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印度又白折腾了,在中国的斡旋下,两大“冤家”成功握手言和,在战争阴云中开辟出一条和平通道。
根据《华盛顿邮报》6月5日报道,中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外交上取得成果,在5月的一次会议上,成功让两国关系提升至大使级,对中国的斡旋给了高度评价。
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都是中国的“邻居”,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个国家放下恩怨,走到一起的呢?
![]()
冤家宜解不宜结
阿富汗其实和巴基斯坦很像,都经历过英国殖民统治下的战争和动荡,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也类似,唯一的矛盾点就是边界线的争议。
“杜兰线”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国长达2000多公里的边界线,也是巴基斯坦方面认为的合法边界线。只是阿富汗方面并不承认。
原因还在于印巴分治以前,印度和巴基斯坦同属于英属印度,英国发动了两次阿富汗战争,最后通过武力手段迫使阿富汗签订了《杜兰协议》,也就等于说从法律上维持了阿方承认“杜兰线”的事实。
![]()
然而在印巴分治以后,巴基斯坦认为自己理应继承《杜兰协议》中规定的边界线,但阿富汗坚决反对,认为是英国殖民者强加给阿富汗的。随即两国就开始对此事展开争议,再后来逐渐演变成冲突和战争。
这样来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国的矛盾,其实还是英国殖民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两国拥有相似的文化习俗,各自也有同样的种族,只要坐下来好好沟通,完全可以将争议保留,起码不会让两国关系闹得这么僵。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后,由于美苏冷战气氛逐渐缓和,阿巴两国元首也实现互访,两国关系一度有缓和的趋势。
![]()
可紧接着,阿富汗国内爆发“四月革命”,苏联担心丧失对阿富汗的控制,随即发动了阿富汗战争,本该被提上日程的“杜兰线”问题再次停止。
苏联阿富汗战争断断续续打了10年,这段时间里阿富汗多次向巴基斯坦提出进出阿拉伯海的要求,巴基斯坦心有顾虑,便更加坚持“杜兰线”的主张,阿巴矛盾也就从那时起一直拖到现在。
既然这样,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又是如何愿意在北京坐下来好好谈判呢?
![]()
根据阿富汗方面的说法,中方在长期以来,致力于调解阿巴两国之间的矛盾,并愿意将“中巴经济走廊”向阿富汗方向延伸。
阿富汗在经历长期的动荡和战争后急需发展经济,巴基斯坦近期也被印度问题分去不少精力,迫切需要稳定西部边境,所以在中方的调解下,阿巴两国也愿意提升外交水平,并尽快实现互派大使。
当然,这对印度来说可就不一定是个好消息了。
![]()
印度现在很尴尬
虽说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关系最近才算缓和下来,但中方为此所做的努力却能追溯到很久以前。
早在2015年,中国就开始主持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会议,在加强地区间合作和对话的同时,也能够促进阿巴两国的关系。为此,中方几乎是十年如一日从未停歇,肩负起了身为一个大国的责任。
结果就是这样一件事,传到印度耳朵里就变得不一样了。印度认为中国在阿巴两国之间斡旋,可以提高国家地位和国际威望,于是在2021年也要主持召开阿富汗问题会议。但那次中国和巴基斯坦都没参加。
![]()
印度实际上和阿富汗并不是邻国,只是由于克什米尔地区的存在,才让印度和阿富汗间接接壤,可就算是这样,接壤的也不是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而是巴控克什米尔地区。
可能印度早已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认为是自家的,所以就频繁插手阿富汗问题,还打着“打击恐怖势力”的旗号随意插手阿巴边境争议,导致阿巴问题这摊水越搅越浑,非但没发挥正面作用,倒是没少帮倒忙。
可能印度插手阿富汗问题,本身就不是为了自己的边境和谐,而是想联合阿富汗一起孤立巴基斯坦。因为在2011年印度和阿富汗签订了“战略伙伴协议”后,就相当于把巴基斯坦夹在战火中间了。
印度长期以来在阿富汗投入资金,修路建桥,表面上来看好像是在帮阿富汗发展经济,实际上却是在盘算着自己该如何挑起事端,以便浑水摸鱼从中获利。
![]()
从印度召开的会议中也能看到,整个会议谈论的基本不是什么积极向上的事情,长篇大论的基本都是反恐问题。
可问题是,巴基斯坦之前就已经给塔利班政府提供了不少帮助,印度“反恐”反的又是谁?归根结底还是跟在美国后面伺机挑起代理人战争,完全是一种掩耳盗铃的行为。
尤其是近段时间,印巴冲突问题再度被点燃,阿富汗方面也明确表示,自己不想站在印巴任何一方,伊斯兰促进会领导人阿塔甚至还批评了印度的袭击,说印度这是在效仿以色列。
直到现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在中方的帮助下得以缓和,双方不久后也会互派大使,将外交提升到大使级,所谓“恐怖活动”也会少很多,印度也就没什么操心的必要了。
![]()
说到底,中国在周边国家的投资和开发项目,主要还是为了地区间的友好发展,而印度却只是为了让他们从中获利。即便抛开技术和工业层面不谈,印度这样的出发点,就决定了他们没办法在这条路上走太远。
在阿巴问题上,中方的斡旋也充分向西方国家证明了,现在世界上并不是一直有西方可以出面调停一些国际事务,上月底在香港挂牌成立的“国际调解院”,也完全有能力调解国际矛盾,相当于为一些国家提供了备选方案。
至于印度,在他们没完全放下那种投机心理之前,还是不要总想和中国攀比。将地缘政治“工具化”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态度。印度如果一直执迷不悟,最终一定会自食恶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