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0次推送
左图:1949年,年轻时的陈勃。
右图:1945年,顾棣任军代表在张家口接管日军照相馆时留影。
2021年9月24日上午“陈勃•顾棣摄影艺术成就暨收藏展” 在河北保定市阜平县城南庄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隆重开幕。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84年前的1937年7月,聂荣臻率部开赴抗日前线,之后由山西五台转战到阜平,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阜平是晋察冀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被誉为中国红色摄影摇篮的《晋察冀画报》在阜平一带举办了四期摄影培训班,建立的队伍,储备的人才成为新中国摄影事业的中流砥柱。
陈勃(1925-2015)、顾棣(1928-2025)都出生于阜平,也都年少许国,青春离家,在革命岁月中坚守摄影,成就了人生、家国大业,成为阜平一县双星的摄影传奇。
陈勃是新中国摄影事业的开拓者和中国摄影界的杰出组织领导者,1938年参加革命,1940年进入晋察冀边区文化救国会工作,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开始从事摄影工作。曾任晋察冀边区《工人报》《石家庄日报》记者和新华社石家庄分社记者等职;1949年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摄影采访;参与创办新中国第一本用多种文字向国内外发行的大型摄影画报《中国工人画刊》;1956年参与筹建中国摄影学会(现“中国摄影家协会”);曾担任《中国摄影》杂志的副主编、主编;拍摄过《雨越大干劲越大》《金鱼》《妙不可言》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1945年,陈勃(右二)的第一张自拍照片,与晋察冀工人报同事。
顾棣被誉为中国红色摄影司马迁,1940年投身革命,1943年至1958年,先后在晋察冀画报社、华北画报社、解放军画报社从事暗室、通联、档案工作。194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参加八路军,参加晋察冀军区第一期摄影训练班,师从沙飞、石少华等学习摄影。他将中国第一批战地记者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的底片实打实地”背“到了新中国;跨越数十年竭己之力保存、收集、梳理中国革命摄影史料;2009年出版两卷《中国红色摄影史录》,用完整坚实的大批文献档案为中国摄影留下一部严谨、翔实的有关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的摄影断代史,成为前无古人的扛鼎之作。
1944年11月,顾棣参加八路军后在阜平洞子沟与晋察冀画报社领导、战友合影(右二为沙飞、右六为石少华、左四为裴植)。
2001年,顾棣协助保定电视台摄制纪录片《瞬间》时,在沙飞名作“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拍摄点留影。
“陈勃·顾棣摄影艺术成就暨收藏展览”由三个独立展览组成,既自成篇章、自有体系,又彼此呼应、内涵契合。
“陈勃摄影艺术成就展”通过人民领袖、时代印记、文艺大家、寄情山水四个章节,展示出新中国成立前后波澜壮阔的历程,梳理陈勃作为新中国培养的优秀摄影家、新中国摄影事业开拓者、组织者、领导者的艺术成就与历史贡献。
“顾棣摄影艺术成就展”通过家乡立志效祖国、三晋大地谱新曲、笔耕的历史三条线索反复凸显阜平走出的小八路与红色摄影一朝相许、终身为业,毕生的心血恩谢先师,忠诚祖国、回报家乡的人生情怀、奋斗轨迹。
“顾棣红色摄影收藏展”作为最重要的镇展内容,通过顾棣毕生珍藏的海量文献结构出:为了新中国,前进!《晋察冀画报》——中国红色摄影的摇篮,忆往昔阜平、峥嵘岁月稠,红色摄影集结号四大版块,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晋察冀军民、阜平军民所创造的光辉业绩与历史贡献,彰显中国红色摄影的根脉基石、精神价值、不朽力量。
1944年6月,在阜平出版第一版《毛泽东选集》;《晋察冀画报》当年的发稿照片;1941年8月,阜平县青救会路条;顾棣续写80年的日记;1963年4月,周恩来、邓颖超接见摄影界代表的原版照片;新中国在国际摄影展览中获得第一个金奖的作品……200多幅摄影作品,超800件历史文献与档案实物,近8万字文字介绍,辅以电视专题片、多媒体视频,通过大气简洁的设计,基调氛围的营造,让整个展览立体饱满、生动引人、气势恢宏。
陈勃摄影作品
1949年10月1日,各族群众载歌载舞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新中国首次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大会在北京召开,著名女劳模们在中南海留影(从左至右:晋察冀子弟兵母亲戎冠秀、全国劳模李凤莲、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梁军、女扮男装的解放军战斗英雄郭俊卿、新中国第一个女火车司机田桂英、中国的南丁格尔李蓝丁。
1953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盛典上北京京棉一厂的女工们。
1956年,全国模范工厂——五三工厂正在召开班前会。
1956年,主任试飞员吴克明跨上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架歼5喷气式飞机试飞。
1958年,北京郊区农民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1958年,摄影家薛子江(左)、杨子颐在十三陵水库工地拍摄。
黄山 1978年
青年作家铁凝(1990年)
顾棣摄影作品
1944年,阜平凹里村,顾棣母亲在被日寇烧毁的自家房屋前留影。她积极参与抗日活动,送5个儿女参加八路军,成为模范抗日军人家属。这是顾棣学会摄影后拍摄的第一张照片。
1945年元旦,阜平家北村东山脚下,晋察冀边区第二届群英会上,边区政府领导、英模代表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展览馆参观晋察冀画报社轻便印刷机和铅皮版。
1946年,张家口“四四”儿童节歌咏比赛。
7194年,阜平城南庄小学生观看“反对美帝 扶蒋打内战”活报剧。
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帮助朝鲜修建大同江大桥。
1958年,山西省直机关干部赴农村参加炼钢活动。
1959年,晋剧艺术大师丁果仙(右二)指导弟子练功。
1961年,山西省文化局在榆次举办全省小剧种汇演,省委领导和戏剧研究专家观看临县道情。
1963年,山西省晋剧院二团冒雨翻越海拔3000多米的鸿门岩高峰,向五台山寺庙区台怀镇行进。
顾棣红色摄影收藏
1938年,八路军战斗在古长城上。沙飞 摄
1938年,聂荣臻将军在山西五台县秋季反围剿战斗中,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沙飞 摄
1939年,白求恩在河北省涞源县孙家庄外的小庙为为八路军伤员作手术。吴印咸 摄
1939年,晋察冀妇女抗日自卫队。叶曼之 摄
1942年,晋察冀边区大生产运动中,子弟兵母亲河北平山县下盘村村长戎冠秀敲响晨钟催促村民下地生产。江波 摄
1945年,军民在河北行唐拆除日军碉堡。周郁文摄
1945年,山西同蒲铁路线上,抗日军民切断日寇的补给线。李峰 摄
本次展览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中共阜平县委、阜平县人民政府承办,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理论委员会、保定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阜平县文广旅游局、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协办。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北文联副主席、河北摄协主席杨越峦担任本次展览艺术总监,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晓蓉任策展人,河北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赵宇为展览视觉总监。
展览将作为常设内容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红色旅游100个经典景区——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长期展出。
来源:中国摄影杂志
实习编辑:李嫣然 雷轶童
编辑:张立强
审校:周津皓
审核:汪 素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