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道圣
社会学视角的艺术史
——读斯蒂芬妮·波拉斯的《北方文艺复兴艺术》
![]()
后浪艺术
属于自己的
纸上艺术博物馆
本文作者杨道圣教授先后就学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西方艺术史论、服饰文化。有《服装美学》、《时尚的历程》、《言像之辨——基督教图像与图像中的基督教》、《作为科学和意识形态的美学》等论著多种。
后浪出版公司为国内西方艺术史尤其是文艺复兴艺术史的研究和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看看自己书柜里的《詹森艺术史》,弗雷德里克·哈特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史》都是他们推出的,现在又推出了这一套五本的文艺复兴艺术史,三本按城市分,分别研究文艺复兴时期三个重要城市:佛罗伦萨、罗马和威尼斯,有两本分主题研究,分别研究文艺复兴的宫廷艺术和北方文艺复兴的艺术。
![]()
这五本书完全按照原版的封面装帧,彩页设计,和其内容完美地匹配,摸起来手感舒适,读起来赏心悦目。这五本书都吸收了本领域内的重要的研究成果,按照艺术史的最新的观念讲述艺术的故事,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是以当代的眼光了解文艺复兴艺术最好的入门著作。这五本书都特别吸引人打开去读,可惜时间有限,我先读了斯蒂芬妮·波拉斯的《北方文艺复兴艺术:宫廷、商业与虔信》。
![]()
对于北方文艺复兴艺术,我曾专门作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写过《宗教改革对欧洲艺术的影响》一文,所以也读过不少相关的著作。波拉斯提到的这三个关键词:宫廷、商业和虔信一下子就让我想到了玛丽娜·贝罗泽斯卡亚的《反思文艺复兴:遍布欧洲的勃艮第艺术》,这本书艺术的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包括波拉斯提到的视觉艺术与物质文化,当然玛丽娜主要专注于勃艮第宫廷如何利用艺术展示权力,宣传声望,当然也提到艺术品在北方各个国家的贸易往来。
如果说玛丽娜更强调北方文艺复兴艺术的政治和经济功能,在这方面比较深入论述的话,波拉斯则努力叙述一个完整的北方文艺复兴艺术的故事,她以年代为线索,每一章会叙述二、三十年间的艺术作品,从1380年始,到1563年特伦托宗教会议召开止。她讲宫廷更强调统治者作为艺术的赞助人而非其对于艺术的使用;她把宗教作为推动这一时期艺术创作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每一章都会涉及为宗教用途而设计的艺术作品;讲商业与艺术的关系时也是强调城市、商人对于艺术的赞助和使用。
![]()
虽然这些内容会让人们感觉到这是更关注艺术的外部环境,但事实上作者非常注意对于具体作品的描绘与评价,每一章都会尽可能多地讨论艺术史中的重要作品,并且会吸收之前的研究成果,详细深入地论述。比如第二章对于维登的《下十字架》的论述,不仅谈到创作日期的确定,构图,人物的衣饰,状态,绘画背景,细节,还有简要但精准的评价:“这些人物画得无比真实,而又完全超脱于日常空间中的社会现实,因而成为虔诚信仰与怜悯同情的典范,敦促观者在冥想基督牺牲的时候仿效画中的情感体验。”最后还提到维登同时代人对于他的评价。所以这本书可以让读者充分熟悉和了解作品,因为书中图像非常清晰,对着文中的描述,就可以一幅幅仔细阅读这些作品。
波拉斯不仅把重心放在对于艺术品的解释和描绘上,她虽然着意避开强调单个艺术家的生平,对于她所认为的天才的艺术家,仍是不惜笔墨强调他们在艺术的发展与革新上所发挥的非凡的作用,比如博斯的怪诞幻想,丢勒对于古典的学习和版画上的创新,格吕内瓦尔德强烈的情感表现与创新性的意象。当然这些对于艺术家的论述同样是和具体作品的精彩分析结合在一起的,确实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史家的传记之作。比如在第二章对于凡·艾克的讨论,她提出:《根特祭坛画》“彰显了本章的多个主题:油画的发展及其与其他艺术媒介的关系,重建15世纪艺术工坊的复杂性、图像现实主义与‘隐蔽的象征主义’问题”。接下来就对《根特祭坛画》的物质性构成,绘画内容各个部分,捐赠人以及拉丁语的题词都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
本书不但在具体作品分析上尽量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对于北方文艺复兴的整体认识上也同样将许多经典的论述作为自己立论的基础,比如赫伊津哈《中世纪的衰落》(也译作《中世纪的秋天》)中把北方文艺复兴看作是中世纪精神的持续,德沃夏克《作为精神史的美术史》中认为北方文艺复兴是哥特式理想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结合,以及上面提到的潘诺夫斯基在《早期尼德兰绘画》中提到的“隐蔽的象征主义”等。作者把这些要素总结在一起得出她自己对于北方文艺复兴的认识:“14-16世纪,受制于社会经济与艺术创作的变化——历史意识愈发增强,人们愈发意识到当下时刻的现代性”。这时,北方的艺术家、收藏家和作家开始颂扬本地艺术艺术家、艺术品及其丰功伟绩,这就是北方文艺复兴。
新书速递
北方文艺复兴艺术
宫廷、商业与虔信
![]()
一部重新定位北方文艺复兴艺术史的力作。
突破传统艺术史叙事,考察14世纪晚期至16世纪北部欧洲艺术的生产机制与历史意义,审视北方文艺复兴艺术的多维面向,解析宫廷、商业与宗教信仰对视觉文化的深层塑造。
[美] 斯蒂芬妮·波拉斯 著
李方木 译
后浪|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5-5
![]()
![]()
![]()
![]()
《北方文艺复兴艺术》研究的是14世纪晚期至16世纪期间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的视觉与物质文化,集中探讨了低地国家、法兰西、英格兰和德意志等地区的艺术创作。
艺术史学家斯蒂芬妮·波拉斯清晰地讲述了这一时期的北方艺术家和赞助人群体如何回应他们身处的政治、社会、经济和宗教剧烈变革的时代。除了扬·凡·艾克、老彼得·勃鲁盖尔等艺术家创作的绘画作品,作者还讨论了雕塑、建筑、版画、金属工艺品、刺绣、挂毯和盔甲等艺术类别。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打破了传统艺术史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过度侧重,按时间顺序编排,八个章节每章大致讨论二三十年间的艺术作品和艺术现象,清晰梳理了北方文艺复兴艺术的变革与发展。作者并未局限于艺术家生平介绍和风格分析,而是将14世纪晚期至16世纪期间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的视觉与物质文化置于宫廷文化、商业网络和宗教改革的三重语境中,围绕艺术领域中出现的诸多变化展开论述,揭示了艺术赞助、新兴资产阶级的收藏需求以及宗教改革对图像功能的争议如何共同塑造了北方文艺复兴艺术的独特性。
140余幅高质量彩图随文附图,深入浅出的笔触巧妙平衡了学术性与可读性,无论是艺术爱好者还是专业学者,都能从这本书中收获启发——它既是一部严谨的历史研究著作,也是一场视觉文化的盛宴。
丛书回顾
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艺术
一座城市与它的遗产
![]()
一本精美的佛罗伦萨艺术指南,一份完备的佛罗伦萨旅游地图。
详实的文字搭配近150幅精美图片,深入解读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艺术。
[英] 斯科特·内瑟索尔 著
顾芸培 译
后浪|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3-5
![]()
![]()
![]()
![]()
《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艺术》重点关注1400至1510年间佛罗伦萨艺术的辉煌成就。作为文艺复兴的摇篮,佛罗伦萨在文化、艺术和知识层面都有着杰出的贡献。
作者斯科特·内瑟索尔通过多个主题的剖析,以新颖的视角,在更广泛的文化背景下,不仅分析了符号、题材、艺术家组织和赞助人系统,还包含了这一时期的艺术著作、绘画理念、观念表达以及不同媒介与材料的效果,还专门用一章讨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赞助人。
作为一部艺术史著作,本书不仅学术性强,而且兼具趣味性。本书逻辑清晰,生动形象,各个章节之间互有联系。作者参考和引用了众多古代与现代的艺术理论著作及相关记录,为读者带来了专业而易于理解的文艺复兴佛罗伦萨艺术的解读。
同时,书中配有近150幅高清艺术作品插图,包括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波提切利的《春》与《维纳斯的诞生》等经典作品,以及雕塑作品和版画作品,直观呈现出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艺术的多面开花,还有其中展现的当时的文化艺术氛围。
此外,书籍的装帧也十分精美。外封采用有纹理的纸张,内文采用优质哑粉纸,印刷质量高,极好地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艺术作品的风貌,以及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艺术发源地的无穷魅力。
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
从传统到个人主义
![]()
漫步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古城,追寻人文艺术之美。复刻原版精美装帧,130余幅全彩插图随文附图。
[英] 汤姆·尼科尔斯 著
李方木 译
后浪|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3-8
![]()
![]()
![]()
![]()
本书重点分析了“威尼斯传统”与“个人主义”的复杂关系,深度解读威尼斯文艺复兴艺术的特殊性。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城出现了一大批有别于传统类型的建筑、雕塑和绘画,这些艺术型、范例及技法渐行渐远,向着个性化表达及私人生活较隐秘的方面发展。地理位置、政治局势、宗教纷争、历史与神话传说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了独特的威尼斯艺术文化,作者以威尼斯传统与文艺复兴时期个人主义兴起之间的矛盾纠缠为立足点,探讨了新的、 “进步的”人文价值观怎样影响了威尼斯艺术家的创作。
汤姆·尼科尔斯结合关键实例,重点探究了文艺复兴价值观的传播怎样影响当时威尼斯那些一流艺术家(如贝利尼父子、乔尔乔内、帕拉第奥、提香和丁托列托)的艺术创作,同时强调这个时期威尼斯艺术发展的独特性也需要和更讲求合作和公共价值的威尼斯传统风格结合起来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是一个从传统中谋发展、在自身历史中求新生的生动范例,威尼斯艺术文化发展的内在连续性与个性化变革正是本书研究的重心。
本书以年代为顺序,讲述了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艺术各个发展阶段的概况与特点,探究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艺术与同时期的佛罗伦萨、罗马、那不勒斯等其他意大利城市的艺术的不同,以及与北方文艺复兴艺术的发展的关联。本书对1440—1600年左右的威尼斯艺术发展进行大胆分期,结合各时期的代表性艺术家、艺术类型、艺术作品,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威尼斯艺术在各个阶段的变化。
同样复刻原版的精美装帧,书中也包含130余幅全彩插图随文附图,让读者直观了解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艺术大师及其代表作品。文化史的写作思路搭配具体的作品分析,力图揭示了这些作品丰富的内涵和美学价值。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廷
艺术、愉悦与权力
![]()
解析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五大宫廷之间的文化竞争与交流,文艺复兴历史爱好者的必读之选。
[英] 艾莉森·科尔 著
张延杰 译
后浪|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4-5
![]()
![]()
![]()
![]()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廷》解析力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五大宫廷之间的文化竞争与交流,并探讨了宫廷赞助形成的“宫廷艺术风格”对艺术史的持久影响。宫廷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宫廷之间的竞争与交流为把握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整体历史文化提供了生动的视角。
宫廷文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独特文化现象。王公贵族治下的城邦国家相互竞争,依靠艺术赞助提升其统治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大艺术家和建筑师们(如曼特尼亚、皮萨内洛、布拉曼特、莱奥纳多·达·芬奇)受各自服务的宫廷委托创作,并监管宫廷的建筑项目和娱乐活动。青铜纪念章、泥金装饰手抄本和壁毯创作受到古罗马钱币、拜占庭象牙制品和法兰西骑士小说等启发,呈现出繁荣的创作景象。
在这本权威研究中,艾莉森·科尔重点探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五大宫廷——那不勒斯、乌尔比诺、费拉拉、曼托瓦和米兰——对艺术的独特运用,提炼并重现在不同地域文化和“宫廷风格”背后的重要创作动机,探讨宫廷权力与艺术创作相依相存、互相促进的关系,并通过聚焦于与此有关的艺术家,分析“宫廷艺术风格”的复杂来源、纷繁表现和对艺术史的持久影响。
本书首版于1995年,当时的“宫廷”研究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此次修订扩充版吸收了全新的研究成果和全新的解读,并附有详细的文献来源和细致的各大宫廷世系表,可供读者进一步研究参考。
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艺术
永恒之城的艺术家与赞助人
![]()
探索永恒之城的辉煌艺术遗产,走进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黄金时代
[美] 约翰·马尔恰里 著
鲁鸣柳 译
后浪|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4-7
![]()
![]()
![]()
![]()
本书深刻而详尽地探讨了1300年—1600年前后罗马的艺术、艺术家和赞助人体系。约翰·马尔恰里按照时间顺序,展示了从罗马的古代遗迹到文艺复兴杰作之间的历史联系。作者详细描述了这一时期罗马的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在不同教宗和赞助人影响下的演变,阐述了不同赞助角色对艺术发展的影响,揭示了艺术家与赞助人、赞助制度之间复杂的关系。
作者着眼于艺术与社会的互动,探索了文艺复兴时期罗马艺术的丰富世界。书中提供了细致的分析和丰富的历史背景,带领读者深入了解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杰作和它们背后的复杂故事。
本书讨论的话题时间跨度长、内容覆盖面广,但它并不局限于探讨任何单一艺术家或赞助人的生平,而是侧重于宏观视角下的艺术和社会互动。作者将复杂的历史和艺术脉络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历史遗迹在当代的影响和价值。本书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也为一般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有趣视角。
![]()
![]()
![]()
![]()
![]()
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史
(插图第七版)
[美] 弗雷德里克·哈特 / [美] 大卫·G.威尔金斯 著
章华 译
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4-7
一部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百科全书,800余幅精美高清图片,全景展现一个天才辈出的艺术黄金时代。
【内容简介】
本书对1250年至1600年间的意大利艺术进行了广泛而细致的讲解,涵盖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等主要艺术门类,全景展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这一丰富多彩的画卷。哈特教授以佛罗伦萨、罗马、锡耶纳和威尼斯四座城市的艺术家及其作品为重点,分析了它们独特的艺术风格,此外,书中也没有忽视阿西西、米兰、那不勒斯、帕多瓦和乌尔比诺等次中心城市的艺术。全书行文以瓦萨里的《艺苑名人传》为范本,依据时间顺序把近200位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并将每位艺术家作为富有创造性的个体来展开讨论。
本书自1969年首版以来,历经多次修订,至今仍是文艺复兴艺术入门的最佳读物。威尔金斯教授在第七版中既纳入了新的研究和当前的艺术史思维,也保持了哈特教授热情洋溢地讲述的故事的完整性。此外还更新并新增了大量精美的彩色插图和电脑复原图,让读者更直观地感悟艺术的魅力。
【著者简介】
弗雷德里克·哈特(Frederick Hartt,1914—1991年)|20世纪最杰出的艺术史学家之一。他任教了50多年,影响了几代研究文艺复兴的学者,他去世前是弗吉尼亚大学保罗·古德洛·麦金泰尔艺术史荣休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加入了“古迹、艺术和文献 项目”(古迹卫士),帮助鉴定和归还被德国掠夺的艺术品。他曾被授予意大利王冠骑士勋章、意大利共和国功勋军官级勋章、佛罗伦萨荣誉市民称号和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荣誉成员称号。
大卫·G. 威尔金斯(David G . Wilkins)|匹兹堡大学艺术史和建筑史荣休教授,并曾任系主任。他曾在2005年获得美国大学艺术协会颁发的“艺术史杰出教学奖”。
dsfsdfsdf
![]()
本文首发于纳福艺术研究所。
纳福艺术研究所现已开放读友群,欢迎关注人文艺术图书出版的读者搜索添加小助手微信_3FWest,邀请您进入读者交流群~
豆瓣|纳福艺术研究
小红书|纳福艺术研究所
微博|后浪艺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