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强调“构建生态教育体系,培育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作为北京市科学教育实验区成员校及数理特色项目校,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始终践行“五育并举”理念,积极探索跨学科实践与生态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
2025年5月25日,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初高中30名学生在生物、地理、数学等多学科教师的协同指导下,赴妙峰山森林公园开展第四届生物多样性考察活动,将国家生态文明战略与科学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打造了一场生动的“行走的生态课堂”。
政策引领 生态教育赋能科学实践
活动紧扣北京市《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中“坚持‘走出去’,组织学生到校外开展场景式、体验式科学实践活动”的要求,依托妙峰山丰富的温带山地生态系统,设计“生态调查+数据建模+环保行动”三位一体的实践框架。
![]()
作为数理特色校,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将样方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等科学方法融入野外调查,引导学生通过量化研究深化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践行“学科交叉、知行合一”教育理念。
![]()
![]()
跨学科联动 探索自然奥秘的立体课堂
清晨,师生沿预设样线开启生态探索。生物伍凯老师以妙峰山特色植物为案例,指导学生通过茎、叶与花等形态特征进行物种分类,同步融入数学统计方法记录种群分布。
![]()
![]()
生物刘天旭老师指导学生使用毒瓶规范采集昆虫样本,并现场讲解不同类别昆虫的生活习性与采集方法。
![]()
![]()
地理丁辉老师结合山体岩层走向,解析地质变迁对地貌、土壤的影响,实现“生物-地理”学科知识链接。
![]()
在教师的跨学科引导下,学生不仅认识了北京本土生物的多样性,更建立起“环境-生物-人类”的系统认知模型。
![]()
![]()
科学方法实践 从样方调查到数据建模
下午的群落调查中,各小组运用“五点取样法”划定标准样方,精准统计物种数量、盖度等指标。
![]()
部分小组还将上午样线调查数据与样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探究海拔梯度、光照、湿度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充分体现“以理促学、以数赋能”的科学教育特色。
生态意识内化 从知识习得到行动自觉
活动尾声,学生们自发开展“清山行动”,沿途捡拾塑料瓶、废弃包装等垃圾,用行动响应《“美丽中国·青春行动”实施方案》的环保倡议。
![]()
返程后,师生将采集的植物和昆虫样本制成标本,后续将基于样方调查数据撰写妙峰山植被多样性报告,为区域生态监测提供基础资料,真正实现“研有所得、学有所用”。
![]()
![]()
扎根实践 培育生态文明新生力量
作为学校生态教育品牌活动,妙峰山生物多样性考察为学子提供了“触摸自然脉搏”的实践平台。本次活动通过政策导向、学科融合、技术创新三重赋能,将国家生态文明战略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育人场景。
未来,北京景山学校远洋分校将继续发挥科学教育实验区示范作用,深化“数理+生态”特色课程建设,让更多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成长为“有科学素养、具生态情怀”的时代新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