等):起效迅速(给药后4小时即显著降低游离PCSK9至无法检测水平),ACS后院内早联用克于24h内快速并显著地较基线降低LDL-C水平,适合需快速达标的易损期患者。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其3个月内降幅稳定(约60%)。
2.siRNA(如Inclisiran):作用持久,给药便利(半年一次),但起效相对缓慢(第150天达到LDL-C水平最低点),更适合长期维持治疗。
![]()
图5. 目前我国临床应用的2类PCSK9抑制剂(讲者课件)
值得注意的是,在真实世界研究中,siRNA类药物给药后的LDL-C降幅个体变异度大。张俊峰教授提示,两类药物切换时可能出现LDL-C波动反弹,临床决策需权衡患者所处阶段及核心需求。
小结
最后,张俊峰教授再次强调“ACS患者的一年易损期,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关键窗口”,临床应重视“易损期”,将ACS术后首年视为管理“重中之重”。同时以强化降脂为核心,做到“越早、越低、越持久”:对高危/超高危患者,早期、强力、持久地将LDL-C降至更低目标(<1.4mmol/L且降幅≥50%,部分<1.0mmol/L)。易损期启动联合治疗方案可促进斑块愈合、稳定和逆转,应依据患者所处阶段合理选用PCSK9抑制剂类型,优化管理,为患者筑牢生命防线。
专家简介
![]()
张俊峰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FACC,中国卒中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左心耳封堵工作委员会委员,长三角心血管联盟心源性脑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医学会心血管分会、科普分会委员,上海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委,上海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卒中学会心血管分会常委;东方会(OCC)血栓论坛坛主;冠脉介入培训导师,左心耳封堵术全球带教专家。对CHIP病例治疗、腔内影像有丰富的经验。专注于血栓形成和抗栓领域的研究,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上海申康等项目11项。
医学界心血管领域交流群正式开放!
加入我们吧!
责任编辑:银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