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铁驶入桂林,大家会发现这座以山水闻名的城市正悄悄展现着另一面:临桂新区的科创园区里,无人机在楼宇间穿梭;苏桥工业园中,新能源企业的生产线正开足马力;漓江边的高校实验室里,一群年轻人正捧着试管研究着新材料的奥秘。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中,桂林这座旅游名城正加速向“工业强市”转型,而在这背后,桂林理工大学正用源源不断的人才与科技力量,为城市发展注入硬核动力。
![]()
如果用一个词形容桂工的成长史,“逆袭”二字再合适不过。1956年,该校的前身桂林地质学校成立,专注于地质矿产领域的人才培养。历经60多年发展,该校从地质、材料等传统优势学科,到如今拥有工、理、管、文、经、法、艺、农等8大学科门类,开设有69个本科专业,成为广西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在桂工,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北有地大,南有桂工”。这里的“地”,指的就是学校的王牌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作为广西首个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的学科,而在最新发布的ESI学科数据中,桂林理工大学的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和环境生态学、地球科学5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学科排名前1%,学科建设成果优异。
![]()
很多人填报志愿时会纠结:“选热门专业怕内卷,选传统专业怕过时。” 但在桂工,大家会发现传统与前沿从来不是单选题。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这里既有传承多年技艺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也有紧盯新能源风口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就拿地质工程专业来说,如今早已不是“背着罗盘去爬山”的传统模式,而是融入了无人机航测、卫星遥感、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学生毕业后既能去地质队找矿,也能在环保企业做土壤修复,甚至进入华为、大疆等科技公司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开发。
在课程设置上,桂工更是把“接地气”做到了极致。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除了学理论,还要去在建工地实测实量,用BIM软件做建筑模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大二就会进入工厂见习,跟着师傅学习化工设备操作;就连市场营销专业,也会开设《消费心理学》《跨境电商实务》等实操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就能运营电商店铺,积累实战经验。这种“理论+实践+产业”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让桂工的专业始终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毕业生走出校门就能“上手干活”。
![]()
“在桂工读书,毕业后好找工作吗?”这是很多家长最关心的问题。用一组数据说话:近年来,桂林理工大学前往国企或事业单位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数量占比近29%,在广西高校中稳居前列。更值得一提的是,该校的就业版图呈现出“金字塔”结构,既有扎根广西的“基本面”,又有辐射全国的“增长点”。
对于想继续深造的学生,桂工的 “升学通道”同样宽敞,每年有不少毕业生考入985、211高校或本校读研,还有不少学生通过“国际合作办学项目”赴海外深造。
![]()
总的来说,坐落于桂林山水间的桂林理工大学,用近70年的积淀告诉世人:真正的大学魅力,从来不止于风景,更在于它能让每个心怀梦想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