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各保险公司陆续披露了2025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备受行业关注的银行系险企一季度经营情况也随之出炉。9家银行系险企业绩整体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2025年一季度,保险行业整体承压,人身险保费增速持续下滑。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一季度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仅同比增长0.25%,寿险业务甚至同比下降0.99%。在此背景下,银行系险企作为行业特殊存在,虽整体保费增速跑赢行业平均水平,但各家分化明显,折射出银保渠道依赖、产品结构单一、利率下行冲击等多重挑战。
#01
业绩分化:银保渠道“冰火两重天”
今年一季度,银行系险企整体保费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9家险企合计实现保费收入1922亿元,同比增长近8%。
![]()
2025年第一季度“银行系”险企业绩表现情况(单位:亿元)
具体来看,中邮人寿实现保费收入超801亿元,继续居于榜首;建信人寿、农银人寿、工银安盛人寿保费收入均超200亿元,招商信诺实现保费收入155亿元,其余中银三星、交银人寿、中荷人寿、光大永明保费收入在百亿以下。
从同比变化趋势来看,其中6家实现同比正增长,尤其是光大永明和建信人寿增速明显;行业学者分析表示,银行系险企整体保费有较大幅度增长,这说明在市场利率持续走低的情况下,银行系保险公司的产品仍受市场欢迎。
但还有3家业绩负增长,包括招商信诺人寿、交银人寿、中银三星保费收入同比下滑,尤其是招商信诺以15%的降幅垫底非上市人身险机构,为8年来首次下跌。
招商银行2025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67.83亿元,同比增长10.45%。其中代理保险收入18.26亿元,同比下降27.65%,主要是受保险销量下降影响。作为招商银行控股的险企,其银保渠道收入占比长期超过 95%,而招行一季度代理保险收入同比下降 27.65%,直接导致招商信诺保费收入减少 28 亿元。更严峻的是,其核心产品 "聚富 6 号年金保险(万能型)" 一季度退保规模达 125.54 亿元,退保率高达 90.58%,暴露了产品设计与市场需求的脱节。为缓解偿付能力压力,招商信诺在3 月发行10亿元资本补充债,但资本充足率仍较年初下降8个百分点至196%。
各险企业务收入“冰火两重天”,银保渠道的“双刃剑”效应明显。高度依赖母行资源导致手续费高企、产品价值率偏低,且受政策调整影响显著。2024年“报行合一”政策实施后,银保渠道手续费率平均下降30%,直接冲击依赖趸交产品的险企。
#02
利润情况:8家合赚超37亿元,仅1家亏损
与保费表现不一对比,净利润大幅增长。2025年一季度,8家银行系险企实现了盈利,其净利润合计超37亿元;其中中邮人寿实现净利润15.6亿元,在2023年“巨亏”后连续反转盈利。
其他几家也表现优异,主要是受益于投资环境持续回暖、政策持续利好等诸多因素,市场信心和士气正在加速回归。
统计发现,仅中荷人寿一家公司亏损。最新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中荷人寿实现保险业务收入64.5亿元,净利润-1.53亿元,投资收益率1.24%,综合投资收益率为-1.48%。可以看出,其困境与投资端疲软直接相关。
利率下行环境下,险企需优化资产配置以对冲准备金计提压力,通过“资产荒”中加大另类投资(如基建、新能源)及拉长久期策略,实现投资收益稳定。反观亏损险企,债券占比过高且久期错配,易受利率波动冲击。
"报行合一" 政策的持续影响成为行业最大变量。自2023年8月落地以来,银保渠道手续费率平均降幅达30%,银行基层销售动力显著减弱。以招商银行为例,其代理保险收入在2025年一季度同比下降27.65%,直接拖累招商信诺保费收入。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政策倒逼险企从"拼手续费"转向"拼产品",而银行系险企长期依赖的中短存续期产品在新规下面临生存危机。数据显示,2025年1月银行系险企趸交保费同比下降64%,期交保费占比虽提升至65%,但新单期交保费增速仅为2%,转型成效尚未显现。
在这场深度调整中,银行系险企正经历从 "渠道红利" 到 "能力红利" 的战略转型。尽管短期内面临保费下滑、利润承压等挑战,但通过深化银保协同、加速产品创新、强化科技赋能,行业有望迎来拐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