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时,群众的眼光总是锐利无比。
即便有着强大的背景支持,
在原则问题上站错队伍,
也只会一步步把自己推向毁灭的边缘。
高晓松就是这样一个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人,
曾经风光无限,
却因自身行为让公众形象一落千丈,
最终淡出了大众的关注范围。
不过最近,他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在一场聚会中与华谊老总王中磊同框,
回顾他的种种过往,依然让人感到愤懑不平。
01
高晓松的起点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他出生于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家族背景随便拿出一点都足以让人惊叹。
外公是中国科学院院士,
外婆则是中国首位流体力学女教授。
母亲张克群师从建筑大师梁思成,
父亲高立人是清华大学教授,
继父同样出身清华,家世显赫。
这样的成长环境,
自然为高晓松铺就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在这种氛围下长大的他,
从小就浸润在学术与文化的顶尖人物之中。
高考时,他成功考入清华大学,
堪称名副其实的天才少年。
然而,他并未按照家人规划的道路前行。
大三那年,他毅然决然选择退学,
转而追逐自己的音乐梦想。
后来虽进入导演系研究生预备班学习,
但终究未能完成学业。
尽管学业上的“另辟蹊径”并未让他沉沦,
反而为他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他与好友老狼合作,投身音乐创作,
从而掀起90年代校园民谣的热潮。
那时候,大学校园里谁不会哼唱《同桌的你》?
这首歌几乎成为青春岁月的象征。
还有《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青春无悔》,
一首接一首,传遍全国各地。
高晓松还组建了名为“青铜器”的乐队,
在其中身兼多职,既担任主唱,又负责词曲创作。
那一时期,他是文艺青年心中的偶像,走到哪里都光芒四射。
音乐为他带来了名声,但高晓松的追求远不止于此。
90年代末,影视行业开始蓬勃发展,
他顺势涉足其中,先执导了《那年花开》,积累经验。
随后又拍摄了《我心飞翔》。
这部电影荣获电影节最高奖项,
使高晓松的声望更上一层楼。
他还参与了多部电影的编剧和制作,
正式踏入影视圈。
到了2000年代,他又将目光投向脱口秀和文化节目,
推出了《晓说》和《鱼羊野史》系列。
这些节目涵盖历史、文化等各类话题,内容丰富多样,
高晓松以“知识渊博”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谈吐幽默风趣。
此外,他还担任过多个节目的导师和评委,
甚至在阿里巴巴担任高管数年。
从音乐到影视,再到文化节目,
高晓松仿佛是一个全能型人才,涉足广泛。
02
然而,在这光鲜亮丽的背后,
不知何时已悄然出现裂痕,并逐渐扩大。
2011年5月的一个夜晚,高晓松的人生首次遭遇重大打击。
那天晚上,他驾车时发生四车连撞事故。
万幸的是没有人受重伤,但检测结果却让人震惊:他酒后驾驶。
他当场承认自己喝了酒,没有逃避,
直接向受害者和公众道歉。
在庭审过程中,他态度坦诚,直接认罪。
此事引发广泛关注,媒体报道铺天盖地,
许多人认为他态度还算真诚,
但也有人开始质疑:一位文化名人怎能如此缺乏自律?
酒驾事件使高晓松的形象受损,
所幸并未彻底毁掉他的声誉。
最终被判六个月拘役及其他相关处罚。
刑满释放后,他继续做节目、接工作,表面上看,
风波似乎已经过去。可谁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真正让他一步步滑向深渊的,
是他那些越来越出格的言论。
2010年代初,高晓松的《晓说》节目备受追捧,
他以“历史杂谈”的形式探讨各种话题,
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
观众喜欢看他机智风趣、讲述故事。
但渐渐地,他的某些观点开始引起争议。
他在节目中大力推崇美国,
称美国的自由、民主都是值得肯定的,
甚至还说对中国最好的国家就是美国,因为从未侵占过中国的土地。
看到这里不禁要问,他真的不了解历史吗?
他的不当言论远不止于此,
还在节目里提到日本在台湾和东北殖民时期的所谓“贡献”,
语气中似乎带有某种“建设有功”的意味。
这番话让众多网友难以接受。
很多人觉得他这是美化侵略历史,淡化日本的罪行。
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批评高晓松,指出他用“片面事实”误导观众。
不仅如此,高晓松还在节目中宣称,
郑成功因其母亲是日本人而具有“倭寇属性”,
将其抗清行动比作海盗行为。
厦门大学的历史教授得知后勃然大怒,
公开谴责他混淆历史人物身份,亵渎民族英雄。
还有一次,他质疑中国的四大发明,
声称指南针没有实物证据,造纸术是从埃及传入的。
这些说法被网友挖掘出来后,
中国科学院展示了汉代指南针的复原模型及相关古籍记载,
证明他的话毫无根据。
造纸术的起源早于埃及草纸,
蔡伦的改进更是对全球文化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网友们愤怒不已,认为高晓松根本不是“高知”,
简直是在诋毁中国文化。
这些言论也让他的名声每况愈下。
但高晓松似乎并未放在心上,继续在节目中畅所欲言。
直到2010年代中期,他的一系列更加敏感的言论彻底点燃了导火索。
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关于靖国神社的言论。
靖国神社供奉着二战期间的日本战犯,
对于中国人而言,这是侵略历史的象征。
然而高晓松在节目里却表示,
日本人去靖国神社参拜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些人都是日本的“英雄”和“亲人”。
此言一出,网络瞬间炸锅,激起民众强烈愤慨。
网友们纷纷截图传播,指责他美化战犯,背叛民族情感。
历史学者站出来反驳他的观点,
强调靖国神社的战犯身份不容抹黑。
中国历史研究院也公开发声,批评他歪曲历史。
共青团中央转发了网友整理的高晓松争议言论合集,
提醒大家警惕“文化公知”的历史毒害。
03
一波波舆论浪潮袭来,最后高晓松的形象完全崩塌。
他主持的节目《晓说》被全网下架,
同时,其微博账号也被封禁。
昔日的粉丝开始失望,圈内朋友逐渐疏远,
文化圈里也传出对他“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声音。
光明日报发文,
委婉地批评了那些借学术之名传播错误历史观的名人。
面对汹涌而来的指责,高晓松再未公开回应,
在微博上最后发布的信息是“静思”,
此后,他仿佛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不见,
往日指点江山的意气风发早已不复存在。
节目下架、账号封禁之后,高晓松的生活变得更加低调。
文化节目停播,影视项目也悄无声息。
他开始更多地出现在私人聚会和派对上,
像一个普通人,远离了镁光灯的追逐。
最近那次派对,他与王中磊的合影传至网上,
照片中的他看起来就像一个普通的中年人,眼神中透着些许疲惫。
曾经的清华才子,校园民谣的领军人物,
文化节目的明星,如今只能在这样的场合里,
默默唤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
不得不说,这正是他的结局,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04
最后,像高晓松这样的名人,
家族成员皆为高知分子,却走上这样一条道路,
实在令人惋惜。
这也印证了常人所说的,
高学历的人不一定能培养出有文化素养的人。
信息来源:1、中国历史研究院发文批高晓松“数宗罪”:历史容不得奇谈:扬子晚报2、高晓松晓松奇谈下架原因内幕:高晓松参拜靖国神社并发表不当言论:人民资讯3、高晓松酒驾肇事引发4车连撞 现场出示美国护照:搜狐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