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热了,大家还是注意点吧...
日前,桂林疾控、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都报道了一则桂林6岁小孩被蜱虫叮咬导致身体出现异常的案例。虽然最终因为及时就医,蜱虫被成功拔出,但这一情况依旧让孩子和家长心有余悸。
随着夏天的到来,蜱虫也开始出现在室内外各个角落。而近期全国各地也有地区出现因蜱虫叮咬后导致死亡的案例。对此桂林疾控提醒市民,一旦身体发现异常“黑点”并出现身体不适,要立即就医。
桂林6岁男孩被叮咬数日
近日,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一例来自永福县百寿镇的6岁患儿阳阳(化名),阳阳家属表示,无意间在孩子的头上摸到一个凸起的小点,仔细一看发现竟然是蜱虫,立即带阳阳到医院就诊。
阳阳头顶的蜱虫
医生查看后发现,阳阳已经被蜱虫叮咬数日,医护人员采取局部麻醉,缓慢将蜱虫剥离叮咬皮肤,最终完整地拔出。
全国已出现多起因蜱虫导致的死亡案例
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曝出因被蜱虫叮咬、感染最终导致当事人死亡的事件。而这些案例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当事人身体在室外活动后身体出现异常是不及时就医,最终因“呼吸衰竭”而不治身亡。
5月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星的“国家应急广播”公众号就报道了一则浙江女子分享自己的母亲从被蜱虫叮咬到去世全过程的事例。
报道称,该 网友在小红书上表示自己母亲,“在5月2日开始发烧,以为是普通感冒,吃了退烧药。”
“家人在5月7日发现当事人异常,双手抖动并且已经站不住脚,连夜去了医院直接进ICU。在医院救治两天后,医生说无力回天。”
该网友在与其他网友互动时称,这名亲属经常在农村种菜,家中还有两只狗,也不知道是在哪里被蜱虫咬的。网友发布的亲属死亡证明中,直接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部分原因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而在2022年,类似的事情也在河南出现过。当时,河南信阳的一名七旬老人因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去世。3名老人帮忙给逝者净身穿寿衣。
但葬礼结束后,这3位老人接连出现高烧持续不退、乏力等相似症状,后均确诊为蜱虫病,先后不治去世。彼时,“河南4人因蜱虫病病逝”一事还冲上了热搜。
小蜱虫,大危害
蜱虫是一种吸血的寄生虫,蜱虫吸血之前的体型可能只有一个芝麻粒那么大,但吸完血之后它能增长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蜱虫通常出没在草丛、灌木丛、森林等植物茂密的地方,以及动物体表。在户外遛狗、露营、园艺、采茶、耕种都可能会与蜱虫亲密接触,也有人在院子或社区里感染蜱虫的先例。
蜱虫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以传播多种疾病,被蜱虫叮咬后,蜱虫的唾液会引起周围血管炎局部充血、水肿、出血及角质层变厚。
如存在虫媒传染病感染,可能还会出现高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感冒发烧,结果耽误治疗。
如果被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蜱虫叮咬,可能会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对付蜱虫 以预防为主
蜱虫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例如人体的头皮、耳后、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
图源:科普中国
预防蜱虫叮咬,可以这样做:
“全副武装”
避免在蜱虫栖息地长时间坐卧。如果去野外露营、徒步,尽量穿浅色长衣长裤,便于发现蜱虫。戴上帽子、扎紧裤腿,不要穿凉鞋、拖鞋、露趾鞋。
使用驱虫剂
裸露的皮肤、衣物和帐篷表面应涂抹、喷洒驱避剂,儿童应按说明书使用驱避剂。
两个月以上的孩子可以使用避蚊胺、派卡瑞丁、驱蚊酯;三岁以上的孩子,还可以选择柠檬桉油。这几种都对防蜱虫有效。
游玩后全身体检 + 清洁
野外归来要及时洗澡更衣,检查腋窝、腹股沟、头皮、颈部、腰部及脚踝下方等皮肤褶皱、薄弱部位有无蜱虫附着,看看有没有小红点、肿包等。
给宠物定期除虫
如果携带宠物外出踏青,回家后要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虫附着,并给宠物定期驱虫。
蜱虫叮咬应急处理
错误做法×
被蜱虫叮咬后,不要通过拍打、生拉硬拽或烟头烫等方式“硬拔”。
因为被蜱虫叮咬后如果“硬拔”,容易让蜱虫的口器和头部残留在体内,导致病原体感染;如果“硬拔”时不慎捏破蜱虫,接触到蜱虫体液的部位也可能感染病毒。
正确做法√
1.先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
2.再用小镊子贴近皮肤的位置轻轻夹住蜱虫头部,垂直皮肤方向把蜱虫拉出;
3.随后用碘酒或酒精消毒被叮咬的部位。
由于蜱虫的口器部分有倒刺,刺入皮肤吸血后很难拔出。如果蜱虫深入皮肤,请尽快到正规医院处理。
医生提醒,被蜱虫叮咬后,部分疾病的潜伏期可长达一个月。如果在清除蜱虫后的几个星期出现发热、皮疹、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
2025头条留言活动继续进行
1、活动不定期选取头条文章
2、我们将在当天头条内容下方的评论区,随机选取10位用户发放奖励
3、中奖用户可获得10万桂林字牌金币
4、参与活动的头条文章会在发文当天,通过每日桂林小官在每日桂林微信粉丝群和朋友圈进行公布
蜱虫个头小,但危害大,稍不注意就会重要!还是那句话,发现身上有“黑点”且身体不适就立即就医,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去抠,否则,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内容来源:桂林疾控等
▍图片来源:见标注(其余源于网络)
▍图文编辑:必被LQ的人字拖
顾晃任律师
广西瀛桂律师事务所律师
(微信同号)
该律师专注于公司法、知识产权法、合同法、劳动法等领域,任桂林多家企业法律顾问,有需可联系咨询。
支持我们
就请给我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