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起,丰台生态环境文化周将启,一份“生态体检”报告成焦点。这份覆盖全域的《2024年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藏着不少惊喜。
![]()
蝴蝶种类从去年18种增至23种,鸟类新记录冠鱼狗、游隼等11种。
最让人意外的是,首次开展的野生大型真菌调查,收获标本503份。鉴定出的124种真菌里,近危物种树舌灵芝现身云岗、青龙湖等多地。这消息一传开,不少人犯嘀咕:树舌灵芝?
和咱们说的“仙草”是亲戚?
别急,先看它长啥样——没长柄,像块灰棕“木头补丁”,紧贴腐朽树干。和带长柄的传统灵芝比,它更像“躺平派”,扁平宽大,质地硬得像木块。
可别小瞧这“补丁”,它是森林里的“生态清道夫”。
作为白腐真菌,它能分泌酶分解枯木里的木质素、纤维素,把朽木变沃土。简单说,就是给森林“循环营养”,没它,枯树烂木可能堆成山。更绝的是,它还是“森林健康监测员”——能吸附重金属等污染物。
科学家分析它体内物质,就能知道森林环境到底“健不健康”。古人还拿它当“天然画板”,划伤白色菌肉会变棕,痕迹永远留着。但要说它是“仙草”?
得打个问号。
传统灵芝多用于滋补,它更像“工具菌”。
![]()
参考资料里提过,它含多糖、三萜等成分,有免疫调节、辅助抗肿瘤作用。
可咱农民得注意,它不是药材,具体咋用还得听医生的,别瞎琢磨。
这次多地发现树舌灵芝,说明啥?大型真菌丰富度,反映生态系统稳不稳。以前丰台是“钢筋水泥多”,现在“花鸟菌虫多”,变化确实看得见。
但也有人担心:这生态变好是“一时的”,还是“长久的”?比如,树舌灵芝依赖枯木,要是景区总清理朽木,它还能活不?还有,蝴蝶、鸟类增多,会不会和周边绿化树种单一有关?
这些问题,可能得看后续生态保护咋做——是“面子工程”,还是“里子功夫”。有数据支撑:2024年调查覆盖北宫、南宫等四大景区,样本量够大。能同时发现23种蝴蝶、11种新鸟类、124种真菌,生态改善不是“虚的”。
就像老农说的:“虫多了,鸟多了,地才活泛。”生态好了,万物自然来。
钢筋水泥的都市里,能摸到自然的脉搏,这是给子孙留的“绿色存折”。最后得提醒:树舌灵芝虽有用,别随便采!它是近危物种,得保护着。
想了解更多生态故事?关注下周生态周活动,现场有专家答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