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艾青山
编辑| 刘渔
星巴克出售中国业务股权的消息再次引起关注。
近日,据多家媒体报道,星巴克已通过财务顾问向多家潜在投资者发出信函,就中国业务的发展方向及增长策略征求意见,相关资产估值可能达数十亿美元。
另外,根据彭博社的消息推断,星巴克可能接触了美团等互联网平台企业。换句话说,美团王兴可能正在考虑是否收购星巴克中国的股权。 从商业逻辑的角度来看,美团若能收购星巴克中国部分股权,确实能够帮助星巴克进一步打开外卖场景,实现巨大的增量增长。
事实上,星巴克中国业务近期已经表现出回暖的迹象。
根据最新财务数据,截至2025年3月底的季度中,星巴克中国区实现营收7.4亿美元,同比增长5%,同店交易量同比增长4%,扭转了去年同期下降趋势。
这一成绩在星巴克全球市场中表现突出,尤其是在全球门店同比销售量下降1%、交易量下降2%的大环境下更显难得。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星巴克中国区营收增长,但其在全球营收中仅占约9%份额,而美国市场则贡献了超过七成的收入。
也就是说,中国市场虽然前景广阔,但对于星巴克全球而言并非头等大事,况且中国市场还有瑞幸、库迪、麦咖啡、肯悦咖啡等众多玩家内卷,星巴克通过股权引入外部合作者也算是十分合理的策略选择。
彭博社消息显示,星巴克已接触包括私募股权公司、科技企业在内的多方潜在买家,而根据路透社早前报道,星巴克可能更倾向于与战略合作伙伴达成特许经营协议。
事实上,麦当劳、肯德基母公司百胜品牌等国际餐饮集团在华策略也是如此,这些企业曾向私募股权公司出售其中国业务的部分股权,从而希望更好地进行本地化运营。而在2023年,麦当劳宣布回购凯雷集团在中国、香港及澳门业务中的少数股权,显示出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
截至2025年3月,星巴克在中国拥有超过7750家门店,而同期瑞幸咖啡门店数量已达24097家,库迪咖啡也超过1万家。另外,跟据库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颖波在媒体沟通会上透露,公司维持2025年底5万家门店终端的目标不变。
也就是说,接下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面临的竞争强度,一定不会比现在更小。
虽然说瑞幸、库迪与星巴克在产品定位上有一定差异,但在“性价比消费”风潮之下,平价咖啡对星巴克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
在去年"价格战"影响下,星巴克也不得不调整了自己的定价策略。
财务数据显示,2024财年四个季度,星巴克在中国平均客单价同比分别下滑8%、7%、8%和4%,连续八个季度呈下降趋势。虽然近期降幅有所收窄,但价格体系受到的挑战仍然明显。
今年2月外卖大战开启后,星巴克于4月宣布入驻京东外卖,成为与该平台全面打通会员体系的首个餐饮品牌。这标志着星巴克中国在策略上的明显转变,从过去的谨慎保守到如今的主动开放。
但相比中国区的局部亮点,星巴克全球特别是美国市场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最新财报显示,尽管星巴克在今年1-3月期间实现了一年多来的首次销售额增长,但净利润下滑50%至3.842亿美元,远低于市场预期的5.51亿美元。美国市场同店销售额下降1%,同比交易量下降4%,持续拖累整体业绩。
可以说,远水救不了近火,中国市场的回暖无法解决美国大本营的难题,星巴克当下的关键任务也是激活美国本土市场表现,因此也给中国市场运营策略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
如今来看,星巴克中国业务的出售或部分股权转让,可能成为其全球战略调整的重要一环。通过引入本地战略投资者,星巴克有望在保留品牌控制权的同时,获得更符合中国市场的运营灵活性和资源整合能力,应对本土咖啡品牌的激烈竞争。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稿件内容沟通:禾苗 15601300818 (微信同号)
更多内容请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