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粽叶盈淡幽,清芬蕴端阳。端午节不仅是一个节日,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更是民族情感的纽带。为了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端午节来临之际,升学问答祝大家端午安康!整理了一些端午传统习俗。
端午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不仅是吃粽子、赛龙舟的民俗盛会,更是家庭教育中传递文化基因、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契机。以下从家庭教育角度,探讨如何借助端午节活动,实现文化传承与儿童成长的双向教育。
![]()
带孩子动手做粽子,比买的更有意义
超市里的粽子花样再多,不如带孩子在家包一次。提前泡好糯米、准备点红豆、咸蛋黄,让孩子参与洗粽叶、递材料。
小小孩:可以让他们帮忙摆摆勺子、数数用了多少片粽叶,边做边告诉他们 “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以前的人用叶子包粮食投到水里,怕鱼吃他”。
大点的孩子:教他们怎么把糯米压实、用线绑紧,失败几次也没关系,重点让他们知道 “做饭不是现成的,得花功夫”。煮粽子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守在厨房,闻着香味聊聊 “你觉得粽子为什么要包成三角形?”“以前没有冰箱,人们怎么保存粽子?”
![]()
![]()
挂艾草、做香囊,让孩子懂“传统习俗”
我们可以这样带孩子体验端午节的艾草和香囊习俗:
认识艾草
带孩子去菜市场买艾草时:
"来摸摸这片叶子,是不是有点毛毛的?闻闻看,是不是有股特别的清香味?"
"古时候没有蚊香,人们就挂艾草来驱赶蚊虫,就像大自然的防蚊喷雾一样。"
制作香囊
准备材料时:
"这些干花和香料都是天然的'小香水'哦,薰衣草香香的,薄荷凉凉的,你最喜欢哪种味道?"
制作过程中:
对小小孩说:
"我们用彩纸和胶水来装饰香囊吧,你可以贴个小太阳或者小花朵。"
对大孩子说:
"来试试穿针引线,缝个属于自己的小香包,就像古代小朋友做的一样。"
完成后:
"看!这是我们亲手做的'端午小香包',挂在书包上又特别又好看,还能闻到淡淡的花香呢!"
小知识延伸
"古时候人们觉得这些香香的东西能带来健康和平安,现在我们知道了,是因为它们确实有杀菌、驱虫的作用,我们的祖先是不是很聪明呀?"
这样体验端午节:
让孩子通过触摸、嗅闻感受传统习俗
用适合年龄的方式参与手工
讲解科学道理,而不仅是传说
创造亲子共同的美好回忆
让传统文化变得生动有趣

![]()
聊聊屈原的故事,培养文化认同与责任感
"小朋友,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赛龙舟吗?这和一个叫屈原的古人有关哦!屈原是一位非常有学问、又很爱自己国家的人,就像你爱爸爸妈妈一样。他为了保护国家和百姓,宁愿做很困难的事情也不愿意做坏事。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五月过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就像我们过生日要唱生日歌一样。"
我们可以问问孩子:
"如果你看到有小朋友被欺负,你会像屈原一样勇敢地帮忙吗?"
"你觉得我们现在怎样做就是爱国呢?比如好好吃饭不浪费、认真听老师讲课、帮助同学,这些是不是也很棒呢?"
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段赛龙舟的视频,然后说:
"你看,这些叔叔划船的时候多整齐呀!就像你们在幼儿园一起玩游戏、拔河一样,只有大家团结合作,才能赢比赛呢!"
这样讲故事,小朋友更容易理解,还能让他们思考怎么在生活中学习屈原的勇敢和爱国精神!
![]()
![]()
端午节的家庭教育,核心在于将习俗体验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思考”的成长契机。通过动手实践让孩子成为文化传承的 “参与者” 而非 “旁观者”,借助家庭协作培养责任感,同时以理性态度避免形式化、商业化干扰,才能让传统节日真正成为孩子精神成长的养分。
端午来临,不妨放下手机,陪孩子包一枚粽子、做一个香囊、听一段故事,在烟火气中完成一次关于文化、责任与爱的家庭教育课。
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升学问题吧!
编辑| 小璇核稿| 关关
来源| 据成都学校官微及网络整理。
声明| 若有侵权或报错,请联系。
点赞、留言可获取更多学校资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