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8岁的女儿有个新习惯:每次指出她的问题,她立刻会说"可是某某同学也这样"。
"作业没写完"——"乐乐也没写完"
"上课讲话"——"小美也讲话了" 。
“考试没有考好”——“小明这次也没有考好”
这让我意识到,孩子正在养成一个危险的习惯:用别人的行为来为自己开脱。 你看,我们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受到的第一个影响就是自己的身边的同学。
这个时候,大部分父母的回应是:
"管别人干什么!"(无效)
"你怎么不跟好的比?"(引发对抗)
"再这样我告诉老师!"(破坏信任)
当家长学习自动自发家庭教育后,如何科学回应以上问题的?
一天女儿又说:"我同桌也没考好。"
我蹲下来看着她的眼睛说:"妈妈知道,你这么说,是害怕爸爸妈妈指责你,批评你,你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爱和认同。但是你知道吗?妈妈在意的不是分数,而是你有没有尽力。你是对自己负责的孩子,即使别人把事情做错了,我们自己也要对自己负责,对吗?" 女儿愣了一下,小声说:"其实最后一道题我会做,就是粗心了..."
关键点:
1. 用"身份确认"代替说教
- "你是个诚实的孩子"
- "你一向对自己有要求"
2. 把焦点拉回自身
- "你觉得怎么做会更好?"
- "下次准备怎么改进?"
3. 强化正向行为
- "这次主动承认粗心,很有担当"
- "你找到原因的样子像个小学霸"
那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的第二个影响,就是来自于老师对于孩子的态度,以及老师和孩子的关系,很多家长总是试图在老师那里说句好话,让老师好好的对待孩子,却没有明白没有任何老师是为你的孩子准备的,有老师喜欢,有老师不喜欢,这些都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培养孩子具备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才是家长的责任和方向。
推荐阅读《把孩子培养成真正的学霸》这本书,真正的学霸不是比较出来的,而是养成对自己负责的习惯。书中用大量生活案例,教会家长如何通过日常对话,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让孩子明白,老师喜不喜欢我和我没关系,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当孩子总是看向别人时,家长要温柔而坚定地帮把他的目光引回自己身上,这种能力才是受用一生的财富。 面对家庭教育的重重困境,自动自发教育深知家庭教育重要性,家长需要的不只是方法论,所以身体力行的践行着,走进“千城万校”开展主题公益讲座。此举不仅夯实了讲师团队,并激活带动了更多家庭智慧育儿。相信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社会各界的共同推进下,自动自发更有信心用科学创新的“金钥匙” 打开家庭教育的关键难题,助力中国家庭科学育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