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经济学家彭文生:让国人有钱消费,才是应对关税壁垒的最佳法宝

0
分享至

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如果他们开始购买更多东西,那么我国的企业将不需要过度依赖外国市场。

有钱了,人们自然就会提高消费,提高生活品质。

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如果我们从数据来看,就会发现这一道理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上图是最近七年我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从图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看到,从2017年到2023年,我国的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基本都维持在39%上下波动,2017年,这个数字是38.68%,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是39.2%。

作为对比,2017年我国GDP总量是84.74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是6.07万元人民币;2023年我国GDP总量则是129.43万亿元人民币,对应的人均GDP则是9.17万元人民币。

可以发现,过去七年时间里,我国GDP总量和人均GDP都在增长,但具体到居民消费占GDP比重,过去七年,稍有波动,但几乎都在39%左右徘徊,没有变化。

如此我们的问题是:财富总量在增长,人均GDP也在增长,但为什么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却没有增长。

一个合理的解释是,GDP增长可能并不靠居民消费来驱动。

那么GDP增长来自于哪里呢?

基建投资、地产投资、各种产业的投资和扩大以及出口。

最后,我们再回到开头那个问题上来,有钱了,人们自然就会提高生活品质,提高消费;而过去几年甚至十年来的增长,都不是建立在消费之上的。

这也可以从侧面来说明,人们并没有变得很有钱;或者说,一部分人变有钱了,消费增长了,但却被更多收入下滑,消费减少的人对冲掉了。

GDP和人均GDP稳步增长,但这个过程中,居民消费却一直很平稳。

2014年至2023年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呈现轻微波动。其中,2014年比重为36.54%,随后几年有所增长,2016年至2018年保持在38.67%至38.7%之间。2019年回升至39.08%,但2020年又下降至37.75%。之后,比重逐年上升,2022年为37.5%,2023年达到39.2%。

消费不足,会带来一个什么问题?



这从今年的特朗普对华加征关税已经可以看出来了。

特朗普的理由是对华贸易逆差太大,我国从美国市场中获取的贸易顺差太多,而衡量贸易顺差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储蓄率。

一般来说,储蓄率越高的经济体,贸易顺差也就越大。

要想理解这一点其实很简单,我们只需要简单理解为:因为都存钱了,所以内部消费不高,出口居高不下,贸易顺差自然就会加大。

按照这个逻辑,我们还可以继续推导。

我们是制造业大国,生产了世界上近三分之一的制成品,当内部消费不足,而产能又如此庞大的时候,我们就只能依赖外部市场,依赖出口来消化庞大的产能。

而且这一趋势在过去十年来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最终也导致了美国对华提高贸易壁垒。

这是欧美误解我们的根源,什么产能过剩、倾销,都是由此而来。美国前贸易代表甚至说,全球无法接受我国每年万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根本上,他们说的不是什么贸易顺差的问题;根本上,他们说的是我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太低的问题。

作为对比,隔壁的越南人均GDP还不足5000美元,但越南的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却高达65%;哪怕是印度,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也有60%左右。

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新兴经济体,他们的居民消费都要远高于我们。

当国内消费不足以消化如此庞大的产能时,我们就只能依赖出口来消化这些产能,最终也一步步导致了今天的关税贸易壁垒。

未来,我们要想摆脱对美国乃至欧盟的出口依赖,那么唯一的办法就只有让国人有钱消费,做14亿人的生意,来降低对外部出口市场的依赖。



很多人说,在这一轮贸易分歧之中,我们不能退,事实上我们也的确不能退,但在不能退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要构建自己的护城河,而这个护城河,就是将14亿国人哪怕是发展成3亿中产,也足够我们度过当下的危机。

美国是不是甲方,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争议性问题。

从消费来看,美国占全球人口4.2%,但每年的消费额却能够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而我国,则生产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制成品,如果互补,双方当然是皆大欢喜;但如果美国要打压,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是做14亿人的生意,而这个前提条件,就是让更多人变得有钱。

GDP过去几年不断增长,但居民消费增长缓慢,这表明增长的GDP和发展成果仍然没有相对公平的惠及全体人。

这也是我们接下来需要做的一件事。

如果美国3.5亿人就可以消费全球三分之一的消费额,那么没有理由我国14亿人不能够诞生更多富足的消费者,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全球效率最高的工厂,更应该做全球的消费者。

当下来看,很多人包括企业都在出口转内销,但这里的关键在于,我们得有消费能力才行,因此最终还是要提高居民的收入。

当下消费不足的结构性问题,马克思其实已经说得很明白。生产过剩的核心在于贫富差距大,即收入分配不均衡。

一个人再有钱,一天最多消费两瓶红酒,最多吃四顿饭,再多也吃不下喝不了了;而我国如此庞大的产能背后,如果仅仅依赖那一小部分人去消费,是消费不了的。

最终,我们还是要重视发展中产,将中产作为一个消费群体中的中流砥柱,来支撑产能和消费的平衡。

而不仅仅是产能上去了,GDP上去了,但居民消费占比没有上去。

这个时候,生产出来的商品就只能依赖出口,最终又会引发其他国家的关税壁垒。

除此之外,过去我们很大帮扶都出现在企业,而不是消费者。

不管是减税还是补贴,亦或是以旧换新,本质上帮的还是企业;这背后的逻辑是,只要企业还在,那么就业就在,就业还在,就会有消费。

但我们忘了,企业本身并非最终需求方,消费者才是最终需求方,企业的需求是投资需求,在下行周期里,企业哪怕是得到了减税和补贴,最终可能也不会增加投资扩大产能。

没有新投资和新产能,就业就增加不了,最终反而会危及消费支出。

未来我们的思路,也应该从对企业的帮扶上,转变到对个体、对消费者的帮扶上。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仍然还有很多。

有钱消费,说起来只有四个字,但真正做起来,牵扯的面不仅广,而且还非常深。

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为例,收入分配就涉及到两个环节,第一个是生产环节,它就关乎劳动者权益保护、工会的力量带来的最低工资、劳动保障、医疗保障等等。

第二个就是二次分配,要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也不能简单发钱,而是要通过制度设计来达到调节收入的效果,当下来看,最好的办法可能还是降低社保缴费。

目前我国个人与企业的社保缴费总计24%左右,且社保基数一般按当地平均工资的三倍封顶,超过部分不计入基数。

这就意味着,对于月收入几千元的人而言,他们实打实地交了24%,而对于高收入者而言,实际比例可能仅为几个百分点。

理想的收入分配调节采取的是累进制度,收入越高税率越高。以社保缴费为例,如果对低收入群体降低10个百分点,那么对一个月拿5000块的人而言,他的收入就会增加10%,即500元。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调节收入的例子。

总的来说,过去那个只顾埋头生产,不抬头消费的时代,可能真的过去了。

一方面是外部因素关税壁垒越来越高,迫使我们出口转内销;另一方面也有来自内部的内卷压力,迫使我们提高收入增加消费。

最终,经济增长的目标一定是提高收入,而提高收入的结果就是人们可以更高的消费。

过去,我们的经济增长没有体现到这一点上来;未来,我们的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则必须要提高。

原因也很简单,在内外压力之下,特朗普的关税壁垒,可能也是让我们转型的一个积极因素。

正如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所说:“应对贸易战,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国人有钱消费。”

en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对峙升级!百艘菲律宾渔船逼近黄岩岛,052D迅速进入战位

对峙升级!百艘菲律宾渔船逼近黄岩岛,052D迅速进入战位

烽火观天下
2025-09-19 19:23:10
邓超等演员失联被公示,最新回应!

邓超等演员失联被公示,最新回应!

大象新闻
2025-09-19 08:05:05
最新出庭!刺杀医保巨头CEO枪手再出神图,网友:理解了古希腊的高颜值无罪…

最新出庭!刺杀医保巨头CEO枪手再出神图,网友:理解了古希腊的高颜值无罪…

脊梁in上海
2025-09-18 19:07:50
《731》全球上映仅1天,网上差评不断,央视发文力挺,句句戳心

《731》全球上映仅1天,网上差评不断,央视发文力挺,句句戳心

白面书誏
2025-09-19 13:07:48
A股:大变盘在即,主力摊牌了!所有人做好准备,行情要结束了?

A股:大变盘在即,主力摊牌了!所有人做好准备,行情要结束了?

虎哥闲聊
2025-09-19 11:39:32
“鸡毛秀”停播之际,特朗普庆祝并呼吁吊销批评者媒体执照

“鸡毛秀”停播之际,特朗普庆祝并呼吁吊销批评者媒体执照

红星新闻
2025-09-19 19:47:24
余华: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发现,婚姻能不能走到最后,靠的不是爱,不是孩子,更不是金钱,而是这3点

余华: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发现,婚姻能不能走到最后,靠的不是爱,不是孩子,更不是金钱,而是这3点

LULU生活家
2025-09-19 18:40:26
学医后你见过最恐怖的事是啥?网友:此生再也没有半点欢愉了

学医后你见过最恐怖的事是啥?网友:此生再也没有半点欢愉了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09-18 16:27:41
香山论坛现场,美方代表发声,对华政策变了,中方对日本发出警告

香山论坛现场,美方代表发声,对华政策变了,中方对日本发出警告

沧海旅行家
2025-09-19 15:13:21
若北约动兵直接对话俄罗斯,对我们来说,继续中立还是全军出击?

若北约动兵直接对话俄罗斯,对我们来说,继续中立还是全军出击?

阿芒娱乐说
2025-09-20 02:46:02
男子养蛇13年,察觉它最近不吃东西只盯人,兽医惊呼:赶快送走

男子养蛇13年,察觉它最近不吃东西只盯人,兽医惊呼:赶快送走

今天说故事
2025-08-27 10:49:12
波兰找借口不让中欧班列过境通行?中国劝也不听

波兰找借口不让中欧班列过境通行?中国劝也不听

梁讯
2025-09-18 17:16:23
进口影片《同甘共苦》官宣撤档

进口影片《同甘共苦》官宣撤档

界面新闻
2025-09-18 13:25:04
导演王全安当全剧组的面,掀开张雨绮衣服,一把拉下她肚兜红带子

导演王全安当全剧组的面,掀开张雨绮衣服,一把拉下她肚兜红带子

百态人间
2025-09-15 11:52:34
37分+12板!刘禹彤大爆发,状态碾压张子宇,宫鲁鸣你看不见吗?

37分+12板!刘禹彤大爆发,状态碾压张子宇,宫鲁鸣你看不见吗?

体育就你秀
2025-09-19 09:14:11
切断中欧班列后,波兰拒绝放行?中方开门见山,直接挑明两个后果

切断中欧班列后,波兰拒绝放行?中方开门见山,直接挑明两个后果

时时有聊
2025-09-19 06:57:31
人间清醒任正非:不要再用中国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世界格局!

人间清醒任正非:不要再用中国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世界格局!

尚曦读史
2025-09-17 03:55:07
“黄菊”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去世八年后,骨灰为何从八宝山迁出

“黄菊”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去世八年后,骨灰为何从八宝山迁出

转身微笑梅
2025-08-09 20:25:41
刘永好和上海孩子的午餐生意

刘永好和上海孩子的午餐生意

融资中国
2025-09-19 13:39:35
田径世锦赛:中国队接力项目分组出炉,男子4x100米与日本同组

田径世锦赛:中国队接力项目分组出炉,男子4x100米与日本同组

懂球帝
2025-09-19 19:27:05
2025-09-20 04:44:49
罗sir财话 incentive-icons
罗sir财话
新青年的职场内参。
3748文章数 1223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头条要闻

山东入室被抢男婴到15岁没见过汽车 养家从不让他出门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亲子
家居
房产
艺术
公开课

亲子要闻

每年一次性发放!育儿补贴新规出台

家居要闻

公共艺术 限时体验打造

房产要闻

全民撑广州,不止于赛场!与“有态度”者共筑城市骄傲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