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集团劳模徐建民
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
“能人巧匠”、“大拿”的称呼透着同事们对他的认可,2024年970余小时加班时长体现着他工作的耐力,经他手制作的夹具每每提高产品合格率和加工效率展示着他的能力。
攻坚克难,恰似破茧成蝶,过程虽充满艰辛,但却是成长与蜕变的必经之路。淮海集团四分厂徐建民坚信:“一旦认定了目标,就要全力以赴,哪怕前方荆棘满途、挫折不断。”
攻坚
有一次,在加工某零件时,该零件表面光洁度要求高,尺寸精度严,稍有不慎,就极易造成废品。面对这一难题,徐建民大胆突破常规加工方式,对原来的内撑三爪进行了巧妙的改进,并依据零件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加工参数,实现零件一次装夹。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大幅提高了良品率和工作效率,还为企业节约10万元的生产成本。
创新
四分厂承担着某薄壁零件的生产任务,该零件最薄处不足1mm,公差仅为0.04mm。徐建民一边仔细分析图纸、查找资料,一边深入了解工艺流程,积极开拓新思路,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反复调式刀具,最终他创新性地采用制作开口套来替代原来的工装,产品合格率从85%提高到了99.8%以上,而且,这一加工方法在同类产品机加中也得到很了好的应用。
此外,他还通过采用螺纹模拟法成功解决了测量螺纹的难题,为企业节创价值8万元。
勤学
在很多人看来,从事数控机床工作是艰苦的、繁杂的,每天与零件相伴,单调又乏味。然而,徐建民却从中激发出了争强好胜的斗志和追求极致的决心。
为了尽快掌握新材料的加工方法,他利用业余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的加工工艺、数控切削的基本知识、新刀具的使用方法以及参数的合理选择等,为高质量完成各项生产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徐建民十分注重“传、帮、带”。在工作中,他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耐心地向年轻同事传授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助力他们成长进步。
在平凡岗位上,徐建民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并感染着身边的同事,共同面对一场又一场的劳动热潮。面对新一年的新任务,他更是不断地鞭策自己,让劳模这个光荣的称号继续在平凡岗位上闪光。
图/文 王昕
编辑:晓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