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兴起,社会上关于“文科无用”的言论甚嚣尘上,甚至不少人将AI与人文社科放在了对立面上,认为AI可以替代文科生。
然而现实是,当前AI的整合能力尚且可以,但逻辑推理却漏洞百出,至于创新性更是不敢恭维。因而,大家经常看到的各地高校所推进的“新文科建设”,并非利用人工智能代替人文社科,而是顺应数智社会对于人文社科学科发展的新要求,以实现人文学科与人工智能互动共赢、比翼齐飞的时代性举措。至于具体如何让人工智能“赋能”文科专业,各高校的改革措施也是不尽相同。
例如,为了使人才培养跟进媒体智能化转型,2020年文华学院与封面传媒集团合作共建了国内首个智能媒体教学实验室。且该智能媒体教学实验室配备的智能媒体仿真实验系统,不仅可满足音视频及图片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数据可视化、视觉传达设计等基础教学所需,还囊括了广告学专业的集搜客、智能品牌软件与智能品牌跟踪分析系统;汉语言专业“in课堂—大学写作智能训练系统”、法学专业的“LETS法源智能化系统”等各专业实训教学工具。
这使之前新闻的采访用阿里云检索,写作用机器人,作品用大数据推送,传播效果AI用户画像......现在都可以进入新闻传播教学课堂,也让学生在校内即可轻松达成“在学习中生产,在生产中学习”的实战化训练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自投入使用以来,文华学院智能媒体实验室已累计承担人文社会科学学部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学、汉语言文学等专业共40门课程的教学与实训任务,有效推进了相关专业课程体系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前沿技术的实践应用,高质量满足了智能传播背景下文科各相关专业前沿应用技能培养的需求。而学生不仅获得了个性化的成长空间,还在各类学科竞赛、实训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大放异彩。
就如在2024年(新加坡)全球品牌策划大赛、中国地区选拔赛暨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品牌策划竞赛、全国精英赛中,文华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品牌系2021级广告学专业的“四朵金花”——陈佳怡、郑嘉嘉、邹云泽和廖慧倩同学组建的“任水盈工作室”,从校赛、省赛、国赛一路走上全国精英赛的舞台。
且经过现场“展洽会”和“项目答辩”,“任水盈工作室”的作品《“屋”啊!我真的在找你》不仅荣获“精英奖”,还以其在展洽会中的出色表现斩获展示交流环节的“一等奖”及“最佳展示奖”。
除此之外,2024年文华学院还有品牌系2021级广告学专业陈乐乐等同学组建的“前来工作室”和韩阳等同学组建的“拟界工作室”在国赛中同样表现出众,分获国赛一等奖和国赛二等奖。而这些获奖成绩,无一不是对文华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部人才培养成果的认可。
毕竟文华学院与封面传媒集团共建的智能媒体教学实验室,着力提升的正是学生在全媒体视野和创新思维指导下进行内容采编和整合传播的能力,甚至能够做到让文科生拥有“敲代码”的能力。
得益于智能媒体教学实验室的赋能,近3年来,文华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学子共计参与了逾20万标的业界订单和实践项目,在 "互联网 +"、大广赛等赛事中获奖超300项,超60%毕业生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实现 "实习即就业",初步形成了“在学习中生成,在生成中学习”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格局。
事实证明,人工智能绝非人文社科的“终结者”,而是其迭代升级的“催化剂”。文华学院通过建设智能媒体实验室等前沿平台,将AI、大数据等尖端技术深度融入新闻、广告、汉语言等文科专业的教学与实践,不仅打破了传统文科的技能边界,更赋予了学生强大的数智时代竞争力,成功开辟出一条文科人才在智能时代高质量培养的新路径。且对于文科生而言,这也是一条融合人文智慧与AI力量的高竞争力发展路径。
关注“一千零一个志愿”,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解读、最新最全的大学招生信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