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翰烽/文
不得不说,体制内有不少人才。但也有不少体制内人员感叹,如果真是有一天离开了体制,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干什么?自己在单位所学的那点本事,能不能在市场、社会中运用自如?
有焦虑是正常的,毕竟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没有含金量?能不能体现价值?自己多少有些自知之明。
体制内单位至少有两种岗位:一种是综合行政岗,更多是一些事务性工作,没有太多的技术性含量,一般需要的是情商,似乎更注重于人情世故。
比如,如何为领导服好务?包括办文、办会、办事等;
如何做好协调调度?内部协调、外部协调,横向协调、纵向协调,不是简单一个上下级指挥就能解决的;
如何当好领导?一个是如何领导下属,带好团队?一个是如何当好配角,做好副职。
再一种就是业务技术岗。在不少体制内单位,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在内,都会有不少岗位是做业务、做技术的。
比如,法律、会计、计算机、经济、建筑、管理,等等,就是业务类、技术类;再比如学校、医院,就更不一样了,业务、技术类岗位会更多。
那么,你究竟从事的是哪一种岗位?这也取决于你对工作技术含量的判断。一般来说,业务技术类是有一定含量的,除非只是表面上的岗位,没有深入到实质。
而对于综合行政岗位来说,可能就是那些综合协调服务的工作,缺乏太多的技术含量。
在这当中,有技术含量的文字综合材料工作,有不少人又不愿意干,在干的想逃离。
但正如有位从事多年文字工作的领导所说,别看文字工作比较苦,越苦的就越没有人做,越没有人做就越稀缺,越稀缺的东西就越有价值。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看看一些领导干部,有不少就是从文字工作起步的。
文字工作不简单就是文字,而是积累、思考、格局,考验的其实是一种综合能力。
只不过,现在有不少文字材料也陷入形式主义,没有多少意义,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实质上是制造了不少文字垃圾,堆积如山,人累了,心也累了。
所以说,从体制内工作的技术含量大小来分析,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形式主义负担的困扰。因为形式主义事务太多,做得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心态就会愈发焦虑。
比如,那些无意义的材料、表格、台账、资料、会议、跑腿,等等,不做肯定不行,做又伤神。
再比如,有些工作就是围着领导转,如果领导没啥事,似乎自己也找不到北了。
怎么办?还得要好好调适。
一是工作要分得清“轻重缓急”,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论什么地方、什么单位、什么领域、什么行业,工作都是有轻重缓急的,不可能是一样的。
有的人就是分不清轻重,不知道哪些事情重要,哪些事情不重要,总是平均使力。真正重要的工作是有现实成果的,是能够经得起历史、人民检验的。
二是工作要特别聚焦于主责主业,不要陷入事务性工作。有的人之所以累,有的工作之所以看不到价值,就是陷入了太多的形式主义事务性工作,没有真正聚焦于本行业本领域本岗位的主责主业。
有的时候也许很无奈,推脱不掉形式主义的事务性工作。但一定要想办法,绝不可天天被这些事务所缠身,那样是可能被废掉的。
比如学会拒绝,不要轻易答应与己无关的形式主义事务,慢慢地可能就抽身了;
比如学会适当拖拉,有意义的事情要讲效率,无意义的事情,拖一拖,就过去了,对自己又没损失;
再比如要学会应付,面对一些形式主义事务,态度上可以认真,实际上可以看着办,能应付就行,绝不要搞屎上雕花。
三是要用学习的精神充实自己,不要丧失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习要培养兴趣,不能形成累赘。一方面要遵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有了兴趣就好说了,要学会与书本交朋友,真正从书本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思想与知识,如此可以解开许多的疑惑。
另一方面要结合本单位本行业本领域的业务重点去学习,真正成为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领域的专家或行家里手,如此才会有底气,才会有一个独立的自我。
四是要培养丰富而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不要在浑浑噩噩中沉沦。比如旅游、运动健身、社交交友,等等,都是很好的调适方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