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一村庄在稻田土路设停车杆收费引热议。5月26日有网友发视频,姚张村田间土路旁立起收费杆。
土路宽约两米,旁边竖着停车收费标准指示牌。
记者核实,北仑区小港街道确有村庄实施停车收费。现场看到,收费杆设在两个村落交界的稻田中间。村委会工作人员称,收费针对临时停车和附近租客。
本村村民不收费,其他出口需多绕路,有人从小路逃费。收费标准显示,包月100元、半年350元、包年600元。不少人觉得,这费用对租客来说不算便宜却也不低。
关键是收费基本只针对租客,本地人完全豁免。网友吐槽,就这田间环境还围起来收费,简直想不通。
智慧停车公司称收费有正规文件,缴费可开具发票。但何时开始收费尚不明确,推测时间应该不长。
此前广东多地村庄曾现围村收费,遭商户联合反对。
因为收费后租房和消费的人锐减,收费杆被破坏。如今宁波出现类似情况,且同样针对外来租客。本地人不掏钱,外来者却要缴费,这公平吗?
有网友直言,广东的模式咋传到宁波乡下来了?虽说收费有文件支撑,可做法还是让人难以接受。
再看其他地方,有村庄小车包年收1000元,收费后车位空了。
有人觉得收费能治乱停,可外来者却嫌生活成本又涨了。村里的路算不算公共资源?能不能只对租客设卡?
收费是为了管理还是创收,背后的初衷引人琢磨。租客本来图村里房租便宜,这下又多笔停车开销。收入不高的他们,难免觉得负担加重心里憋屈。
村委会说为了规范停车,可为啥只盯着外来车辆?本地人的车随便停,租客的车就得交钱,这道理对吗?而且在田里设杆收费,会不会影响农田正常通行?
这些问题不弄清楚,恐怕争议一时半会儿停不了。围村收费的现象这两年不少见,可标准该怎么定?是不是该听听村民和租客的意见,别搞“一刀切”?
现在矛盾出现了,就看当地怎么处理这个难题。
是坚持收费还是调整政策,大家都在等着看结果。这事儿搁谁身上不觉得憋屈?
租客的不满完全能理解。农村发展需要管理,但管理方式得让人信服才行。
只想着靠收费解决问题,怕是没考虑到外来者的感受。毕竟租客也是村里的一分子,不该被区别对待。希望相关部门能介入,好好调查背后的情况。
让收费合理合规又合情,别寒了外来人的心。你对村里针对租客停车收费这事怎么看?
觉得这样的收费合理吗?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以上内容仅作信息分享,具体以当地最新政策为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