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6月19日,在台北荣民总医院的病房里,78岁的蒋梦麟正在煎熬着生命的最后一刻,病痛已经将他折磨得奄奄一息,临终前他老泪纵横,一句“我活该……”成为一代教育家留在人间的最后遗言。这位曾执掌北大二十余年的校长,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在人生暮年栽进一场精心设计的婚姻骗局,最终落得个身无分文、众叛亲离的下场。
蒋梦麟的前半生堪称传奇:1919年时他以33岁的年纪代理北大校长,与蔡元培、胡适等人并肩推动新文化运动,当时北大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教育的重镇,他在任职期间推行的“兼容并包”理念至今仍被传颂;抗战时期他与梅贻琦、张伯苓共同主持西南联大,在战火中守护着中国知识界的火种。然而这位留美归来的博士,虽然精通七国语言、拥有极高的学术地位,却在感情生活中屡屡陷入争议。
1928年,蒋梦麟与发妻孙玉书分居,转而迎娶好友高仁山的遗孀陶曾谷,他的举动在当时引发轩然大波,甚至连胡适的妻子都锁门抗议,但蒋梦麟仍以“爱他所爱”的理由坚持成婚。这段婚姻持续了30年,陶曾谷以贤内助的形象陪伴他走过风雨,直到1958年病逝,陶曾谷临终前拉着他的手叮嘱:“一定要找个好女人照顾你”,没想到这句话成了蒋梦麟晚年悲剧的导火索。
1960年,74岁的蒋梦麟偶然间结识年纪五旬、风韵犹存的徐贤乐,这位出身无锡望族的女子,曾是北伐名将杨杰将军的夫人,以美貌和交际手腕闻名于台,蒋梦麟与她相识后很快陷入情网。他全然不顾女儿的反对、胡适的警告,就连宋美龄的绝交威胁都被他无视,他像个情窦初开的少年,在信中写下:“我从未如此渴望被爱。”
胡适多次好言相劝,但每次都被蒋梦麟敷衍了事,他还说过自己会取消婚礼,结果一周后他与徐贤乐牵手步入礼堂,当时胡适便给出了“飞蛾扑火”的预言。徐贤乐在婚后仅三个月便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她以“理财”为由陆续掌控了蒋梦麟的全部资产,她先是要求将名下股票转入自己账户,接着以“安全起见”更换了家中保险箱密码。
蒋梦麟这位曾驾驶北大这艘巨轮前行的“舵手”,在婚姻中迷失了方向,他虽然察觉异样,但每次都被徐贤乐以各种娇弱、关心的神情搪塞过去。金钱下的婚姻终究经不起考验,1962年年底,蒋梦麟在台中出席活动时不慎骨折,住院期间徐贤乐不仅拒绝照料,还以“费用高昂”为由将他转入普通病房。
护士偷偷告诉他:“蒋太太昨天抱着金条从银行出来”,蒋梦麟急忙委托学生查账,发现账户里的七百万台币(相当于如今千万资产)已被转空,就连保险单受益人都改成了徐贤乐的名字。当他想找胡适求助时,却收到老友临终前的一封告诫信:“君若执意成婚,恐将重蹈杨杰将军之覆辙”,原来徐贤乐在与杨杰的婚姻中,曾因转移财产闹上法庭,这段往事却被蒋梦麟刻意忽略了。
1963年1月,身无分文的蒋梦麟拖着打着石膏的腿逃出医院,躲进学生家中,之后他在《联合报》发表声明,痛斥徐贤乐“贪财无厌,丧尽天良”,而徐贤乐则召开记者会,出示蒋梦麟的情书作为“赠与证据”,反咬他“骗婚少妻”。这场沸沸扬扬的离婚官司持续了三个月,最终法院判决蒋梦麟支付50万赡养费,他古稀之年遭遇婚变、官司,几经折腾之后他一病不起。
1964年6月17日,蒋介石夫妇到医院探望蒋梦麟,病床上的老人瘦得脱了形,眼窝深陷如两个黑洞,他声音微弱却清晰:“我错了,大错特错”,两天后,蒋梦麟在“我活该”的悔恨中闭上了眼睛。他的葬礼冷冷清清,除了几位学生,昔日的政商名流大多避之不及,而徐贤乐则带着巨额财产移居美国,直到2006年以98岁高龄离世。
蒋梦麟的悲剧是一个智者被情感蒙蔽双眼的典型案例,他一生提倡理性与科学,却在晚年输给了孤独与虚荣;而徐贤乐的骗局并不高明,却精准击中了他的软肋——对陪伴的渴望和对爱情的幻想。这场婚姻不仅让蒋梦麟失去了财富和尊严,更让他在舆论声中颜面扫地,他的故事为后人敲响了警钟:无论学识多渊博、地位多崇高,都不应低估人性的复杂,更不应在黄昏之年放弃对现实的警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