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财经发布题为“永久基本农田被垃圾掩埋!整改为何成‘纸面工程’?”的报道称,在湖南、江西的个别地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甚至包含危险成分的工业固废,存在着违法违规堆存、填埋的乱象。
这是大事,土地和粮食问题从来都是大事。这种大事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但是即便三令五申,总有漏网之鱼去铤而走险,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形成震慑。
这其中,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是,某些地方政府某些基层干部存在尽职履职不到位的问题。这也就造成给广大群众的印象是,上面靠谱,而基层不靠谱。
如此论调很早以前就有了,中心思想是“政策是好的,让下面给执行坏了”。通俗地说,基层歪嘴和尚把经给念歪了。
客观上确实有这么回事,毕竟从中央到最基层的村居,有六个层级,具体为中央、省、地级市、县区、乡镇和村居。压力是层层递减,对政策的领会那肯定也是衰减。
而且,省到乡镇各级都还有结合自身所掌握的信息,而对政策作进一步要求,也就导致往往中央是十条,到了村居这一级去执行的时候,竟然触目惊心地翻了好多倍,变成了几十条乃至上百条。
然而问题也是出在这个转发并提要求的过程中,每一层级都有自己的理解和领会,其作的进一步要求未必就是科学的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再者,各地都有不同的客观实际,政策和要求未必就能精准匹配。因此,到了终端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十分不易。
又者,上级各部门的政策和要求又时常“打架”。如环保部门要环境治理,经济部门要GDP……但有的地方本就底子薄,既要又要难以达成,只有根据当下形势的轻重缓急而两权相利取其重。
说到底,任何时候,做具体事的都不容易。其实,基层干部就像是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严嵩口中的“媳妇”一样,要“会做媳妇两头瞒”。
之所以“两头瞒”,是因为“媳妇”的两头有了利益冲突,“瞒”是避免矛盾激发最好的方法。暂时瞒住,等着“事缓则圆”。真瞒不住了,“媳妇”就要出来承担责任,上级和领导可以以不知情作为挡箭牌。
看吧,没出事的时候,“两头瞒”是识大体;出了事,“两头瞒”是阳奉阴违。做得好了,就是领导有方;做不好了,就是下面给执行歪了。
从前有个成语叫“何不食肉糜”,说晋惠帝执政时期,天下灾荒,百姓吃不上饭而饿死,大臣汇报以后,晋惠帝竟然问:“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现代,曾经有房地产方面的专家建议农民进城买房,然后开车回村种地。
这两个人都是饱汉不知饿汉饥,或者说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典型代表。他们看问题呢,其实和井底的青蛙一样,只看到自己眼前的那一块,至于基层实情、民间疾苦那是两眼一抹黑——一概不知。
偏偏是这种人身居高位,拥有巨大的资源和很大的权力,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干系万千人的贴身利益乃至于命运。做决策或下任务时,本应该如履薄冰、三思后行,本应当充分调查研究而定。
但由于不事生产,走群众路线过程中又是走马观花,往往闭门造车,空调房里拍脑袋决定,其结果所制定出来的政策或所提出来的要求与现实脱节,让下级让基层不知所措。
当基层的工作一筹莫展,在规定期限前拿不出,也确实客观上不能拿出预期的成果,做决策的领导们便要调研督导以“层层压实”。这时候,基层也总算找到了诉苦的机会和途径,却往往事与愿违。
因为他们会答复,困难已经记录,会向有关领导作进一步报告,但是在新的要求下达以前,仍要落实好此前工作安排,而且要取得切实成效。
事实上,基层的诉求和意见大多数不了了之,真正要修改上级的有关决定那是难上加难而概率很低。
如此,就像是“狼来了”喊多以后,在多次呼声无下文后,便不再发声,学着逢场作戏,也就导致基层积极性衰减,进一步加剧上级脱离群众脱离群众,所作出的决策越来越失真、越来越离谱。
所以,话说回来,该报道已经引起两地启动整改和问责程序,责任该是哪级就是哪级,该是谁的就是谁的,不能拉基层干部“垫背”,也不要向基层无端“甩锅”——要的就是实事求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