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年轻人中刮起了一阵戏曲风,一票难求的除了明星们的演唱会,还有经典戏曲演出。陈丽君、李云霄的爆火,青春版《牡丹亭》的流行,让年轻人对戏曲的态度逐渐从“这是爷爷奶奶辈看的,我要换台”变成了“统一三代人审美,我就要看这个”,可见戏曲对中国人的吸引力确实刻在DNA里。
《牡丹亭》作为昆曲名作的地位不必赘述,就算你没有在剧场里看过演出,也一定听说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等经典唱词,南宋初年的一段传奇,一个死而复生的爱情故事,至今影响着无数人的艺术审美。
而一向重视推广传统文化的临安丽尚春,推出的厅堂版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亦有独到之处。
“厅堂”这种形式最早起源于明代江南的私家园林,大户人家蓄养昆曲家班,邀三五知己雅聚,席间点戏,以为娱乐。演员与观众相汇在一方小小的厅堂,而非大剧场或戏院里远隔着舞台和观众席,几乎是零距离接触,演员的一颦一笑都清晰可见,观众听着唱词,宛如一同置身杜丽娘的梦境。
舞台布景上,丽尚春做到了简约而不简单。厅堂版摒弃了繁复堆砌的舞台布置,仅用素色榻榻米营造出一方园林,一椅一移门,留白带来的写意,能让人更专心地沉浸入杜丽娘的精神世界。
与简洁雅致的布景相呼应的,是杜丽娘精致素雅的服饰。手工推绣细密的针脚在素缎上精心勾勒出一朵折枝牡丹,随着水袖飞扬的动作在她的衣袂间绽放,恰如欲说还休的少女心事。
更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还原《牡丹亭》的雅致与风貌,他们还特地邀请了素有“天下第一梦”之称的杜丽娘扮演者张志红老师对演员进行指导。每一次灯光的熄灭和亮起,昆笛与昆腔的巧妙配合,除了起到区分唱段章节的作用,更像是随着杜丽娘的阖眼与抬眸,坠入一个更深、更奇异的梦境。
不得不说,昆曲的美妙确实需要身临其境才能领略。
除了演出本身,丽尚春在演出前的牡丹雅宴上也下足了功夫。甫一落座,你就会被餐垫上的《牡丹亭·游园惊梦》的唱词,以及袖珍版的杜丽娘和柳梦梅吸引目光。
淡雅的熏香与茶香在席间交织,十三道菜品有七道是根据宋元典籍中的记载还原的:《武林旧事》中的“春兰秋菊”、《山家清供》中的“山海福袋”和黄金鸡、《事林广记》中的“香螺蝶肚”、《松窗杂录》中的“国色天香”……还未动筷,光看菜名与成色,就已足够赏心悦目。
每道餐食都以精致为魂,为食客们带来味觉的享受,席间的丝竹声更添一分如诗如画的雅致。一席牡丹宴,举杯停箸间上演了一场五感的时光交错,六百年前江南园林的文人雅集跃然眼前。
品茗、插花、焚香、挂画,被宋人称为生活四般闲事,而这次厅堂版《牡丹亭·游园惊梦》的舞台,正是丽尚春精心打造的宋代四雅美学空间。以雅为基底布置空间,又引入宋韵四雅、琴棋书画、各色主题宴,营造出韵味十足的沉浸式点茶、煎茶、宋宴体验,最适合穿上汉服或是中式元素服装打卡,分分钟穿越《梦华录》。
若是夜幕降临还未尽兴,肆间房美学客栈也准备好了落脚之处。古朴僻静的别院二层,以春夏秋冬为灵感命名的四间房,处处都体现着设计者的巧思。无论是晨曦落日,还是雨打窗棂,都有一番别样的美感。
就在上周,丽尚春被评为浙江省级非遗茶空间,是临安区唯一入选的一家。如果你也想感受一回宋人的闲情逸致,不足一张演出票钱,就能近距离欣赏一场厅堂版昆曲《牡丹亭·游园惊梦》,还能品尝一次牡丹雅宴,短暂地穿越回南宋时光,做一场恍如隔世的“游园惊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