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的清晨,阳光穿透略带薄雾的空气,洒在万景台少年宫宏伟的台阶上。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像一群活泼的麻雀,叽叽喳喳地涌入大门。在他们中间,我注意到了崔哲浩——一个脸颊红扑扑、眼睛亮晶晶的十岁男孩。吸引我的,不是他与其他孩子无异的蓝色校服,而是他随身携带、仿佛装着整个世界的几样小东西:一个洗得发白的旧书包,一根小心翼翼捏在手里的冰棍棍,口袋里叮当作响的几颗玻璃弹珠,还有一架用旧报纸折成的、机翼有点歪的纸飞机。正是这四样平凡到近乎简陋的物品,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朝鲜普通家庭生活最真实、也最动人的一扇窗。
![]()
书包:装着一家人的期待与半块玉米饼
哲浩的书包是帆布做的,边缘已经磨得起毛,颜色也从深蓝褪成了灰蓝。上面印着“好好学习”的朝语口号,字迹有些模糊。这个书包,是他上小学时,在国营商店工作的妈妈用攒了三个月的“特殊购物券”换来的。在朝鲜,一个新书包,对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来说,是件像样的“大件”。
书包里没有我们常见的零食、玩具或电子产品。只有几本翻得起毛边的教科书,一个用旧铁皮盒子改装的铅笔盒(里面装着短到握不住的铅笔头和一小块橡皮),一个印着领袖头像的红色小本子(日记本),还有——用干净手帕包着的半块玉米饼。
这半块玉米饼,是哲浩的午餐。国家给在校学生提供一顿免费午餐,通常是简单的米饭配汤或泡菜。但哲浩的妈妈,那位在嘈杂车间里劳作的女工,总担心儿子下午会饿。于是,她每天清晨准备全家早饭时,会特意从配给的口粮里,再省出一点点玉米面,给哲浩烙一块小小的饼。哲浩懂事,常常只吃掉一半,把另一半留到下午最饿的时候,或者……带回家给刚下班的妈妈。“妈妈干活累,肚子空。”他小声告诉我,把书包紧紧抱在胸前,仿佛里面装着的是无价珍宝。这个旧书包,承载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个母亲在配给制缝隙里挤出的爱,和一个孩子过早懂得分享的孝心。
![]()
冰棍棍:1毛钱的夏日奢侈与共享的甜
七月平壤的午后,阳光炙热。少年宫门口的小卖部窗口前,排起了短队。孩子们踮着脚尖,眼巴巴地望着冰柜。哲浩也在其中,小手紧紧攥着一张皱巴巴的1毛钱人民币(或等值朝币)。这是他帮邻居跑腿,得到的“报酬”。
终于轮到他了。售货员阿姨递给他一根最便宜、最简单的糖水冰棍,用薄薄的纸裹着。哲浩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星星一样。他没有立刻撕开包装,而是小心翼翼地捏着冰棍棍,走到树荫下,才无比珍惜地舔了一口。冰凉甜滋滋的味道在舌尖化开,驱散了所有暑气,他满足地眯起了眼睛。
这根价值1毛钱的冰棍,是哲浩夏天最大的“奢侈品”。他舍不得很快吃完,小口小口地舔着,让那点甜味在嘴里停留得更久些。更让我动容的是,当他遇到最好的朋友明宇时,他会毫不犹豫地把冰棍递过去:“明宇,你也舔一口!” 两个孩子你一口我一口,分享着那微不足道却无比珍贵的清凉与甜蜜。这根小小的冰棍棍,最终会被哲浩洗干净,珍藏在他的铅笔盒里,成为夏日里一个闪亮的记忆碎片。它记录的不是物质的丰裕,而是在有限条件下,一个孩子对简单快乐的极致珍惜和乐于分享的纯真。
![]()
玻璃弹珠:赢来的“玉米粒银行”与父亲的大手
哲浩鼓囊囊的口袋里,装着几颗磨得有些光滑的玻璃弹珠。这些弹珠,是他的“财富”和社交货币。课间休息或放学后,少年宫后面的空地上,就是孩子们的“战场”。趴在地上,眯起一只眼,瞄准,弹出!清脆的撞击声和孩子们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
哲浩是个“高手”。他的目标很明确:赢下对手的弹珠!但这并非为了玩耍,而是为了他口袋里另一个更重要的东西——一小把金黄的玉米粒。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弹珠不仅是玩具,也是“赌注”的一种替代品。哲浩会用赢来的弹珠,从家境稍好、带了些玉米粒来学校的同学那里,“兑换”回宝贵的玉米粒。这些玉米粒,被他像宝贝一样攒着。
“攒这个干嘛呀?”我好奇地问。
哲浩的脸红了红,声音更小了:“等……等爸爸生日。妈妈说过,爸爸最爱吃烤玉米粒了。国营商店卖的好贵……我想自己攒够一小把,让妈妈烤给爸爸吃。” 他的小手在口袋里摩挲着那些圆溜溜的弹珠和硬硬的玉米粒,仿佛在数着离爸爸生日还有多少天。这些玻璃弹珠,映射着孩童游戏的快乐,更承载着一个儿子想用自己“赢”来的方式,为辛苦劳作的父亲送上一点心意的最朴素愿望。他想象着父亲布满老茧的大手,接过那包温热喷香的烤玉米粒时,脸上露出的笑容。
![]()
纸飞机:飞向未来的梦想与传单背面的蓝图
哲浩的书包侧袋里,插着一架用旧报纸折成的纸飞机。机头有点扁,机翼也不太对称,一看就是孩子自己的手艺。放学路上,在宽阔的金日成广场一角,哲浩会和他的小伙伴们比赛放飞机。他们高高举起手臂,用力向前掷出。纸飞机乘着风,摇摇晃晃地飞出去,引来一阵阵兴奋的叫喊。
我捡起一架落在脚边的纸飞机,小心地展开。纸张的背面,赫然是印着朝语口号和宏伟建设蓝图的宣传单。哲浩指着那蓝图上的图案,眼睛亮亮的:“看!老师说,以后我们国家会建更多这样的高楼,还有新工厂!我长大了,想当工程师,就造这样的房子和机器!” 他的语气里充满了憧憬。
这架简陋的纸飞机,材料是废弃的宣传单,却承载着一个朝鲜孩子最真实的梦想。它飞过宏伟的广场雕像,飞过排队领取配给的人群,飞过缓慢行驶的老式公交车……它仿佛暂时挣脱了物质匮乏的引力,带着一个十岁少年对未来的无限想象,向着远方的天空滑翔。这梦想或许还很模糊,但它根植于他所见的“蓝图”之上,充满了属于孩子特有的、未被现实磨灭的希望。
![]()
空旷的街道与孩子的奔跑:另一种活力
平壤的街道,对于成年人来说,或许意味着漫长的步行和稀少的车辆。但对于哲浩和他的伙伴们,那宽阔平整的人行道和巨大的广场,却是绝佳的游乐场。放学后,没有私家车接送的孩子们,像被释放的小马驹,在人行道上追逐嬉戏,踢着用破布条缠成的“足球”,或者就是单纯地奔跑、喊叫。他们的书包在背后跳跃,口袋里的弹珠叮咚作响。
哲浩跑得飞快,风吹起他额前的头发。他指着远处偶尔驶过的一辆小轿车,对伙伴说:“看!那是运动员的车!我以后也要当运动员,为国争光,也能坐小车!” 孩子们的梦想总是多变而宏大。在物质相对单调的环境里,他们的活力并未被压抑,反而在奔跑和游戏中,释放出最原始的生命力。这空旷街道上的奔跑与欢笑,是平壤街头最动人的风景线之一。
![]()
微光下的晚餐:四样东西的归处
夕阳把平壤染成一片温暖的金色。哲浩背着书包,小跑着回到位于一栋老式居民楼的家。他的爸爸——一位在机械厂工作、月薪约500元人民币的八级车工,刚结束漫长的步行回到家,正用毛巾擦着脸。妈妈在狭小的厨房里忙碌,空气中飘散着玉米粥和泡菜的熟悉香气。
哲浩放下书包,迫不及待地开始“汇报”:
他拿出那根洗得干干净净的冰棍棍,骄傲地告诉妈妈:“我今天只花了1毛钱!”
他掏出口袋里的小布袋,倒出攒下的玉米粒,捧到爸爸面前:“爸,给你的!生日烤着吃!” 父亲布满疲惫的脸上,瞬间绽开惊喜又感动的笑容,粗糙的大手揉了揉儿子的头发。
那架纸飞机被小心地放在窗台上,沐浴着最后的夕阳余晖。
书包则安静地靠在墙角,等待着明天的功课。
餐桌上,灯光昏黄。一碗热腾腾的玉米粥,一碟妈妈腌的爽脆泡菜,或许还有一小块配给的豆腐。哲浩兴奋地讲着学校里的事、少年宫的活动、弹珠游戏的输赢。爸爸妈妈听着,脸上是疲惫却满足的平静。那半块省下的玉米饼,最终被妈妈泡进了粥里。那1毛钱的冰棍带来的甜蜜,那赢来的玉米粒承载的孝心,那纸飞机寄托的梦想,还有书包里书本代表的未来……都在这一刻,融入这简单却温暖的晚餐中,融入这个在配给制下努力经营、彼此关爱的普通家庭里。
![]()
归途的回响:折在纸飞机里的答案
离开平壤时,哲浩送给我一架他新折的纸飞机。“送给你!飞得可远了!” 飞机是用一张印着少年宫图案的宣传单折成的,机翼比之前那架平整多了。
飞机起飞,脚下的平壤渐渐变小。我望着窗外,手里握着那架小小的纸飞机。哲浩书包里的半块玉米饼,口袋中叮当作响的弹珠和玉米粒,那根代表夏日奢侈的冰棍棍,还有这架飞向未来的纸飞机……它们不再是简单的物品,而是一块块拼图,拼凑出朝鲜普通家庭最真实的生活图景:
在物质配给的框架下,生存的智慧与韧性无处不在。(半块玉米饼/弹珠换玉米粒)
微薄的收入与低廉的物价背后,是精打细算的生存艺术和对微小快乐的极致珍视。(1毛钱冰棍)
在几乎与私家车绝缘的街道上,孩子们的奔跑与欢笑,是这个城市最蓬勃的生命力。
即使在有限的条件下,对家人的爱、对未来的希望,依然是生活最坚实的支柱和最明亮的灯塔。(玉米粒给爸爸/纸飞机的梦想)
朝鲜的生活,或许没有我们习以为常的丰裕与便捷,但它同样拥有属于自己的、深沉而坚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在宏大的广场上,而在一个孩子旧书包的夹层里,在他紧握的冰棍棍上,在他赢来的玉米粒中,在他奋力掷出的纸飞机的轨迹里——那是对生活最本真的热爱与期待,是任何物质都无法轻易剥夺的精神富足。
或许,我们都需要这样一架纸飞机,载着我们暂时飞离固有的认知,去看见、去理解、去尊重——这个世界不同角落里,人们以何种不同的姿态,努力而尊严地生活着,并守护着他们心中的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