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介入医学的璀璨星空中,郑州市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刘一强,以坚定的信念与卓越的医术,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从少年时因兴趣与医学结缘,到跨越万里在赞比亚播撒希望;从放射科的默默耕耘,到成为取栓战场上的生命守护者,他用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在每一个岗位上都绽放出耀眼光芒。
求学从医路:兴趣萌芽,锚定医学航向
1971 年 2 月 4 日,刘一强出生于郑州市十八里河的普通家庭。年少时的他,对探索事物的内在规律充满热情。高中阶段,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图书馆翻阅到一本医学科普书籍,书中关于X射线如何穿透人体、捕捉疾病信号形成影像的内容,瞬间点燃了他的好奇心。那些黑白影像如同神秘的密码,不仅揭开了人体内部的奥秘,更让他感受到医学与科学结合的独特魅力,从此,投身放射专业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生根。怀揣着这份热爱,1990 年,刘一强凭借努力考入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卫校放射诊断医学专业。三年的校园时光,他全身心投入学习,实验室里反复练习设备操作,图书馆中钻研影像解剖图谱与放射原理,每一个知识点都力求吃透。扎实的医学影
像学基础学习为他将来的介入医学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1993 年,刘一强毕业分配到郑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现郑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工作。当时科室人员少、业务开展有限,但放射科蒋炎主任,以严苛的标准要求着科室每一位医、技成员。放射前辈们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精神也深深影响了他。“医生手中握的是人命,容不得半点马虎”的教诲,成为他职业生涯的座右铭。刘一强从最基础的影像投照技术以及影像诊断做起,在一次次重复工作中打磨耐心与细致。
工作之余,他利用每一寸时光,开始专升本求学之路。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他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郑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全部课程,顺利完成学业,并考取执业医师证,实现了从技术到医疗的跨越,为日后在介入医学领域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大门。
援非破冰行:万里驰援,谱写无疆大爱
2018 年10 月,一强踏上援非脱产培训之路,经过 8 个月的精心筹备,2019 年 6 月 12 日,他告别祖国,奔赴万里之外的赞比亚。原计划一年的援非任务,因当地疫情爆发延长至一年零 4 个月,这段特殊的经历,成为他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抵达赞比亚大学教学医院(UTH)后,刘一强发现,这家拥有 1500 张床位的赞比亚最大医院,虽然配备着先进的医疗设备,却因缺乏相关专业技术的医生而闲置。面对设备蒙尘、患者等待救治的困境,他迅速调整状态,肩负起技术培训与医疗救治的双重重任。
为提升当地医生的介入治疗水平,刘一强精心准备全英文课件,从介入基础理论到实操技巧,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他的学生中,有年轻的放射科主任,也有刚从南非归来的学子。在他手把手的指导下,两名当地医生从对介入治疗一知半解,逐渐成长为能够独立完成技术操作的介入学科医师。
为开展手术,刘一强自费购置 近40 套左右的“介入耗材套装”:血管鞘、导丝、导管等。2019 年 9 月 24 日,他主刀完成赞比亚全国首例 “介入” 手术。患者是一位 24 岁的女性,患子宫肌瘤 4 - 5 年,因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已发展为重度贫血,血色素仅 5.4g/L。这场在国内已常规开展的手术,在赞比亚却无前例可循。手术中,刘一强凭借丰富经验和精湛技术,只用了短短25分钟就顺利完成双侧子宫动脉的栓塞治疗。术后,患者症状显著改善,出血即刻缓解,肌瘤逐渐缩小。
在赞比亚的日子里,刘一强共完成 30 多台子宫肌瘤介入手术。当地患者因医疗条件限制,缺乏早期干预,肌瘤的瘤体往往更大更复杂,但他总能化险为夷。他还结合当地实际,为介入科制定11项规章制度,从介入操作技术标准到导管室感控规范,全方位提升当地介入科的管理水平,并在UTH医院影像科讨论通过,汇总在“UTH影像科管理制度”手册中。这些制度成为当地介入医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助力。
然而,高强度的工作让刘一强的身体亮起了红灯。2019 年11月,在为患者实施手术时,他的颈椎间盘突出旧疾突然发作。“当时因为神经根受压,左侧整个上肢的剧烈疼痛,让我不得不在床上躺了整整 26 天,一坐起来左胳膊就像针扎一样,根本无法正常活动。” 刘一强回忆道。更棘手的是,当地医疗药品匮乏,连缓解疼痛的基本药物都难以找到。为了继续坚守岗位,他托国内的家人寄来药品,靠着这些 “救命药”,咬牙坚持了三个月,病情才逐渐好转。
即便在病痛缠身的日子里,刘一强仍牵挂着科室工作。“当地缺医少药,患者等不起。” 躺在病床上的他,通过电话和视频指导年轻医生完成基础诊疗,确保医疗服务不中断。他的坚守感动了身边的同事和患者,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2019 年两会期间,记者尧青听闻他的事迹后,深入采访并撰写报道,稿件先后被《河南日报》《大河网》《网易》等多家媒体转载。同年,他还入选 “出彩 最河南” 年度人物评选,成为11月份的月度人物,其坚守与奉献精神在中原大地引发广泛共鸣。
刘一强将治疗经验总结成论文《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发表在赞比亚权威医学杂志Zambia Medical Journal上,通过详实的术前、术后数据,证实介入治疗的有效性。他的手术案例受到当地国家电视台和新华社非洲分社报道,极大提升了中国医疗在赞比亚的影响力。2023 年,他所在的 28 人的中国援赞比亚第21批医疗队,荣获 “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集体” 称号。
取栓攻坚途:突破极限,创造生命奇迹
在国内医疗领域,刘一强同样是敢于挑战极限的勇者。2017 年,他前往河南省人民医院进修神经介入,2024 年又赴广东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专攻神经介入取栓和肝硬化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的 TIPS 技术。学成归来后,他将所学运用到临床实践,在取栓手术中一次次创造生命奇迹。
一位 79 多岁的郑州市退休老干部,突发脑梗后倒地并导致硬膜下出血。上午发病后,因病情复杂、风险极高,接诊医生不敢轻易手术。下午,刘一强再次磁共振评估病情后发现,大脑存在较大 “缺血半暗带”,还有取出脑血管里的血栓、开通闭塞的脑血管挽救脑组织的机会,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放手一搏。他从右侧大腿根股动脉穿刺,小心翼翼地为患者取栓并扩张重度狭窄几近闭塞的血管。手术室内气氛凝重,每一个操作都关乎患者的生死存亡。刘一强全神贯注,凭借稳定的双手和丰富的经验,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患者症状恢复惊人,第二天便有明显好转,出院前几乎恢复正常。这一突破常规指南限制的成功案例,被刘一强写成论文,在 2024 年中国脑卒中大会全国征文比赛中荣获优秀奖。
还有一位来自郑州某社区的 62 岁患者,在家中突然言语不清、左侧肢体完全失去知觉。紧急送医后,检查显示其右侧大脑中动脉完全闭塞,大量脑组织因缺血处于坏死边缘。时间就是大脑、就是生命,刘一强迅速启动取栓手术。术中,他发现患者血栓位置刁钻,且动脉血管硬化、迂曲严重,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血管破裂。面对重重困难,刘一强沉着应对,凭借高超的技术和精准的操作,逐步将血栓取出。经过近三个小时的紧张奋战,手术成功,患者脑部血流恢复。在后续的康复治疗中,患者的语言和肢体功能也逐渐恢复,重新回归正常生活。家属十分感激,专门制作锦旗送到医院,表达对刘一强的深深谢意。
技术创新路:科研赋能,拓宽诊疗边界
刘一强深知,医学的进步离不开科研的支撑。自 2006 年介入科成立,作为介入科的创建者,他便积极投身科室业务拓展。从最初的肝、肾囊肿穿刺硬化术、CT 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到肝癌、肺癌等的肿瘤介入以及妇科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的介入,再到后来重点发展的神经介入,每一步都凝聚着他的努力与探索。
在科研成果上,刘一强成果丰硕。赞比亚之行的经验总结,为当地介入医学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回国后,他持续深耕临床科研,结合复杂病例撰写多篇高质量论文。在学术交流中,他积极分享经验,也不断汲取前沿知识,提升自身水平。
2024 年,他主抓肝硬化门脉高压 TIPS 技术。面对这类死亡率极高的危重病症,刘一强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一位从平顶山紧急转诊的患者,因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消化道大出血,入院时已呕血近 3000 毫升,生命垂危。刘一强迅速带领团队,制定治疗方案。手术中,他采用经皮肝穿,经门静脉精准栓塞食道胃底的巨大迂曲扩张的静脉血管。在急诊、介入手术室和 ICU 多学科的紧密配合下,经过数小时的全力抢救,患者终于转危为安。该病例被河南都市频道采访报道,让更多人了解到这项技术的神奇之处。
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刘一强积累了丰富的复杂病例处理经验。一位在2008 年单纯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 17 年复发,他再次运用支架辅助栓塞技术,成功化解危机,展现出卓越的医疗水平。
仁心医者魂:初心如磐,铸就职业丰碑
从怀揣医学梦想的少年,到享誉国内外的介入医学专家,刘一强始终坚守医者初心。援非岁月里,他自费支援、无私授艺,即使病痛缠身仍坚守岗位,将中国医者的大爱传递到异国他乡;国内救治中,他勇闯医学 “禁区”,用取栓技术和创新疗法,为无数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无论是赞比亚的首例介入手术,还是国内复杂的取栓治疗、TIPS 技术应用,刘一强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用仁心仁术诠释着 “救死扶伤” 的深刻内涵。 他的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为医学发展注入新动力。他的故事,是一部充满奉献与担当、创新与坚守的奋斗史诗,激励着无数医者奋勇前行,也让他在医学的长河中,铸就了一座不朽的职业丰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