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受教诲的对象是杀害女儿的凶手,
牧师是否会选择宽恕?
药丸岳的新书!等待已久,这位获奖无数的社会派推理大师果然没有让人失望。
第51届江户川乱步奖、第37届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第70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一路踩着荣光而来的药丸岳,这一次又在他的“统治区”里发力了,继未成年犯罪、无差别杀人、酒驾等社会问题后,这一次的目光终于放到了或许是法庭推理无法忽略的一个领域——死刑制度。
![]()
《最后的祈祷》是一本光看书名就能让人产生好奇的书,哪怕不看药丸岳的名字,简介也足够引人入胜了。牧师与受害者家属的双重身份在人物设定上就让剧情充满了张力,当故事开始一点出,将接受教诲的对象就是杀死牧师女儿的杀手的时候,读者想必就已被牢牢抓住。
![]()
他会选择宽恕,还是复仇?人性与信仰的较量,父亲的身份与牧师的职责的较量,最终到底是什么会占据上风?
![]()
围绕着牧师的心理活动,关于死刑制度的探讨就此展开。这是一个社会派推理小说、乃至于上升到法律界一直探讨的问题——如果犯人没有诚心忏悔自己的罪过,那么死刑是否有意义,犯人得到的是惩罚还是救赎?
![]()
“谢谢你啊,让我得到了想要的判决。”
当犯人一心求死,死刑制度的议题就被提到了一个相当显著的程度。这正是药丸岳的巧妙之处。正如对牧师的角色设置,对犯人的角色设置也将戏剧性拉到了最大化。面对一个本来就是为了求死才杀人的,毫无良知的犯人,给他死刑的判决,岂不是让他得偿所愿吗?
但假如不让他以命抵命,又是什么能让这样一个穷凶恶极的人为自己的罪恶付出代价?
整个故事的内核就围绕着这一点开始展开。这是一场关于人性的碰撞。在教诲的过程中,牧师几次三番都想要说出一些有毒的话,告诉犯人,你眼前耐心听你倾诉的牧师,实际上是受害人的亲属,他想要伺机给予凶手致命的打击——在最开始的对谈中,他是抱有这样的动机的。在情感与信仰斗争的同时,人的思想自然得到升华,渐渐的,便就超出了一开始的境界。
![]()
而之于犯人也是如此,深究其生活背景,罪恶找到了源头。这让人不由联想,倘若世界上有如果的话,如果犯人没有经历那些事件,那么会不会变得不一样。然而尽管如此,他犯下不可饶恕的罪孽也是客观现实,又要如何平衡社会与个人之间罪恶的界限呢?
![]()
牧师和犯人的对话中,两个人的内心都发生了变化。跟随着视角的深入,读者的世界也逐渐为之打开,随着阅读,激愤转为平和,冲动转为思考。一本社会派的小说,除却带来精妙的阅读体验,能为读者打开一扇窗,打开一扇门,才算是佳作。
药丸岳做到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