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焚书坑儒”这历史事件,史学界一直议论纷纷。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说法,出自《史记》。实际上这是两件事情,一件是焚诗书,另外一件是坑术士。那么,“焚书坑儒”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秦之前,周朝曾取代殷商,发展礼乐文化,这是周王室取代殷商的政治需求。随后,孔子继承了周文化。先秦时期,孔子创造了儒家学说,儒学由此成为先秦诸子中最有影响力的学说之一。
![]()
但是,孔子学说并不适宜于周王室衰亡之后的政治军事局势,孔子的学说经孟子、荀子的发挥,儒学有了重要的发展。但是,在春秋末战国初,礼坏乐崩的局面已形成,儒学更不适合于列国竞争之局势,儒学不受列国诸侯的重视,成了不适时宜的思想学说。在列国纷争的年代,战争频繁,弱肉强食,列国君王们所喜欢的是兵家、法家、纵横家等适用于富国强兵的学说。这些学说有利于在竞争局势中促使君王们变得强势。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李斯向秦始皇提建议:“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于是,秦始皇实施了“焚书坑儒”的政策。根据史料的记载,秦始皇把收缴来的这些古书,也不是一股脑的全烧,规定与农业生产和鱼牧业技术方面的书籍不烧,同时规定,如果有想学古籍书中的那些知识,可以到朝廷举办的学校学习,有专门的老师教。
![]()
首先,让我们看看焚书的目的。秦始皇允许宫中专职史官“博士”和官方收藏这些书籍,但不允许百姓私藏,所以秦始皇焚书是有选择的。秦始皇焚书的目的非常明显,他不是焚烧天下所有书籍,而是打击六国分封复国的思想和言论,在意识形态领域消除六国复活的可能性!虽然焚书对于抹杀禁锢思想很大,但对刚刚实行大统一封建社会的作用相当大,有助于更好地管理以前的六国军民,保证国家的有效运行。
从上述分析的情况来看,秦始皇焚书焚的是六国贵族中保留的不利于秦朝大一统思想的书,具体实施范围不大,最多限于咸阳城。“坑儒”不是杀害天下读书人,主要是杀那些欺骗秦始皇的术士方士。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一系列巩固大一统政权举措中的一项,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有利于国家的治理。这就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真相!
![]()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识到,始皇帝“焚书坑儒”总体来讲是处于统治者对于自身统一集权的一项举措,从其自身的角度无可厚非,从维护华夏一统而言确有促进作用,但是在“坑儒”这个环节秦始皇要负有一定的破坏文化传承的责任。秦始皇推行了“焚书坑儒”政策,造成了历史上思想文化的一次劫难。
其实,“焚书坑儒”的出现,并非只是文化思想论争的结果,其背后是与当时激烈的政治较量和权力的角逐有密切关系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