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3日凌晨,四川什邡龙居小学的废墟上,救援队员的探照灯扫过断裂的钢筋水泥。
突然,一声惊呼划破死寂:"这里有人!"
当最后一块水泥板被掀开时,所有人屏住了呼吸——扭曲的钢筋贯穿了年轻女老师的腹部,她的双臂却如铁箍般环抱着3个蜷缩的孩子。
这个定格在生命最后一刻的拥抱,让硬汉们集体红了眼眶。
01
教师世家的"叛逆"选择:从乖乖女到"孩子王"
向倩的童年浸润着书香与粉笔灰。
父亲向忠海是当地中学副校长,母亲在小学任教,家中书架上摆满教育类书籍。
这个教师世家的独生女,却从小展露出"不安分"的特质。
"她总说教室外的天地更精彩。"向忠海回忆,女儿初中时曾越墙逃课,只为给流浪猫接生。
高中填报志愿时,她执意报考师范院校:"我要当那种会带学生爬树摘果子的老师!"
父亲板着脸训斥"胡闹",却在深夜翻出女儿夹在作业本里的纸条:"每个孩子都是星星,我要做擦亮星星的人。"
2007年,21岁的向倩从绵阳师范学院毕业,成为龙居小学最年轻的英语教师。
她给六年级学生布置的第 1份作业,是收集10种不同的落叶;午休时带着孩子们在操场排练英文话剧,把《灰姑娘》改成四川方言版。
家长们起初颇有微词,直到看见自家孩子举着树杈当魔法棒,磕磕绊绊说出"I wat to go to the ball"时眼里的光。
02
138秒生死抉择:冲出教室的脚步骤然回转
2008年5月12日14时25分,向倩正在给六(2)班讲解"future tese"(将来时)。
黑板上画着夸张的卡 通时钟,她挥舞教鞭模仿大本钟的钟摆:"Whe I grow up,I will..."(当我长大后,我将...)
3分钟后,地板突然剧烈晃动。
吊灯如钟摆般摇晃,粉笔盒"哗啦"砸在地上。走廊传来此起彼伏的尖叫,有学生吓得钻到课桌下。
"保护头部!排队撤离!"向倩一把扯开教室后门,指挥学生鱼贯而出。
监控录像显示,从地 震发生到教室清空仅用时42秒。
就在她即将跨出门槛时,后排传来压抑的抽泣。
3个因恐惧僵在原地的孩子,正死死抓着课桌腿。
教学楼发出令人牙酸的断裂声,天花板簌簌落灰。"老师!快跑啊!"已经跑到操场的学生哭喊着。
向倩的右脚已经迈出门外,却突然转身冲回 教室。
03
钢筋穿透的怀抱:生命最后的温度
15时10分,向忠海正在湔氐中学组织疏散。
这个从业28年的老教师,硬是把哭闹的学生一个个拽出教室。
当最后1名学生到达操场,他掏出手机,23个未接来电全部来自妻子。
16时47分,浑身灰土的向忠海赶到龙居小学。
眼前的4层教学楼已塌成2米高的瓦砾堆,他踉跄着扑向废墟,指甲抠进水泥碎块:"倩倩!爸爸来了!"
救援队长死死抱住这个疯狂刨土的父亲:"现在进去就是送死!"
次日凌晨3时,生命探测仪在废墟东南角发出蜂鸣。
当救援人员移开断裂的横梁,时间仿佛凝固:向倩呈弓形匍匐在地,左腿被预制板压成三截,腹部插着钢筋,双臂却如鸟翼般张开。
3个满脸血污的孩子蜷在她胸前,最 小的女孩手里还攥着半截英语作业本。
"敬礼!"不知谁喊了一声,头盔与安全帽碰撞出沉闷的声响。
向忠海轻轻拂去女儿脸上的尘土,指尖触到她凝固的微笑:"爸爸懂...当老师,应该这样。"
04
穿过13年时光的拥抱:讲台上的"隐 形守护者"
2021年5月12日,龙居小学遗址纪念碑前,3个年轻人献上百合花。他们是被救学生陈浩、王小雨、李想。
如今陈浩成了消防员,王小雨攻读师范专 业,李想正在研发地 震预警系统。
"向老师的手机一直没找到。"李想抚摸着重修的校舍外墙:"但每次上课铃响,我都感觉她还在走廊巡查。"
当年向倩用身体撑起的"三角区",被编入国家地 震应急手册;她设计的"情景式疏散演练",成为四川中小学必修课。
向忠海的微信头像仍是女儿毕业照。
这个退休老教师每天擦拭着"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奖章,却始终不肯接受媒体采访:"倩倩只是做了教师的本分。"
只有老同事知道,他悄悄资助了27个地 震孤儿——恰好是女儿救出学生数的9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