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装修好至今,我的家实打实走过了三个自然年。得益于它坐落于父母家三公里之外的地理优势,习惯了蹭吃蹭喝的我大部分时间只把它视作一个“日间来上班”或与朋友见面、聚会的工作室,内心深处觉得真正的“家”永远是父母所在之处。
但又因为我从装修伊始为自己住处规划和配备的设施相当细致完善了,所以三不五时也会奉行着距离产生美的原则,拎包小住两周,积极体验父母凡事亲力亲为的辛苦。时间久了竟也住出了感情,十分迫切地想把父母家的同类设施都换成自己家的同款,让他们住得更舒服、省力省心。
今天先列举大型家具。
推荐前再次赞美下我的工长和设计师:我很庆幸自己在产生装修这个想法后就随手“囤下”了后台读者推荐的工长冯师傅,尽管装修动作真正发生要在三年后了。
但在我装修的201x年代,消费实际上还处于“升级”的末期,只不过在这么一个水极深且鱼龙混杂(鱼为主)的行业里,普通业主被全方位一条龙忽悠、到处扔冤枉钱还得不到匹配的好服务的教训简直比比皆是。
冯师傅这人从报价起就能处,他作为一个野生工长,不会侃侃而谈说套话、没有看似“规范”的合同范本。但如果我说想要合同,他就晚上一笔笔给算出来大概做个总价,每一阶段的节点标示清楚。结果证明这些报价没有水分、利薄,更不含什么隐形增项,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推进到施工结束那刻的。
而且因为他性格特别温和、沟通起来能明白我在说啥、双方一直有商有量的,决不会出现我不少朋友装修时面临的困境:工长因为有专业特长和资源对业主颐指气使一言堂,业主苦于沉没成本只好默默承受。
我的经验是,如果你像我一样,不可能把家扔给别人想怎么弄就怎么弄、而是一个从头到尾都要深度参与的业主,那么除专业能力外,工长的性格和沟通能力就一定要纳入考量,非要彼此十分投契才行。
毕竟装修期间每天睁眼需要确认的细节和待跳的坑一个接一个,人是真会崩溃的;如果在此过程中又充满了鸡同鸭讲、满拧、争吵,消耗掉大量沟通成本,那这份钱花得性价比就太低了。
我跟工长全程交流顺畅,没红过一次脸。今天回看,不但我们一起捏出了手工痕迹自然的圆乎乎拱形门洞,还为整个家打下了非常过硬的基建,平整、细腻、细节上规划合理,禁得住近看、细看。甚至在装修结束的第一个冬天、北方室内因为温差和干燥的缘故一定会出现墙面或天花板开裂的情况,我家也安然度过。
至今三个冬天过去,我在寒冷季节几乎只留在父母家居住,自己家既没有日常生活的水汽湿度、通风也不算非常彻底,但墙面地板各处都好好的,如果要硬说,只有天花板上一小条细细的裂缝,我自己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再来。我的设计师付罄并非过去十年间得益于社交媒体的兴盛而突然爆发出来的那一小撮“独立设计师”中的一员,他科班出身,主导过很多商业建筑的设计,对我来说设计能力和全局视野好只是最不值得一提的一个优势;关键是他作为一个设计师,却非常精通装修队的活儿,这一点非常非常非常难得。
可以说是把我的空间最大限度内的利用起来了
装修人都知道,当你用的装修队和设计师并不是一伙儿的时候,他们双方会不断试探彼此的能力从而方便甩锅:如果设计师不懂基层工艺、材料和施工方法的可行性时,太太太太容易被工长拿捏了,以至于最终的效果根本不可能按照效果图呈现。但付罄做过的大型商业和民用项目都很多,所以对基层施工的工艺和细节手拿把掐的,甚至可以为装修队查缺补漏。
所以我这两条腿走路就走得很得劲,大家劲儿往一处使,成就了今天我舒适温馨的家居时光。适逢装修季,这两位的联系方式我也留在评论区,以便需要的朋友不必再返回去一篇篇看装修特辑的旧文了,请自取。
我第一个推荐的家具品牌就是Montana. 其实我更青睐意大利家具的风格,在装修初期的规划也是去买它们并妥帖爱护,尽量使用一生;若未来有朝一日需要搬家,每件家具都要跟我走天涯的那种。
不过操作层面的现实问题是:绝大多数意大利家具因为线条感和经典大气的风格,是需要空间去呈现的。把它们放在小户型中,有点桎梏住了这些经典设计,为买而买了。
所以我调整了方案,用体量弹性度更高的北欧品牌去跟意大利家具打配合:前者毫无冗余、专为实用性服务;后者经典、隽永。目的只有一个:打造出一个既现代又温馨感胜于一切的家。
丹麦品牌Montana的好,说实话倒真不是板材多高端稀奇,就普普通通六十分水平市面货,放在哪里都做得出来。但我认为它的核心竞争力有两点:
1.所有家具模块在整体细节上完成度挺高,你贴近看细节知道这牌子是有标准的;
2.最关键,Montana审美很好,它提供了无穷无尽的颜色选择,来让居住者根据自己居所的风格和限制去创造一个兼具童趣和艺术感,同时也很好玩的一个空间。这一点,是意大利家具没有的谦卑,也是北欧品牌驰名国际的“实用性”渊源。
或许Montana的创始人Peter最初萌生出将复杂的家具结构简化为一个个可以自由组合和拼接的方形格子和抽屉时,顺应的只是北欧人经年累月耳濡目染的基因和血脉。
但这样简单和变化万千的极简模块之所以可以风靡世界,我认为其实还是它得以让居住者将小户型每一个平方的空间都榨干,百分之二百的物尽其用,这才是北欧制造的精髓本质。
我自己客厅的组合高柜、书房的升降桌和桌边小办公柜全部订了Montana的模块化家具,颜色上非常温柔:橡皮粉、姜黄、带一点点灰色调子的蓝。
记得曾在巴黎爱马仕丝巾工坊欣赏到爱马仕为每种颜色调出了成千上百种不同的色调,我打赌在Montana丹麦的定制工坊,每种独立的颜色亦被如此细致温柔地拆解,继而描绘出几百度红、粉、蓝、黄、橘……
最终苦的还是咱们业主本人,抱着色盘看上好几天,本以为自己已经有了主心骨,但下单临了还是要面对从几十种差不多的粉、黄、蓝中极限n选一的艰难困境。
有趣的是,Montana是我为新家选定的第一件家具,之所以将饱和度降低、选择相对而言更缱绻温柔的色调,是因为我想要它去呼应墙面的奶油色,从而建立起一个很现代但非常治愈、无论自己回家还是客人来都会觉得从心理层面非常放松的空间。
后来回看才发现,后续所有家具的选择实际上我都是围绕着Montana来展开的(甚至窗帘、床品等等),并且几乎都是没见过、摸过实物的盲选,但搭配在一起却十分和谐,可见北欧品牌毫不排外,包容性是很宽广的。
所以如果你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为自己的家找到主色调,不妨从客厅最显眼的那组高柜开始,然后以它为中心辐射散发,一个家的调性就慢慢清晰起来。
Montana的价格并不离奇,但庞大又漂亮的色库却支持你为家造梦;特别是我们这些对空间锱铢必较的小户型业主,只要可丁可卯地卡着尺寸规划好,就可以任凭自己喜好去设计抽屉、拉柜和置物层的自由组合比例,或像我这样皮一下跳个色。你能想到的,Montana都可以实现。
谁又能说最终呈现的这组柜子,何尝不是全世界专属于你的唯一一套呢?
直到今天我每次站在拱门处看晨起的阳光透过纱帘缝隙,斜洒在高柜上的画面时,都觉得窝心幸福。Montana用缤纷轻盈的色彩为我家创造出的童趣且静谧的氛围,哪怕在外面受了天大的委屈,一旦踏入这四面墙内的空间,都会被抚慰治愈。
围绕着高柜和电脑桌我搭配了沙发和电脑椅,哪怕户型再小,这两样也算是必备了。过去这三年,电脑椅、沙发椅、沙发、床和餐椅算是我回家后最高频使用的五件家具,可以说是件件称心,没一件买砸,倾力推荐下。
买沙发前我在北京各大进口家具展厅逛了很久,没成想最后却买了一台既没有坐过、也没在线下看过实物的意大利品牌Arflex pecorelle双人沙发。其实在它之前我有非常认真地考虑过瑞士品牌de sede的奶油色款,主要是在Montana之后,我很青睐任何可以自由组合的模块化家具,再者就是皮沙发更容易打理。
但逛的越多越发现,de sede的宽度和组合起来更加容易显得好看的长度,是需要更开阔宽敞的空间来支撑的。即便你因为实在太过喜欢想要委曲求全少买几节沙发模块,它厚重的体积感依然很容易把小户型的整个空间吃进去,形成视觉上的比例灾难。
所以我转投了Arflex的怀抱。
我装修的年代,Arflex算是不太常在社交媒体上被提及到的小众品牌,在小众的范畴内它最为常见的款式名叫marenco,是一个胖墩墩又很萌、好像游乐园里充气床一样坐在地上的可爱沙发,喜欢家居设计的朋友一定见过。只不过装修前我对所有家具已经做好偏执的预设:必须带腿儿以便家里没有任何卫生死角。
所以我选了pecorelle沙发,它不但带腿儿,而且宽度和深度与我家最为相配。在这里我要贡献一条温馨提醒:诸位装修的朋友请务必要把沙发的深度纳入空间设计考量,这个数字很容易被忽略,但对于小户型空间比例的影响力甚至大过沙发长度。这也是为啥很多人明明量的差不离,但实物到家一摆却有一种庞然大物从天而降的笨拙感。
这时候再去换,时间和金钱成本都付出不少,特别如果是进口家具,价格一天一变,货期漫漫长路,一定要下单前跟设计师确认好最大尺寸,仔细核查所有数据就是给自己省钱省时。
Arflex pecorelle这台双人小沙发,我当作宽大的单人沙发来用,坐下来跟看起来一样舒服软乎,因此特别推荐独居者使用。曾在IG上看到过这系列更具童趣的下图款,整台沙发好像穿了一件羽绒服似的蓬松保暖,一台沙发硬生生看出了些娇滴滴矜贵的气质。
而为了配合我家墙面和高柜的柔和色调,我又一猛子扎进沙发丝绒布艺的色号堆,从诸多个奶油色中选取了最浅的那个;又经品牌建议“最浅的颜色一般都用来做靠垫套”之后,改为深一度色号。
事实证明,听人劝吃饱饭,这台我没坐过、甚至根本没见过实物的沙发,虽是下单时最担忧是否适合自己家的重要单品,搬进门后直接融入。不但坐感一流、柔软却足够有支撑,还因为它的靠背设计得比主流款式更低,很有助于舒服的同时不会瘫成无骨鸡柳,对脊柱更友好。
所以我大力推荐小户型、想要带腿儿又坐感舒服的朋友将它纳入考量。
为了搭配Montana的电脑桌和柜,我另辟蹊径,没有特意去买以往会选择的、舒服的人体工学椅,而是误打误撞地配了Dirk Vander Kooij同色系的RvR系列扶手椅,它的色号非常美丽:莫奈色。
犹记买这把椅子时,我正处于装修前甜蜜的畅想期,看这个也好、看那个也漂亮的,从Mezzadro拖拉机椅,到Wishbone Chair,见一个买一个,全然不顾自己只有90平空间这件事。
Dirk Vander Kooij的RvR系列扶手椅也是这疯狂时期的举动之一,我看过介绍后很喜欢这位荷兰设计师将3D打印应用在家具上的做法,而且这把椅子的材料源于类似冰箱内层保温胆、户外家具等等“废料”,当时的我,对这种于“绿色”、“环保”的理念还有很大的好奇心和兴趣。
我盯着这把椅子的图片,脑海里跳出几种想法:1.嘿,这圆乎乎的堆叠感跟我家没有直线、只有弧线的设计好贴合啊。而且看起来歪歪扭扭的很稚拙,像个艺术品;2.它甚至还有扶手,这样如果我哪天喝高了,也不会身子一歪就倒地上了,总有个东西拦着,关键时刻没准能救大命。等等吧。
由此你看得出,最早我是想把它跟Wishbone Chair这些名作放在一起混搭做餐椅的。
之所以改变了想法把它作书桌前的电脑椅用,一方面是因为我卧室书房是打通的,默认是以颜色来做动静区的区分:书房侧以蓝色为主调;卧室侧延续其他空间的奶油色调。
另一方面,因为买的椅子实在太多了,用它替代人体工学椅也算是给空间减负,所以本着自古红蓝出cp的原则,我把拖拉机椅也放它旁边了。
毕竟女孩子都有那种需求,玩着电脑冷了热了的,衣服放旁边方便穿脱。
Dirk Vander Kooij这把椅子和餐桌前的Wishbone Chair应该是过去三年间我的两大固定专属宝位,可以说我的屁股不是在这个上就是在那个上,因此自认为颇有些发言权:它俩绝不是徒有其名,真正的好坐、舒服,久坐不累。
以至于明明知道因为Dirk是艺术家品牌,原材料极为短缺导致价格不稳、货期也常常一拖再拖杳无音讯,我还是又追加了一把Stop系列坐凳用做玄关处的换鞋凳,日常登高踩低的时候也靠它,属于哪里需要搬哪里。
虽延续了使用环保和回收材料进行创作,成品却厚重扎实,色调层次美丽,是真正慢工出细活的艺术家之作,我个人非常喜欢。
所以如果你想要为家里添几件“艺术品”,不妨把思路大开,不必特意去买艺术品,而是挑选本身就出自艺术家之手、或自带艺术感的家具和家居小物,这些设计不但可以为功能所用,对于小户型而言,还是高效的买货原则。
说到设计为功能所用的实用型单品,就不能不提一嘴床垫,毕竟我是一个视健康和身体舒适度为人生第一优先级的中年女性,自己切身享受到的,才称得上是最值的消费。
所以我要盛赞Vispring床垫带给我的睡眠体验,这是唯一一件我自己睡后就想尽快给父母换同款的家具,不是有那样一句话吗:人能为自己做的两项最佳投资,就是鞋子和床垫,毕竟人生的一半时间与之共度。
翻了俩小时,才找到唯一一张床垫照片,买的时候是真没想到有一天要倾情推荐这
买Vispring一方面是早有耳闻,再加上英国留学生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共识,就是普遍对英国品牌有点真情实意的切身好感。英国品牌Vispring做床垫,在国际上也是有点声名远扬在身上的,它通常被人拿来兜售的一句话卖点,是所谓的顶级皇室御用品牌。
但在这背后,如同同为皇室御用羊绒品牌JoE一样,真正的实力是它具备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线inhouse生产能力,包括材料的选择、革新式的创新发明、专利和工艺水平。
这样的综合能力体现在产品上,核心竞争力就出来了:一是专利六圈结构弹簧(正是品牌名VI SPRING的出处),因为每一颗弹簧都包裹在棉布袋里,所以品牌声称自己的床垫既静音又耐磨。并且这样的设计,无路什么性别年龄和身材,都可以全方位包裹,哪怕两人同睡时也可将彼此翻身时的干扰降到最低;
再一个是这床垫里的填充物全部是纯天然动植物纤维:羊绒、羊毛、骆马毛之类的。这些材料的特性估计以前一直读我羊绒文章的朋友都门儿清了:保温、透气、抗菌、环保等等。
我对睡眠看得非常重,沙发可以盲选,但买床垫之前必须试躺。
在Vispring的体系内,无论什么填充材质的床垫都设有软中硬(Soft/Medium/Firm)三个选择。我日常爱睡硬床,初次躺在Vispring的硬床垫上是觉得不够硬的,但随后很神奇的感受出现了:身体虽被包裹得很彻底、但没有往下陷的体感。
我真的很怕睡那种整个身体都陷进去的软床垫,一夜起来腰酸背疼的好像更累了。
单层弹簧的厚度差不多就是这样,我觉得睡感已经足够完美了
说到这儿想起以前读过的一段历史,说英国都铎王朝时期,欧洲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开始萌芽,那就是四柱床。在一栋私人住宅中,最昂贵的家具、也是结婚必买的物件,就是四柱床。那时的床垫下其实是用绳子在床底纵横交织,形成菱形的格子状来支撑。随着时间推移,绳子受压难免会慢慢松开,所以英语中才会出现“Night,night,sleep tight”来表达“晚安”,一直延续至今。
睡在Vispring的床垫上,确实让我恍惚间有点时光倒流、整夜tight好眠的体验感。
至于填充的天然动植物纤维,其实我买时还没特别在乎这件事,但近几年这个外部环境实在太那个了,各种各样的毒素只能被降低、无法被根除。虽然我明白在穿衣戴物领域,人类对面料的处理技术在不断进步、提升,好的聚酯能做出可与真丝媲美的衣物形态;但天然材质纺织物对于健康的益处,或许是人造/合成材质永远无法企及的。
所以即使这张床垫价格略贵,但今天回看我自认为绝对是最值的一个消费。如果自己毕生都将躺在这张床垫上并因此获得完美的睡眠,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对健康和心情的正向影响,这个价格均摊到每一天就根本不值得一提。
若你也将睡眠视为人生头等大事,不妨将Vispring列为备选之一,但切记:只要你不喜欢睡软床就选Firm!
当然,我一定还会不能免俗地推荐大师Carl Hansen的经典之作Wishbone Chair,从它多年来持续被淘宝山寨和仿制的数量和频次就能多少了解到一件真正的经典之作,它的生命力和商业价值有多强。尽管这个被印证的方式,是并不被青睐的。
我私以为正因为Wishbone Chair与我们明式家具有着很深的关联,所以在审美上更为中国人所亲近。它在形态上以简驭繁,轻盈优美,我早在自己购入前就在不同国家的餐厅和咖啡馆里与它混成老熟人了。
其实面对这样的作品时,我完全不会有那种“家居博主人手一把我才不要买”的偏要猎奇才显得自己够高级的心理。因为Wishbone Chair在我看来就是真真正正的经典,几乎与所有家居风格都可和谐共处,好看、好坐,无论多少人来我家,它永远只能是我的专属餐桌位。
我还会推荐大家留意Mogg、Fiam和Moroso,它们并非我们一提到意大利就自动会在脑海里生成的那些诸如B&B、Minotti、Baxter、PoltronaFrau等等经典稳重的“老钱”设计。
但在我家,Moroso与Diesel联名的单人沙发椅舒服到是我坐下就不想站起来的唯一选择,有朋友在场时,我一定会将Arflex沙发让给对方,自己瘫倒在沙发椅中非必要不起身;
Mogg的墙面镜被每一位访客真心热爱拥抱,她们站到它面前时都自带了“魔镜魔镜告诉我……”的背景音和审视自己时自信的光芒感;
还有Fiam的玻璃制家具,当小户型的卧室被一张床占去了85%空间时,它因为玻璃的材料特性,得以以幽灵般的设计风格既提供床头收纳,又美美隐去存在感,完全不会喧宾夺主。
但这几样之所以没花更大篇幅放在前面说,是因为我觉得它们或许并不是每个家都“必备”的几件家具之一;如果你的空间足够大,那么这些品牌一定会为家居设计带来很多趣味和风格。
虽然今天看它们好像都是有名有姓的名家设计,但我买的时候真不是冲着品牌去的,当时好几个牌子都处于无人问津的尴尬时期;甚至鼎鼎大名的Y Chair还是展厅陈列货,但品相超级完美,被我2000左右就捡到了这个漏。只能说功课做得足够多、天天在外头逛、外加犹如天助的好运气的确帮我省了不少钱。
所以推荐大家常去逛逛家天地、homtique和打折期的连卡佛(不少椅子半价),有事没事刷刷野兽派app(切记只能是app,淘宝店都是卖香薰被套这些利润高、用来走货的东西,app才有买手家具)。
我的Dirk Vander Kooij椅子都是在野兽派app订的,现在价格翻了两倍多,在上面我还抢到过半价(749rmb)的ANGLEPOISE Paul Smith合作版台灯,为经典设计添了一份超划算的气质。
好啦,因为是小户型,所以我家具其实买的很少,或许正因为如此,我才得以将单件家具的预算提升、尽可能地买一件是一件,并努力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持有它们、使用它们。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自从2006年买车至今,哪怕中间在微博询问过几次,但我在换车问题上终究还是处于只是手想换的阶段,现实中依然面不改色地驾驶着20年车龄的老破车一部。今年有网友看穿了我的真心,她评价:明白了,你这是纯美式啊,一辆车必须开到报废才能换。
我想对这些家具本人也抱着毕生使用的初心去消费的,不止毕生,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怀有爱物惜物之心,弄不好我本人百年之后,它们还可以兜兜转转到不知谁的手里,成为真正的古董孤品。
法语中至今称家具为“mobilier”,意思是可移动的物品,毕竟有许多家具确实曾陪着主人全国、甚至全世界奔波,在城堡和庄园之间移动;英国人更骄傲(zhuangbility)点,看著名记者coniff写的书里称这些“大狗”(有钱人、上流社会)聊天间会不经意地透露自己“不买家具”,言外之意是自己的家具是继承来的。
我读着哈哈大笑,有钱人还这么放不下这么累啊!
对我们普通人而言,美好的家具和空间绝非为了彰显金钱或什么阶级,而是让居住者向家庭内的归属感更加强烈。每当亲密的朋友走进我家,看到沙发时感慨“它们看起来也太舒服太软乎可爱了吧”,我都在精神上捋捋胸口,感到十分窝心幸福。
的确呀!这就是我想要的家,一个完全将外部世界挡在门外,一旦关上房门,从身体到精神完全松弛自得的治愈港湾。
所有人都想要这样的家,对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