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可以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1855年1月26日,援镇兵团前锋在神策门外红土山筑垒屯驻。27日黎明,清副将王浚潜袭获胜,焚毁新垒。是时,数万援军驰集天京。向荣探报说:(援军)闻系芜湖两岸外援,及两梁山、金柱关、和含一带,并庐州、三河之贼,接续归并金陵,分布各城。
克日大股出巢冲窜
一由神策门至仙鹤门抄拒我兵;一由观音门沿江至栖霞一带直走镇江;一由南路扑殷巷、秣陵,以图内犯;并埋伏太平各门附近,俟我兵分股各路,即来围扑大营;又有大小贼船在夹江窥伺下窜。而且,援军前队已经进抵栖霞、石埠桥一带,试图建立前进基地。吴如孝也获得援镇信息,镇江军心振奋,“意欲溃围而出,接应上游之贼”(5)。
![]()
可见,杨秀清所定援镇战役方案比较严密,三路将士牵制大营清军,援镇兵团沿江推进,并有水师接应。这样,天京将士构成了强大的预备队,可以随时接济前方。向荣现在方寸渐乱,很难确定太平军不断变换的进攻重点。太平军全面进兵,大营清军兵力虚弱,必须保卫巢穴,当然拿不出优势的机动力量去堵截宁镇交通线。向荣的对策是:“面面布置周密,诚恐有顾此失彼之虞。”
总兵张国梁、副将秦如虎率2000余名兵勇为机动兵团,进扼仙鹤门堵御,游击李鸿勋带800名壮勇为预备队。(6)吉尔杭阿令余万清率1200名兵勇驰援东阳,与德安合堵援镇兵团东进。虎嵩林带800人增防高资,为余部后援。于是,镇江清军连前共抽调4000人赴上游堵截。(7)其余各路由江南大营相继抵拒。观音门清军水师与六合县水勇截击太平军船队。看来,清军拼凑了近8000人的兵力前后夹击援镇兵团,宁镇之间的战事迅速活跃。
![]()
问题是清军兵力有限,一时得不到补充和增援;太平军由杨秀清统一调度,以极大的战略决心,组织援镇战役,兵力、物力持续增加。这样,双方力量对比逐渐拉大差距,形势朝着有利于太平军方向发展。
向荣增兵遏阻援镇兵团,双方攻防胶着
1月29日,天京将士由板桥进至殷巷,打响牵制性战斗。清总兵明安泰急忙由秣陵关进击。太平军随即撤回。中午,张国梁部与太平军在仙鹤门交战,被引至观音门。同时,秦日纲部主力两路络绎驰向栖霞、石埠桥,加强前进基地。张国梁回师进犯栖霞,在桥头被太平军阻滞,退回仙鹤门。援镇兵团旋即构筑营垒,重兵扼扎栖霞—石埠桥防线。向荣急令秦如虎分兵绕道东阳,拟与德安前堵,张国梁由后路进攻。30日,清军前后进犯,被太平军击退。
![]()
同时,天京数千将士由龙脖子扰攻大营牵制;南路太平军出至元山、第竿村一带游击,明安泰又被拖住。是日,镇江清军尚未到达东阳。31日,向荣令邓绍良在芜湖抽拨2600名兵勇返回大营,余万清部抵达龙潭。2月1日,余万清、秦如虎、德安三路进攻石埠桥。太平军骑兵由江边驰出,陆师转攻右翼,潮勇、粤兵溃北,余万清不敌退却。秦如虎急驰援救,稳住清军阵线。张国梁配合牵制后路,在桥头被堵。
深夜,数千太平军由江洲东进,“欲步步为垒,直逼镇江”。潮勇闻讯再溃,余万清等不敢进攻,急由龙潭驰赴下蜀拦截,将太平军逐回。向荣调整部署:秦如虎进扎龙潭,芜湖兵勇前往增防;余万清进扼下蜀,高资清军移并堵守;德安仍扎东阳。清军构筑新的防线,堵截兵力达8000余人。2月2日—4日,清军在龙潭、三汊河南筑营,并与太平军相持。5日,秦如虎渡河,欲在河北洲地筑垒。秦日纲令将士五路出击,并分队迂回渡河,抄袭清军侧后。
![]()
秦如虎只得南渡抵抗,德安适来驰救。太平军预备队两路直趋东阳:“一由十三渡冲来窥伺营盘,一由西沟抄至保桥。”但在桥口被清军火力阻滞,遂转攻龙潭,又未获胜。6日,太平军进攻三汊河牵制,分队于洲地构筑二垒。7日,清军进犯洲地未逞。8日,秦日纲遣分队数千人,“由龙潭山后下窜”,被秦如虎驰往截回。10日,秦日纲遣分队于黎明时东进,在洲地牵制秦如虎部,前队直趋下蜀,又因余万清埋置地雷轰发被阻,退至李家桥据守。
11日,秦如虎急忙增防下蜀,并进犯三汊河牵制。太平军据垒狙击,枪毙把总陆开元,击伤千总黄金友。李家桥将士转进赵家桥,被余万清堵回。(8)镇江战场也爆发激战。吉尔杭阿企图“以攻为堵”,于2月1日围攻宝盖山。吴如孝督师由西门驰援,居高临下,轰击敌军。之后,发起反攻,“或分或合,忽进忽退,变诡百出”,痛击清军,再次挫败吉尔杭阿进犯计划。
![]()
向荣小结半个月来的战局,奏称:(援镇兵团)势众且悍。我兵经旬截剿,虽未能大挫贼锋,而自东阳以至龙潭、下蜀街,连营三十余里,节节堵扼周严。该逆虽于洲地往来冲窜,既不能飞越内犯,亦无从窜扰镇江。所有河汊沿江,已由吉尔杭阿调拨下游仗船,分泊高资、鲇鱼套一带,拦堵金山贼划,截住贼人出江之路。看来,向荣对战局持有乐观的估计,以为援镇兵团进退两难,内犯、援镇皆遭阻扼,清军已在宁镇交通线上“节节堵扼周严”。
现在,他派蔡应龙持令前往督战,张国梁揳进后路,妄图再次夹攻秦日纲兵团,挫败杨秀清援镇攻势。(11)其实,援镇兵团实力未损,上游将士继续增援,而且已经巩固了前进基地。天京将士又与援镇兵团倚恃联络,张国梁揳入不啻梦呓。显然,更加激烈的会战迫在眉睫。2月13日,秦日纲令主力分三路直进下蜀。余万清等分兵迎战获胜,攻焚李家村据点。秦如虎强攻三汊河,复被太平军击回。
![]()
之后,秦日纲遣队“由栖霞循便民河南岸,步步为营”,逼近下蜀。并分兵渡河,在北岸带子洲等沿江洲地筑垒进扎,试图持续渗透,与金山太平军沟通声息。(12)当清军专注三汊河、下蜀的动态时,秦日纲却分兵由拦江插进至杨家坝、陈庄一线构筑阵地,兵锋直逼仓头,试图揳入龙潭—下蜀清军之间。2月16日,太平军越过仓头前进,被余万清堵回。17日,余万清、虎嵩林、蔡应龙反攻。秦日纲调陈玉成、李秀成等主力,由上游绕出仓头,进袭清营。
余万清等急忙回救,双方在仓头对峙。19日,张国梁、秦如虎由丁家边,余万清等由下蜀夹攻仓头。但太平军自三汊河潜袭龙潭,迫使张国梁撤军。20日,德安由东阳进犯张杨村、三汊河,张国梁驰往助攻。太平军“濠宽签密,枪炮排开”,清军“难以得手”。陈玉成等从仓头“愈窜愈前,逼近腹地”。两军战线已由30里拉长到100里,清军“兵力愈单,而处处皆关紧要,几于剿不胜剿,防不胜防”。
![]()
同时,天京后援军还在集结,向荣被迫兼顾后路,令张国梁回防仙鹤门,并从龙潭抽兵勇补充丁家边、牌头庵。21日,陈玉成等与石埠桥将士夹攻龙潭。23日,清军移扎顾家坝,在施家村遭太平军堵截。傍晚,太平军分队由顾家坝口进至严巷一带。清军由六里店绕出亭子冈拦截,遏住太平军东进。向荣急调杨瑞乾移扼夏家边,控制句容、丹阳交通要冲。同时,抢踞亭子冈,填扎沿江洲地,相应延长防线。并派邓绍良于26日赴龙潭督师。
另调马队200名,拟由京口副都统绷阔统带,仪征、六合水勇增防高资、下蜀等沿江地段。明安泰由秣陵关驰往句容设防,加强腹地兵力。(13)可见,向荣已经失去往日的乐观情绪。他面临三重难题:堵截援镇兵团东进,严防太平军转进句容腹地,保护大营安全。兵力已是捉襟见肘,只得东抽西填,苦于应对。不过,清军在东线实力相应增加,秦日纲要想突破亦非易事。
![]()
吴如孝出击高资,力图接应援军
2月15日以后,吴如孝在镇江不时发动牵制性进攻。每日派数百人小队由宝盖山或金山出扰。20日,又遣2000余人潜出西门,散布于银山、宝盖山溪谷设防,并击退清军进犯。21日黎明,太平军分队千余人沿江西进,在七里店遭清军堵截。瓜洲、金山与镇江将士共5000人,随即西行。清军急忙动员堵扼。太平军转集金鸡岭。清军仰攻,伤亡严重。
22日,太平军复于金鸡岭设伏诱敌,伤毙尽先守备王炳周等。23日,吴如孝又遣队连续西进,复被截回。(14)吉尔杭阿深忧“地大兵单”,手忙脚乱,主力被吴如孝牵制,无力分兵拒援,有利于秦日纲突破。
参考资料: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革命运动·太平运动》,南京大学图书馆藏缩微胶卷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迄2001年已经出版26册,其中第1—2册,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第3—26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朱学勤等纂《钦定剿平粤匪方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