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4月22日那天,一名正在找工作的求职者只是简单地询问了薪资待遇,并且明确表示对单休制度不感兴趣,结果却遭遇了招聘人员用“下等人”等侮辱性词汇的攻击。
这种轻视求职者的态度直接触动了公众的敏感神经。这家公司不仅被网友猛烈批评,甚至连公司的相关信息都被曝光了出来。
那么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最后又得到了怎样的处理呢?
找工作被羞辱
常言道,“货比三家不吃亏”,找工作也是如此。毕竟一旦决定了工作单位,可能就意味着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要在这里度过。所以现在很多年轻人都特别谨慎。
可是,一位求职者仅仅因为谨慎就被羞辱了。他想找一份双休的工作,因此在看到合适的机会时,总会提前询问清楚,觉得合适就继续谈下去,不合适就不浪费彼此的时间。
当他向佛山的一家公司咨询时,得知对方实行的是单休制度,于是明确表示自己不会考虑这份工作。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几句简单的对话竟然引发了冲突。
公司负责招聘的品牌总监王某明立刻回击,说“你有什么本事,能有份工作就该偷着乐了”。求职者也不甘示弱,回应道,双休是国家的规定,如果不想遵守可以退出行业,别再开公司了。这几句话让王某明更加愤怒,言辞变得更加激烈,甚至直呼“双休不是你能享受的,你不配,你是下等人”等侮辱性的言语。
这些话不仅伤害了应聘者的感情,也极大地损害了公司的形象。这样的招聘过程令人难以置信,王某明的行为明显缺乏应有的职业素养和对求职者的尊重。
当事件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后,网友们纷纷表示气愤,纷纷找到这家公司的招聘信息进行质问。然而,这家公司的招聘人员依然没有悔意,开口就是侮辱。
不过,随着事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涉事招聘人员王某明于4月22日晚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封道歉信,声称是因为求职者后续的“贬低性语言攻击”才导致自己情绪失控。但多数网友认为他的道歉过于表面化,试图把责任推给求职者。
截至4月23日,该公司在各大招聘平台上的职位信息已经被全部下架,王某明的道歉信也被删除。看起来是在道歉,实际上更像是为自己开脱。
随后,佛山人社局介入调查。但由于求职者与公司尚未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并不存在正式劳动关系,此事件属于民事纠纷,建议通过协商或诉讼解决。不过,求职者可以要求涉事人员公开道歉,并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如果遭到拒绝,可以根据《民法典》以“人格权侵害”为由提起诉讼。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不得因性别、民族、宗教信仰等原因受到歧视。而招聘方使用“下等人”这样的词语来贬低求职者,显然构成了人格侮辱,侵犯了《民法典》中的人格尊严权。
面对王某明的辩解,网友们并不买账,认为他是在为自己找借口。毕竟,是他先用“有几斤几两”这样的话语来贬低求职者,现在又试图倒打一耙,难以让人信服。
部分企业管理者习惯用打压和贬低员工的方式来让他们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更顺从地接受他们宣扬的企业文化。这实际上就是职场PUA的一种表现。
如果招聘人员表现出傲慢的态度,说出带有明显等级歧视的话语,认为应聘者是“下等人”,这就表明了职场PUA的存在。
这种企业文化会对职场环境造成恶劣影响,更严重的是,它侵犯了劳动者的尊严和应得的权利。职场PUA绝对不能容忍。
佛山作为珠三角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经济发展离不开众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因此,保障劳动者的权益至关重要。
公司不能只想着赚钱,也要多为社会做贡献,关心自己的员工,回报社会各界的帮助。俗话说得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明企业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只有尊重员工,企业才能走得更远。
结语
这起“下等人”辱骂事件,不仅仅是个体之间的冲突,更是职场生态的一个缩影。当劳动者合理询问休息权却被污名化,当招聘方的权力傲慢凌驾于人格尊严之上,我们迫切需要重建职场中的尊重和平等。或许,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法律条文或公关技巧,而在于每个从业者对“人”的基本尊重。
文章信源:原文刊登于动静贵州---2025.04.24:《求职者因对单休没兴趣被斥“下等人”,招聘方:深感羞愧》原文刊登于极目新闻---2025.04.24:《要求双休就是“下等人”,真把打工人当牛马了?》原文刊登于红星新闻---2025.04.24:《快评丨骂求职者“下等人”,歉要道得真诚“病”也要治得彻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