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的高校,尤其是211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一直以来备受关注。这些高校因为地理优势,不但学校的教育资源更优质,大城市更能为学生提供超丰富的就业机会。而近年来因为科技创新的发展,语言类大学的分数线呈现“走低”趋势。事实果真如此吗?今天我们从语言类头部高校——上海外国语大学来看看语言类高校的真实情况。
对比上外在上海市2023年与2024年的招录情况可以看出,分数线有小小的浮动,整体保持在560分左右,位次也有浮动,但并没有网上所说的“跳水式”下跌那么夸张。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就业情况,是否也如分数线一样“走低”?根据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就业处公布的数据,2023届本科毕业生的去向落实率为96.12%,2024届本科毕业生的去向落实率为96.75%。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金融、贸易、新闻传播、国际关系等相关专业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9个小语种专业中7个都达到了落实率100%,也让网上关于小语种“就业难”的传闻不攻自破。
事实上,上外作为国内语言类的头部高校,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当下早已“守正创新”。
以学科建设为例,上外积极拥抱新技术,形成了“外语+多学科领域”交叉融合、“外语+数智领域”交叉融合、“外语+认知神经科学领域”交叉融合三方面鲜明特色。
上外将“多语种+”和“多学科+”交融,形成“国别与区域研究交叉学科”范式,2020年该学科进入教育部公布的高校交叉学科名单;
再比如,近年来,上外将外语学科与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结合,形成“语言数据科学与应用交叉学科”。学校建立了“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推出人工智能通识课、微专业和辅修专业,开发了多语种大规模语料库和数据库;
近年来上外学者已经在相关领域取得了诸多成就,前10%高被引论文占比持续提升,“语言与语言学”主题文献的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达全球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上外正将外语学科、管理学科与认知神经科学、脑科学、心理学等领域结合。上外建设的脑机协同信息行为重点实验室已列入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项目。
如果要用一个关键词形容现在的上外,那一定是“融合”。新闻、传播、金融、管理、法学、教育、国际关系、信息技术、数据架构、人工智能、脑科学……在推动各学科与语言的深度融合上,上外有绝对的优势。语言+一切=“王炸”!
上外早已利用语言优势在变革之中站稳脚跟,而语言在这里是优势还是“劣势”,相信大家自有判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