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名木是记录自然生态变迁的“活化石”,被称作“绿色国宝”。为加强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保护,合理利用古树名木资源,《合肥市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被列入2025年市地方性法规立法计划。为听民意、汇民智,用好群众立法“金点子”,日前,合肥市司法局、市林园局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公布草案全文及起草说明,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受到安徽日报、大皖新闻、市场星报等多家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次立法聚焦古树名木保护,提炼固化全市经验做法,重点作出如下规定:一是明确保护范围。草案规定散生古树名木保护范围不小于树冠垂直投影外5米,古树后备资源保护范围不小于树冠垂直投影外3米。同时明确项目选址建设应当避开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保护范围,对建设项目影响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正常生长的,明确了避让措施、避让费用承担等内容。二是创新保护机制。草案坚持原地保护原则,初步构建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分级保护巡查制度,压实养管责任。要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置监测设施,对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进行病虫害、断枝、倾斜、倒伏、积水、火险等多方面动态监测。三是加强传承利用。草案鼓励挖掘古树名木和古树后备资源的历史、文化、生态、科研价值,建设古树名木公园、古树名木村庄、古树名木社区,开展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等体验活动,聚力打造合肥本地特有古树名木文化名片。
数据显示,目前合肥市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共计2710株。其中,名木12株,一级古树10株,二级古树55株,三级古树2633株,以麻栎、柿树、黄连木、朴树、银杏等树种居多。此次立法,将填补全市古树名木保护领域的法规空白,为古树名木的健康生长提供肥沃的法治土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