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的4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中,省农业农村厅原厅长、白城市通榆县委原书记李德明搞劳民伤财“形象工程”的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李德明主政4年的通榆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吉林省深度贫困县,土地沙化碱化、常年干旱,被称为800里“旱海”。经过30余年的不懈奋斗,2020年4月,通榆县才正式脱贫摘帽。然而,摘帽次月,2020年5月,李德明为追求个人政绩,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擅自变更在城区新建公共卫生间项目的设计方案,扩大修建面积,进行豪华装修,造价相较预算翻倍,严重超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据悉,这些公厕每一座面积在110 - 140平方米不等,还配备24小时专人看护管理。内部设施更是堪称奢华,不仅配有中央空调、自动喷香机、WIFI ,还有净化开水机、多种洗漱物品。为了这些公厕,政府前后投入资金超过千万,后续还投资180余万元完成6座水冲公厕外环境绿化种植、硬化铺装及景观照明等工程建设。
在一个刚刚脱贫的深度贫困县,财政资金本应用于改善民生、发展产业、巩固脱贫成果,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可李德明却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这些华而不实的“星级公厕”上,这无疑是对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
这种行为背后,是某些领导干部扭曲的政绩观在作祟。他们一心只想着如何在任期内做出“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却全然不顾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真实需求。他们以为建几座豪华公厕就能提升城市形象,就能得到上级的认可和表扬,却不知这种行为只会让群众寒心,让政府公信力受损。
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仅浪费资源、破坏环境,更会污染政治生态,败坏党和政府形象。对这种行为,必须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同时,也应以此为戒,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