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呼兰河畔,萧红的文学星火已照亮故乡十余载。自2023年起,以“萧红文化周”为载体的文化盛会持续上演,这座因《呼兰河传》闻名的小城,正以独特的方式让文学遗产在当代焕发新生。当《生死场》里的烽火化作今日文旅融合的实践,萧红文化周已超越单纯的纪念意义,成为串联历史记忆、激活城市活力、引领区域发展的文化引擎。自2023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场别具意义的文化盛会——萧红文化周。这一活动以纪念著名女作家萧红为核心,逐渐发展成为呼兰区乃至整个哈尔滨的文化名片,其影响力和意义不断延伸。今年,呼兰区紧紧抓住萧红诞辰114周年契机,以“烽火·萧红”为主题接续举办第三届“萧红文化周”活动。
![]()
从2023年首届萧红文化周开始,呼兰区就围绕萧红诞辰纪念,集约域内外各种文化资源和力量,精心策划一系列活动,真正做到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2024年,第二届萧红文化周以“梦中的呼兰河”为主题,继续深入挖掘萧红文化。让人们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中感受萧红文化的魅力。萧乡亲友回家招商大会的举办,更是以文化为纽带,号召各界人才宣传呼兰、推介呼兰,助力经济发展。今年,第三届萧红文化周以“烽火·萧红”为主题,将在5月31日至6月6日举行。今年的萧红文化周承继往届优良传统,开幕式依然选在哈尔滨音乐厅以大型情景音乐会形式呈现。特邀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担任诵讲人,通过沉浸式的情景讲述和朗诵、新编合唱等多元表现形式演绎萧红笔下的山河壮歌与抗战史诗。整场音乐会分为“松花江上”“抗战的烽火”“文脉永续”三大篇章,共设13个表演项目,来自域内外的百余名文艺工作者参加演出。
![]()
![]()
自2023年举办至今,萧红文化周最大的靓点在于打破传统文学纪念活动的边界,将“文学、旅游、经贸”与“艺术性、人文性、群众性”有机结合起来。今年,第三届萧红文化周期间,更加注重科技赋能与文化传播的边界拓展,萧红故居纪念馆引入AR电子讲解和全景故事链,让游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萧红的生平与创作。“呼兰河上的文学之舟”游船诗朗诵活动,将诗歌与自然景观结合;“呼兰礼物”文创产品发布会推出呼兰区IP形象“呼兰兰”,把文化与现代消费场景融合 ,让萧红文化真正“活”起来。
呼兰连续几年举办萧红文化周,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从文化层面来看,这是对萧红文学遗产的深度挖掘与传承,让更多人了解萧红的作品,感受她笔下东北大地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从经济角度而言,“呼兰区以‘萧红文化周’为载体,成功举办的两届系列活动,累计吸引海内外游客22万人次,促成省内外企业与区政府集中签约,投资项目总签约额达60.62亿元,推动萧红故居纪念馆荣获2023—2024‘长城奖——文旅好品牌’年度城市地标优秀案例,并孵化出‘梦中的呼兰河’‘呼兰味道’等特色IP。”从社会层面来说,萧红文化周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了市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文化周也为呼兰的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助力呼兰区打造哈尔滨都市休闲旅游“后花园”,成为兼具人文厚度与经济带动力的区域性标杆项目。
展望未来,萧红文化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活动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未来可以吸引更多国内外的文学爱好者、艺术家参与其中,进一步提升呼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活动内容上,可以不断创新,结合更多元的艺术形式和科技手段,让萧红文化以更加新颖、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大众。同时,继续强化文化与产业的联动,打造更多以萧红文化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和旅游线路,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推动呼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萧红文化周是呼兰对一位作家的深情缅怀,更是一座城市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不懈追求。它在历史与现代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萧红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让呼兰这座城市在文化的滋养下不断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